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心理学家文库)
- 杨丽珠
- 9679字
- 2024-11-02 09:02:38
第三章 初中生人格的结构与评估
第一节 构建初中生人格描述词表
一、初中生人格特质形容词收集的必要性
(一)词汇学假说
基本的词汇学假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Galton爵士最早意识到人类交流中最重要的个体差异将在一些或者所有语言中被编码为一个单独的术语。所以他将词典看成是一种研究人格的工具,可以通过词典估计人格描述词个数、确定不同术语的语义重叠程度。此后的众多特质心理学家也假设大多数的人格属性都会编码到自然语言中。John、Angleitner和Ostendorf对基本的词汇学假说进行了如下描述:“那些在人们生活中最为明显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个体差异最终会被编码到自然语言中;这种差异越重要就越有可能用一个单独的词来描述。对从自然语言中得到的人格词汇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一组数目有限的特质词,可以用来代表在这一语言背景下人们行为最重要的特点。”
后来,Saucier和Goldberg又对词汇学假说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诠释,他们构建了词汇学假说的8个主要前提:人格语言是指显型(phenotypes)而非基因型(genotypes);重要的显型属性被编码在自然语言中;某种属性在语言中被代表的程度与这一属性本身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在人格研究中,词汇学角度为变量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格描述与语言中重要差异的沉淀都主要通过形容词的功能来实现;短语和句子中的人格描述的结构与人格描述词(single terms)有密切联系;人格科学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学科,就人格科学而言,词汇观是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在人格评鉴中许多重要的词汇维度是普遍且稳定的。
(二)“大五”人格结构的产生
运用词汇学方法对人格进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84年Galton从词典中所搜集到的1000个词所构成的词表,但是最具有开创性价值的则是Allport与Odbert所进行的选词工作。他们从1925年版的《韦氏国际词典》中挑出了17953个“能区分人类行为差异”的术语。这个词表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分类系统,Allport与Odbert将这些词分为4类:能够清楚地表示真正人格特质的术语;描述目前活动、心理和心境暂时状态的术语;对性格进行评价的词;不能归为上述三类的词。
Allport与Odbert的工作为从自然语言中研究人格维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很多研究者的工作都是对这一词表的分析、排序以及探讨行为的个体差异的维度。Cattell是最早应用这一词表来研究人格多维结构的,他的工作也成为后来很多研究的起点。由于Allport的词表过于冗长,Cattell首先对这一词表进行压缩,并采用了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这构成了其人格描述系统的基础。Cattell主张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寻找人格特质。他用等级评定、问卷和实验测验等方法去测量大量的个体,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得出人格的基本特质。Cattell对“大五”作出的贡献,主要有以下3点:对特质术语的压缩;区分了人格描述的主要维度;运用统计学分析(主要是因素分析)来研究人格。
1949年,Fiske通过分析Cattell提出的一套22个变量,偶然发现从自我描述、观察者评价和同伴描述等几个样本中都可以重复得到五个因素。真正的“大五”之父当属Tupes和Christal,他们运用因素分析对多组样本数据进行计算,发现了“五个相对显著和经常出现的因素”,并将这五个因素命名为:外向性、一致性、独特性、情绪性、文化性。
