荣毅仁在纺织工业部的工作岁月本文原载2006年5月1日《人民日报》,为作者与原纺织工业部机关的李百长、蒋一清、何兰英合作写成。

今年5月1日,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荣毅仁同志的90诞辰。我们这些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纺织工业部机关工作人员,以敬仰的心情,特撰文追忆他的崇高品格,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学习他与时俱进、奋斗不息的创业精神。

从纺织世家子弟到纺织部长

荣毅仁出身于著名的纺织世家——旧中国最具实力的民族资本纺织企业无锡荣氏家族“申新集团”。上海解放后,作为荣氏家族企业的代表,荣毅仁满怀热忱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的进步思想,卓越才干,爱国的实际行动,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器重这位“既爱国又有本领,堪当重任”的“红色资本家”。早在1950年,党和国家就安排他参加华东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财委的领导班子。1957年,他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

荣毅仁

195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为发挥他的专长,任命他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1959年9月7日,纺织部派专人到上海,奉送国务院的任命书。同日上午,纺织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琴秋特地跟荣毅仁通了电话,欢迎他来纺织工业部担任领导工作。纺织部机关干部原来以为他最快也要过了国庆节才能履任,没想到仅隔3天,即9月11日他就到部任职了。

纺织工业部历任领导人座谈(左起:万里、荣毅仁、陈锦华、胡明)

荣毅仁在上海接到任命书后,曾赋诗述怀,以“龙驹乘风追日月,挥戈卅(四十)年未为晚”的诗句,表达他能为振兴纺织工业出力的兴奋心情。那年他43岁,正是壮心不已的不惑之年。到部任职的第二天,部党组书记钱之光主持召开全体职工欢迎大会,并发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纺织工业厅(局),通知荣毅仁副部长已于9月11日到职办公。张琴秋副部长还亲自找生产司领导谈话,告诉他们荣毅仁副部长分管生产司,有关报告、报表要按时报送,要经常向他汇报、请示工作。

荣毅仁到纺织部就职不到20天,正赶上国庆节,他带着家人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焰火,见到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特地把他叫到身边,关心地说:“北京不出知识,真正的知识在下面。”毛主席的话给了他深刻的教育,指导着他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多到下面去“乘风追日月”,在深入实际中“挥戈”。

执著追求 报国有门

新中国的纺织工业经过1950—1952年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实现了工业规模10年翻一番、经济总量提升两倍多的大好局面。

1958年春夏,在全国一片“大跃进”声中,纺织系统也出现了高指标、浮夸风盛行的情况,许多企业片面追求“高速度”,放松了生产管理,致使产品质量下降,机器设备过度磨损,原材料严重浪费。1959年7月,纺织部在西安召开“全国纺织工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管理经验交流大会”,强调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棉纺纱锭的运转速度,注意多快好省的统一,不能片面强调纺纱、织布机器运转的高速度。会后,有的省、市认为纺织系统的这个会议不符合“大跃进”精神,不准向企业传达。荣毅仁面对这个被“政治化”了的生产矛盾,不仅没有回避,而是强调生产要讲科学,要实事求是,不赞成片面提高纺纱机器的运转速度。对西安会议提出的“全面实现多快好省”的方针,表示全力支持,坚决贯彻。

1960年初,面对全国棉花大幅度减产的困境,纺织企业千方百计地探索利用野生的各类杂纤维纺纱织布的路子。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经验,夸大了棉秆皮等纤维的利用价值,并刮起了“大搞野杂纤维之风”。钱之光部长对开发野杂纤维的态度很明确:一切通过试验。荣毅仁不仅赞同,而且亲自带队于1960年3月到四川、湖北、湖南、山东、河北等省了解野杂纤维的生长和开发利用情况。

在调查中,他十分认真,不怕苦,不怕累,深入田间地头察看野杂纤维生长情况,亲自到加工使用野杂纤维的工厂,考察各道工序的运转和生产过程中的粉尘等污染问题。回京后,他主持撰写了考察报告,对野杂纤维开发利用提出了三条原则:一要根据纤维的特性,按“能细则细,不能细则粗;能穿则穿,不能穿则用”的原则,进行分类排队,合理使用;二要研究靭皮类野杂纤维的脱胶技术,解决好生产设备的不适应问题;三要加强劳动保护,做到安全生产。他的这个实事求是的调研报告,对于科学合理使用野杂纤维,抑制盲目跟风,浪费财力、物力,损坏机器设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初,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荣毅仁先后到辽宁、湖北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十多家企业,重点了解产品质量和节约用棉,总结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在全国纺织工业厅局长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从1960年到1965年,他还主管了纺织品的出口工作。由于受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由苏联、东欧国家转向欧美等西方市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变。纺织企业需要尽快改造生产技术设备,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合向西方国家出口的新产品。荣毅仁充分发挥在经营决策、市场眼光、纺织品生产等方面的专长,全面部署和推进对西方国家出口纺织品的一系列生产经营工作。通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成效极为显著。经过改进的棉细布、绿牡丹府绸、全毛大衣呢、中厚花呢、纯毛毛毯、印花丝绸等,相继成为西方市场的畅销产品。从1961年到1963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创汇在全国出口商品中居于首位,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0%左右,打响了新中国纺织品进入西方市场的第一炮。

