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2:从不平衡到相对均衡的中国区域经济
- 孙久文
- 882字
- 2020-08-30 01:05:33
第四节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2012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以及新规划的实施,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空间格局被打破,“十一五”末期,东部地区GDP增长速度首次低于其他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用开始显现。同时,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态势,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发展的时期。
(二)整体经济活动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随着工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而被打破。但是由于自1979年以来,服务业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并未改变,这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主要原动力,同时,消费需求也不断向东部集聚,使得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
(三)随着新规划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指导作用开始逐步显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将由过去过多依赖外部环境的支撑,向内生性、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虽然近几年东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其他地区,而且其投资占全国比重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其依然获得了大量的政策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强劲的消费支撑。
几点展望:
(一)2013年,随着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国家级规划的深入实施,在投资驱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将会获得极大的增长动力;东部沿海地区也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居民消费和服务业是其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中国区域经济的整体分散、区域集中的区域空间结构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二)2013年,外贸形势会有所缓和,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欧盟开始走出危机的阴影,这对东部地区是利好。在订单增加、企业走出困境之时,也就是东部地区经济恢复增长之时。如果2013年城市化带动的国家发展战略正式启动,东部地区将会获得较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进城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资金,因此2013年的区域发展,不排除掉头向东,形成新的沿海带动的发展格局。
(三)2013年,工业区域之间的转移将进一步加快,同时加快其郊区化和小城镇化的进程,第三产业和一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向东部沿海中心城市的聚集也会进一步加快。两种产业移动的趋势对中国区域空间格局的影响,需要用新的方法去重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