Tupes和Christal的报告引起了Norman的兴趣,他重复了之前的所有步骤,重新从《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1961年出版)中寻找人格特质词,并去掉了那些评价性的、含义模糊的、少见的以及躯体状态的词。在删词过程中,Norman制定了明确的删词标准,并由四位主试共同完成删词工作,这被看做是现代语义分类学的基础。Norman将剩下的词又分为三组:表示稳定的特质;表示暂时的状态和活动;表示社会角色、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效应的术语。随后,Norman对2800个词所表示稳定特质的术语进行了评定。在分析中发现仍有部分词即使大学生也不太熟悉,于是他又去掉了部分艰涩难懂的、俚语性的以及大部分被试都做极端评定的词,这样得到约1600个词。Norman还对这些词进一步地进行了分类:根据大五的两极,将所有的词分为10组。将10组词中的每一组更进一步地细分为75个具体的语义范畴。对语义范畴下的词进行语义分析,合并同义词之后,共得到571个同义词组。最后让被试对词表评定后再进行因素分析,也得出了五个因素。Norman将这种五维度的人格结构称为“大五”(Big-Five)。
Norman的研究促使了“大五”研究的真正兴起,他们的发现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对于通过词汇学方法研究人格特质结构的兴趣。此后,Digman、Peabody、Goldberg等许多研究者都尝试通过不同的测量工具、不同的样本、不同的因素分析方法,以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来验证“大五”人格结构模型。其中Goldberg的研究是最为系统和具体的。Goldberg认为Norman的词表只是根据经验和知觉进行排列的,仍需要实证研究的证实。为此,他根据Norman的词表,组成了一个包含1710个词的词表,其中1431个在Norman的75个语义范畴之内。Goldberg分析了这75个语义范畴分数间的相关,发现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因素抽取法和因素旋转法,所得结果的前五个因素都与“大五”是一致的。而且,即使采用多于5个因素进行旋转,这5个因素仍保持不变。Goldberg将这5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文化或智慧(culture or intellect)。
(三)词汇学方法的跨文化研究
对英语词汇进行词汇学研究发现“大五”人格特质结构模型之后,研究者试图对其他语言进行词汇学研究,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格特质结构的异同。研究者通过对荷兰语和德语的词汇学研究,发现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下存在与“大五”类似的人格特质结构。随着跨文化词汇学研究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只有部分词汇学研究能与“大五”模型重合,而且这类研究大多是以描述个体“稳定倾向”的术语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对情感状态下进行描述和评价性的词语。有研究者指出以上研究都是在日耳曼语系中进行的,而在非日耳曼语系中得到的结论并不能很好地支持“大五”。Caprara和Perugini对意大利语的词汇学研究只发现三个因素是与“大五”一致的,而后两个因素则“被混合”(blended),随后Di Blas和Forzi采用其他方法搜集人格特质词却只发现了三个因素。杨国枢等对于中文的词汇学早期探索,虽然也发现了五个因素,但是这五个因素与“大五”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随后Ashton等对荷兰语、法语、德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韩国语、波兰语等7种语言进行心理词汇学研究,并未发现“大五”结构,而得到一个六维度的人格特质结构模型。他们将这个结构称为HEXACO模型,包括诚实—羞耻(honesty-humility, H)、情绪性(emotionality, E)、外倾性(extraversion, X)、宜人性(agreeableness, A)、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C)和对经验的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O)。随后这个模型得到了许多跨文化研究的证实,被Saucier称为跨文化的“大六”(Big-Six)。
中文的词汇学研究,自从早期杨国枢、李本华和黄希庭、张蜀林的开拓性探索之后,许多人格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王垒通过大学生被试对描述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的形容词来进行自我评定,分别得到了五个、三个和三个因素。其中描述“实际自我”的五个因素与“大五”人格结构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在内容上存在较大的不同。王登峰等在系统收集词典、文学作品和被试实际用于描写具体人物的形容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词表的简化和评定,得到了由外向性、善良、情绪性、才干、人际关系、行事风格、处世态度七个因素构成的中国人人格结构。中文的七因素人格结构最近又在周欣悦的一个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跨文化的不一致呢?“大五”模型是在通过对英语词汇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而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人格结构的不同。由于文化的影响造成人们承受不同的压力,相对应的人格结构或人们的行为特点就会不同。