“我学的就是企业管理”

1965年,全国各行各业学习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厂企业管理经验,纷纷派工作组到企业蹲点调查研究。荣毅仁也带队到西北国棉一厂蹲点,连续工作了4个月,总结该厂的企业管理经验。蹲点期间,荣毅仁对自己要求严格,注意同大家打成一片,按照当时的“三同”规定,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认真研究企业管理改革方案。当时,工作组对车间如何设置,是设小车间,还是搞大轮班一条龙管理,争论激烈。他积极主持讨论,提出有见地的建议,受到工作组和企业的同志欢迎,称赞是内行的见解,他说“我学的就是企业管理”。这次蹲点,为纺织部贯彻国家经委颁发的《工业企业七十条》打下了基础。接着,部里结合这次蹲点总结的经验,制订了《纺织工业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条例》(简称“一百条”),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

周总理的关爱和保护

1966年8月20日深夜,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把钱之光部长找去,了解当天发生的荣毅仁夫妇被打和家里被抄砸的情况,详细询问了荣毅仁夫妇身体状况,明确指示纺织部要保护好荣毅仁,说荣毅仁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国内、国际都有重要影响,一定要保护好,不能出事。钱之光回到机关,经过研究,决定派部机关的红卫兵靳玉恒等人连夜赶到北太平庄荣毅仁的住处,说服学校的红卫兵撤走,然后紧急送荣毅仁到积水潭医院诊治,为他接上被红卫兵打断的食指。同时送伤势较重的荣夫人杨鉴清到协和医院治疗。杨鉴清后来回忆说:“开始我们还不知道纺织部派来的红卫兵是保护我们的,看上去他们好像也很凶,实际对我们不错,他们把打人的红卫兵送了出去。”纺织部红卫兵进驻荣家期间,靳玉恒曾专门跟荣毅仁谈过一次话。靳说:“这回你们的命总算保住了,你们受苦了。”荣毅仁激动地说:“感谢党和部里的保护。小靳,你放心,我跟毛主席是跟定了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荣毅仁身处逆境,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自己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1985年7月1日荣毅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93年3月,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毛主席曾经当面对他讲过,“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掌握自己的命运”。荣毅仁后来的经历,很好地实现了毛主席对他的期望。

仪征化纤工程是得意之作

荣毅仁离开纺织工业部后,于1979年7月受命筹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邓小平对他“勇于创新、多作贡献”的鼓励下,以其杰出的才能,使“中信”迎着时代潮流大踏步前进。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赞赏地对他说:“荣老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你就大干一番吧!”

荣毅仁创建了“中信”,仍情系纺织。改革开放初期,曾有人说纺织工业已由“摇钱树”变成“苦菜花”,成为“夕阳工业”。荣毅仁在中信公司的多次会议上表示:纺织工业是有持续发展前途的行业。他以实际行动支持纺织工业的发展。1978年开工建设的仪征化纤工程,设计能力为年产聚酯53万吨,其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在当时世界上均名列前茅。1979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曾一度缓建。为了不使工程停下来,兼任“仪化”总指挥的纺织部副部长王瑞庭建议用贷款的办法分期建厂。他们找到了正在筹建中的中信集团,荣毅仁对此十分支持,慨然承诺:一期工程的国内资金和外汇贷款部分,由中信公司完全负责筹措。不久,他去日本,在东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专用于“仪化”的建设。几年以后,日本NHK广播公司的一个记者团到北京,荣毅仁在摄像机前对记者说:“我的得意之作是仪征化纤工程。”除了仪征化纤公司外,荣毅仁还先后支持了黑龙江、安徽、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一批纺织企业,投资引进先进设备技术,提升纺织企业生产档次,扩大出口能力。

“荣老板”的平民作风

集“财富人物”与“高官厚位”于一身的荣毅仁,出现在外交场合时雍容华贵,一派大老板的形象和风度。平日在国家机关上班时,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平民化的、生活作风简朴的公务员。

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为他安排的北京寓所里,摆放着普普通通的卡其布沙发、饭桌、写字台。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采访荣智健时播出的画面中,如实地反映了这位“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的简朴生活。在西北国棉一厂蹲点时,他跟工作组所有成员一样,同住在工厂的简朴招待所,同在闹哄哄的职工食堂就餐。穿一套棉布中山装,进工厂、下车间,生活上各方面都是自理。一次出差去辽宁,在营口市委招待所就餐,接待的同志知道他是南方人,提出要为他另做大米饭。他说:“不需要,我也爱吃馒头。我们家就是做面粉起家的。”逗得大家笑了起来。

荣毅仁是摄影爱好者。曾随同他出差、蹲点的几位部机关干部,回忆起荣部长在出差时如何微笑地拿出照相机,给大家一个一个拍照。生产司女工程师王培芝,至今还保留着荣毅仁在西北国棉一厂蹲点时与大家合影的照片。荣毅仁把生活情趣和联系群众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

荣毅仁同志的高尚品格,赤诚的爱党爱国报国之心,永远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