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本章小结

总体通货膨胀动态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分析固然重要,但深入理解通货膨胀分类数据的动态传导特征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施行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中国近年来CPI不同子成分动态走势出现较大差别的现实情况,本章着重研究了CPI子成分动态传导机制的三方面内容:一是CPI八大类子成分自身的动态传导特征;二是CPI各子成分对总体CPI的动态传导效应,三是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冲击分别对CPI子成分的动态影响情况。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真实可靠,本章运用了新近发展起来的中值无偏估计方法和标准的动态矢量模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分析,并且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通过以上方法,本章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CPI不同子成分的通货膨胀惯性存在差异,说明分类数据的自身动态传导机制存在异质性,其中医疗类、交通类和教育类的自我传递性相对较弱。第二,CPI各子成分对总体CPI的动态传导效应不同,其中食品类和衣着类对CPI的正向传导最为明显,对CPI变化的方差预测贡献也最大。第三,货币政策本身的变化对CPI分类数据的绝大部分影响不显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食品类和居住类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都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而货币政策随机冲击因素在短期内会明显影响食品类和居住类通货膨胀率。因为货币政策的随机冲击实质上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可预料的货币政策变化,所以一个出乎意料的宽松货币政策冲击会导致食品类和居住类通货膨胀率出现明显上升,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后才会逐渐减弱。

从以上结论不难看出,虽然食品类在中国总体CPI中权重最大,并且是CPI内部传导的最主要的动态驱动因素,然而货币政策本身对食品类通货膨胀率并不具有显著的动态驱动效应,从而表明当前的货币政策本身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效应还比较有限。因此,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方面看,适当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总量调控逐渐过渡到利率调节,才能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