自Pike最早提出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一致性成分(etic)与独特性成分(emic)取向的区别问题后,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问题日益受到关注。Church从文化的角度,将人格结构分为两部分:(1)一致性成分,是指所有文化下的人所共有的人格成分,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适应相同的或相似的生存压力的结果;(2)独特性成分,是指某一文化下的人所独有的人格成分,它是该文化下的人适应其独有的生存压力的结果。随后有学者提出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的两种模式:(1)强制的一致性策略(imposed-etic),指使用在某种特定文化之下建立起的概念和工具去测量另一种文化下人的特点,以此来比较不同文化的相似性。早期许多研究在因素分析时都采取强制抽取五个因素的做法,就属于强制的一致性策略。(2)衍生的一致性策略(derived-etic),即在比较两种文化之下某一心理特点的相似性或差异性的时候,可以用相同的研究范式分别建立两种文化的人格结构的概念和人格测量工具,然后进行跨文化的比较。人格结构模型的跨文化比较策略会影响到比较的结果和结论。在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中,研究者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某种特定文化之下建立的人格理论和模型适用于所有文化,或者适用于全人类。而需要用相同或者相似的范式在不同文化中分别建立人格模型,来相互比较,得出结论。由此看来,衍生的一致性策略是跨文化比较研究的首选,这也是目前词汇学研究的主流方向。
二、初中生人格特质形容词的收集
(一)研究目的
了解我国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人格特点和相应行为表现,尽可能全面地搜集适合描述初中生人格特点的人格特质形容词。从质化研究角度对初中生人格结构进行大致理论建构,为实证研究打下基础。
(二)研究假设
自我描述、同伴描述、教师描述、家长描述所搜集到的初中生人格特质形容词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对自由描述搜集到的形容词进行质化研究所得到的初中生人格描述性结构,与从初中生及教师从成人词表中所选形容词所得到的结构有一定差异,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初中生人格描述性结构。
(三)研究方法
1.被试
开放式问卷施测于大连一所初中,发放初中生自由描述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同伴自由描述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发放教师自由描述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20名教师共同描述93名初中生;发放家长自由描述问卷113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发放20份初中生人格特征形容词教师挑选表(分表),回收有效挑选表20份(将各个挑选表进行合并后得到5份完整教师挑选表)。发放180份初中生人格特征形容词学生挑选表(分表),回收有效挑选表169份(将各个挑选表进行合并后得到58份完整学生挑选表)。初中生年龄在11~16岁之间,男女数量大致相等。
2.研究工具
自行设计用于初中生自我描述的开放式问卷、初中生同伴描述的开放式问卷、教师自由描述初中生人格的开放式问卷、家长自由描述初中生人格的开放式问卷。同时我们把王登峰的1520个成人人格特质形容词,经过3名汉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生进行语义学归类,并选出每类的代表词,将代表词制成初版初中生人格特质词单,用于初中生和教师挑选适合描述初中生人格特点的形容词。
3.研究程序
使用自制的开放式问卷,请初中生自由描述自己的人格特征和相应的行为表现;并请初中生描述一下四个目标人物的人格特征和相应的行为表现:“最喜欢的同性同学”、“最喜欢的异性同学”、“最不喜欢的同性同学”、“最不喜欢的异性同学”;请教师描述班级里学号末位是4的几位同学的人格特征,并列出学生相应的行为表现;请家长描述自己孩子的人格特征,并列出相应的行为表现。
