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
- 靳永翥
- 2543字
- 2020-08-29 06:24:56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价值
一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政府能力日益受到冲击与挑战,有关治理的理论和政府治理的实践层出不穷,关于政府治理能力的研究开始逐步取代关于政府管理能力的研究,治理范式因而成为政府职能与作用方面的主导研究范式。“治理”的概念自世界银行于1989年在相关报告中提出之后,很快成为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并在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运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广泛认为是我们党继提出工业、农业、国防、科技这“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本质上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竞争。其中,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尤其是就省级政府来说,上连中央政府,下接基层政府,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构成内容。2017年党的十九大用八个“明确”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也为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改革方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需要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实现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石,省级政府的治理内容与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治理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和政治稳定。一方面,贵州省政府的治理能力面临着其他省份同样的一般性问题;另一方面,贵州作为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省份,集内陆省区、民族地区、大石山区于一体,生态环境脆弱,物流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矛盾突出,有着区别于其他省份的特殊性。近年来,贵州先后发生了2008年的“瓮安事件”、2011年的安顺西秀区“7·26”事件、2011年的黔西“8·11”群体性打砸事件等,社会治理难度日趋增大,客观上迫切需要对贵州省级政府治理能力进行研究。
(二)理论背景
20世纪90年代早期兴起的治理理论日益为各国学者所关注。治理理论提倡多元主体共治,但并不是各主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主体在实践中形成一种机制。同时,公共事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将治理的地方性优势体现出来,而地方政府治理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角色相关,且功能取决于地方政府做了什么以及政府吸引和保留社会基础的能力。这些社会基础构成了社会自我组织机制、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能够对现代社会产生长远影响的本源型传统,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历史起点和给定条件,社会治理需要从传统中挖掘资源。地方治理伴随着治理理论被引入中国,由于缺乏研究的历史传统基础,并未真正找到符合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对符合中国本土化的治理理论创制和具体地方实践运动考察的研究报告也极少,存在不少研究的空白地带,理论开拓意义重大。
中国需要将引进来的治理理论进行本土化,中国的改革需要结合本土化行政生态,批判吸收西方优秀的理论成果。我们知道,治理理论以其强大的理论解释力和运用实践性被广泛借鉴和运用,它有助于不同国家、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制定良好的政策制度体系,健全其治理体系。随着中国行政生态的不断变迁,改革进程的不断升华,国内学术界也逐渐意识到了传统的以“政社合一”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治理模式,在快速变革的社会条件下已经出现了适应性下滑等不良问题。我们需要努力探寻符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其现代化程度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对政府治理“总体规划”的“顶层设计”呼声渐高。然而,当前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多样化,加之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使得政府治理面对的社会经济环境差异化,要求政府治理合理化、高效化,顶层设计更需要符合逻辑,即符合国情和人民愿望,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在中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差异很大。就欠发达地区而言,相应的政府治理必须因地制宜。
伴随着治理、善治等理论的引入,以及更具实际意义和具体化的地方治理理论的引入,“治理”的适应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全面推动对中国公共治理领域的改革,在充分借鉴治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开展富有成效的治理本土化研究,毋庸置疑是更为有益的。
二 研究价值
(一)实践价值
研究地方政府治理,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就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现代化目标联系起来,揭示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国家治理离不开现代化,地方政府治理属于国家治理的一部分,更离不开现代化。地方治理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政府只有不断增强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模式与方式,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变化的新形势,推动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转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地方政府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才能不断提高治理能力,促进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发展。因此,研究贵州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对于加快推动贵州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理论价值
研究地方政府治理,是理论研究拓展的需要。地方政府治理是治理理论适应全球化和分权化趋势下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公共管理生态环境,与地方行政改革和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创新相结合的理论产物。中国学者在20世纪末才开始密切关注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研究。这些学者主要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具体情况,通过学习和引入国外治理理论,结合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创新案例进行总结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总体而言,中国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很多来源于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很多学者提出了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具体提升措施,也有学者总结了某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实践中的经验做法,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中国特色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体系。因此,本课题希望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贵州实际,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讨论,深入研究和探讨贵州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相关问题,以期不断丰富和完善地方政府治理理论,进一步拓展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