成人人格特质形容词词表的挑选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步:(1)对王登峰创建的1520个成人人格特质形容词表进行语义删减,通过同义词合并,反义词配对后,得到462个代表词,如“直率的”与“直爽的”、“聪明的”与“聪明伶俐的”、“天资聪颖的”。(2)使用语义删减后得到的词单对初中生进行访谈,替换或删除初中生不能理解的词,剩余412个词,如“敷衍了事的”。(3)将412个词随机编排,形成初中生人格特征形容词挑选表。
将词表发放给初中生及教师,请他们考虑这些词在描述初中生人格时的适合程度,从“1非常不适合”、“2比较不适合”、“3适合”、“4比较适合”、“5非常适合”5级标准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三、初中生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归类与编码
(一)对得到的自由描述人格词进行整理分析
经过对得到的人格描述术语的初步整理,共搜集到人格描述词998个。
对这998个词进行初步删减。参照杨国枢等的选词标准,并加以针对性的修改,制定了初中特质词筛选标准,对搜集到的人格描述词进行初步删减,得到850个。具体删词标准如下:
非形容词之类:不是形容词的词,如“桌子”、“椅子”、“吃饭”、“跑步”。
非形容人之类:不是形容人的词,如“肃穆的”、“急迫的”。
外表相貌之类:描述人外表相貌的词,如“英俊秀美的”、“可人儿的”。
身体状况之类:描述人身体状况的词,如“耳聪目明的”、“身强体壮的”。
男女性别之类:描述男女性别的词,如“水性杨花的”、“有男子气概的”。
特定情绪或状态:描述特定情绪状态的词,如“尴尬的”、“气愤的”、“失意的”、“亵渎的”。
语义不清之类:语义不清楚的词,如“任气的”、“飞扬跋扈的”、“谨慎细密的”。
饶舌欠顺之类:读起来不通顺的词,如“持强把横的”、“满不在乎的”、“乐且乐的”。
冗长多余之类:特别长的词,如“可以开得起玩笑的”。
偏僻艰深之类:难以理解的词,如“佻脱的”、“悖慢的”、“耽于逸豫的”。
复合多义之类:包含多种含义的词,如“清廉俭朴的”、“爱撒娇使性子的”。
语言侮辱之类:骂人的词,如“混蛋”、“臭不要脸的”。
此项工作是由两位人格心理学硕士生分别独立完成的,两位研究者Kappa系数值为0.848(p<0.001),达到了较高的一致性。第三位人格心理学硕士生对二人有分歧的词进行审核,确定哪些词应保留或者删减。
对删减后的850个词进行语义删减,得到了271个描述词。根据每个词语所代表的典型行为表现,行为表现相同或类似的词,视作同义词,合并为同一组,选取词频最高的词作为代表词。将该组所有词的词频相加,作为这组词的总词频。
对271个描述词进行词频删减。提取总词频小于或等于2的词,使用这些词对初中生进行访谈,确定这些词很少或者不适合用于描述初中生人格,所以将这些词删除,最后剩余208个词。
根据这208个词在开放式问卷中所代表的典型行为表现,进行编码和归纳类属工作。首先根据形容词和具体行为表现的内涵,建立初级类属,即特质。然后根据特质之间的联系,再进行上位类属的归纳,形成特质。最后在特质的基础上建立更高层次的类属关系,即维度。建立类属时参照了之前较为著名的人格模型及其理论(如“大五”及五因素人格理论、HEXACO模型、王登峰中国人成人人格结构,以及张金荣对儿童人格结构的研究)进行归类,建立五个主要维度(认真自控、智能特征、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编码和归纳类属的工作由三位研究者进行。编码之前三位研究者进行了讨论,对五个主要维度的模糊性描述达成了一致性意见。编码后找第二个人审核,如果二人意见不同,再找第三个人审核。计算三位研究者编码的Kappa一致性系数,得到的结果是0.829(p<0.001)。共得到54个具体特质、17个特质和5个维度。
(二)词表挑选形容词的删减与整理分析
将初中生人格特征形容词挑选表发放于初中生,删除得分较低的(平均数小于3,意味着大部分初中生作出“不适合”的选择)部分形容词,得到197个形容词。所删除的词大部分是不适合描述初中生特点的词,如昏庸的、邪恶的、贪权的、大逆不道的等等。
对这197个词进行语义分析,进行编码和归纳类属工作。同样由三个研究者进行,类属归纳方式与自由描述相同。只是自由描述选词归纳类属时依据的是开放式问卷中搜集到特质词的典型行为,而词表选词归纳类属时依据的是词语在词典中的含义。计算三位研究者编码的Kappa一致性系数,得到的结果是0.843(p<0.001)。共得到54个类属。
(三)两种途径搜集到的人格特质词的合并与归纳类属
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自由描述初中生人格特质词单和词表挑选初中生人格特质词单根据如下原则进行了合并:(1)两个表都有的词,保留;(2)两个表同义的词,参照自由描述中的词频,词频高的保留;(3)自由描述有、词表没有的词,保留;(4)词表有、自由描述没有的词,对初中生进行访谈,再次确认这些词是否适合描述初中生人格,适合的保留,不适合的删除。合并之后得到了由1242个词组成的原始词表。
对原始词表重新进行编码和归纳类属,同样由三个研究者进行。在归纳类属时同时依据每个词所对应的自由描述的行为特点和词典中的含义,来进行归纳,最终得到了完整的初中生形容词编码表。采用扎根理论对该编码表进行自下而上的质化分析,并计算三位研究者编码的Kappa一致性系数,得到的结果是0.813(p<0.001)。共得到45个类属。
(四)自由描述的初中生人格特质词的编码
通过对初中生自我描述、同伴描述、教师描述、家长描述词的整理和分析,总共得到4785个人格特质词,其中无重复的词数为623个。经过编码和归纳类属以后,总共得到54个类属,包括:重友情、利他、感恩、善良、合群、魅力、团体协调、爱国、好事、宽容、攻击性、正义、诚实、责任心、自尊心、原则性、品德、贪心、自信、外向、乐观、自我表现、活动强度、虚荣、稳重、好争论、抱怨、谦虚、礼貌、成熟、处事、主观、坚韧性、自我控制、耐心、认真、谨慎、讲理、叛逆、条理、勤俭、挑剔、重感情、敏感、情绪性、适应性、进取性、探索性、勇敢、聪明、反应速度、果断、独立性、才能。部分特质见表3-1。
表3-1 自由描述的初中生人格特质词频次分布及相应行为表现(部分)
根据扎根理论,对这54个类属进一步归纳,缩减为48个具体特质,形成了17个特质,而这17个特质又可以包含在5个维度中。这些具体特质、特质和维度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层面上勾勒出初中生人格的描述性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见表3-2。
表3-2 自由描述的初中生人格词维度、特质、具体特质关系
续前表
续前表
(五)词表挑选的适合描述初中生人格的词的编码
通过初中生挑选词表词汇,并删减不适合的词后,对保留的197个形容词进行语义分析,重新编码和归纳类属,得到了45个类属。从另一个角度构建了初中生人格在词表选词的基础上形成的描述性结构。根据扎根理论对这45个类属进一步合并,共得到了39个具体特质、15个特质和5个维度。它们之间的关系见表3-3。
表3-3 词表挑选的初中生人格词维度、特质、具体特质关系
续前表
四、初中生人格特质形容词表的建立
通过自由描述与词表选词两种途径得到的初中生人格描述性结构,在主要维度上十分相似,但是两者在特质和具体特质层面上又有不同。
首先,从初中生人格结构的维度层面上看,两者得到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智能特征、亲社会性、认真自控、外倾性、情绪稳定性5个维度构成,与之前理论上的构念相吻合,说明自由描述和词表选词在研究初中生人格主要维度上差异不大,都可以作为研究初中生人格主要维度的有效方法。
其次,从各特质和特质的构成上看,自由描述中搜集到的一些词体现了初中阶段特定的一些行为特征。例如,自由描述中出现了“易管教性”这个特质,包括“叛逆的”、“任性的”等特质词。这种特点在青春期的学生中较为普遍,来自身体生长速度与心理成熟程度之间的不协调:身体逐渐变得接近成人外表,但是心理却不够成熟。初中生希望像成人一样被人重视,有独立的欲望,但是由于他们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家长和教师与他们接触时还是把他们当成是孩子,这种矛盾导致了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这种初中生的特点在词表选词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而是在自由描述中得到了补充。
但是词表选词中也出现了自由描述里提及很少的“合作”这个特质。由于初中生普遍存在一种“自我中心”化的倾向,由这种倾向所导致的是初中生过度关注自身,持有一种“假想关注和个人神话”观念。持有“假想关注和个人神话”观念的青少年,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并认为周围的人一直在关注自己。由于这些观念导致初中生对人格的关注缺少与他人合作的内容,因而在初中生的自由描述中体现较少。此外由于初中生学业较为紧张,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是最为关注的,从家长和教师自由描述搜集到的资料中,也没有发现有关合作的词。这种差异表明,词表选词能够补充自由描述中的不足,使得勾勒出的初中生人格结构更加全面。
总起来看,自由描述与词表选词互为补充,丰富了描述词,并且增强了人格特质的情境性与主动性。因此,把两种途径结合起来,得到的是较为全面和理想的初中生人格描述性结构。
将两种途径得到的词合并之后得到了由1242个词组成的原始词表。通过对原始词表的归纳类属,最终形成了由53个具体特质、17个特质和5个维度的理论建构。具体见表3-4。
表3-4 初中生人格词维度、特质、具体特质关系
续前表
续前表
通过对比自由描述与词表挑选所搜集到的形容词,我们初步形成了由亲社会性、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情绪稳定性5个维度,17个特质,53个具体特质构成的初中生人格描述性结构。
从各个维度人格描述词的数量来看,亲社会性所占的比重最高。这可能因为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人际交往在初中生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道德推理更为成熟,可能对助人行为的原因有了更充分的理解。青少年的认知、人格特征、行为能力等个体差异变大,亲社会性水平高的个体可以维持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赞扬,因此与亲社会性有关的描述也就相对较多。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亲社会性维度的发展有利于个体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成年期更好地发展提供基础。此外,由于自由描述有一部分来自同伴描述,在青少年的同伴交往中,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他们最为看重的,影响这种人际关系的最主要维度就是亲社会性。同伴关系在初中生的社会关系中是最重要的。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初中生对成人有一定的闭锁性,表现在对父母与教师的疏远上。此时他们最经常交流的人是朋友,而同伴亚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基于这种逻辑,亲社会性是初中生最为重要的人格维度。
智能特征是第二个大维度。从生理的角度上看,青少年的脑电波,尤其是α波在13~14岁时出现第二次飞跃,这说明大脑机能逐渐发育成熟。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初中生处在形式运算阶段,他们已经能够对变量进行演绎性的假设和检验,能够监控和反省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更为抽象的思维活动。另外考虑到我国教育体系状况,初中生的智能特征受重视程度仅次于亲社会性。由于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因此绝大部分的适龄青少年都在学校读书。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个体自身、同学、教师、家长都较为关注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智能特征维度受到较高关注。这与西方五因素理论中的开放性(O)维度不同,西方的儿童青少年人格研究很少出现一个独立的智力维度。这或许正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所致,体现了中国文化下初中生人格的特点。
有关认真自控维度的人格描述词在数量上与智能特征相差不多。同样是由于大脑功能的逐步完善,初中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逐步提高,对秩序的遵守也更加主动和自觉。在同伴交往与课堂学习中,他们更多地体现出对秩序和规则的遵守,只有不断根据外界环境的要求调整自身心理和行为,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融入同伴群体之中。有研究表明,3岁时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到其32岁时更有可能出现健康和财务问题,甚至会有犯罪记录,这说明认真自控维度对个体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家长对秩序的遵守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强调,也是该维度人格描述词在数量上比重较大的原因之一。
外倾性维度的人格特质词数量不是很多,但是“乐观的”这个词在自由描述中的词频数是最高的。从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来看,虽然描述外倾性的词较少,但是其出现频率普遍较高。国内外的人格结构理论都把外倾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从这个角度上看,外倾性有一定的跨文化普遍性,是一个被广泛承认的人格维度。
情绪稳定性维度也是一个描述词较少,但是特点比较鲜明的维度。这个维度在国内外儿童与成人人格理论中,多数得到承认。此外这个维度在青春期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青少年的情绪变化与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有直接联系,这种联系在青春期早期最为明显,因为此时内分泌的反馈系统刚开始启动并且体内的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从情绪角度上看,青春期一直倾向于被描述成为一个不稳定的个体发展阶段,因此从情绪稳定性维度对于初中生的人格进行描述将更有意义。
当然,质化研究属于一种描述性的研究,其自身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要想获得具有普遍代表性和推广性的最终模型,确定初中生人格维度和特质数量的内涵,还需要量化研究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