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 刘向兵
- 1367字
- 2024-12-21 05:55:59
四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劳动教育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劳动教育既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个人成长成才中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引领。对于大学生而言,坚持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践、自我学习等教育环节上付出辛勤劳动,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体味艰辛和挥洒汗水中磨炼自己,有利于其历练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意志;在劳动实践和刻苦学习中塑造自己,有利于其养成认真敬业、自信自律的心理素质。
劳动教育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大学生从幼儿园一路读到大学,长期脱离劳动实践,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这就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心理素质差,不善于集体协作,单纯从“个体本位”思想的角度要求社会来满足个人需要,而从未想自己应该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对于这些问题,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劳动教育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实践出真知,高等教育不仅是黑板上的教育,而且是实践、创新、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劳动教育是联系知识与实际的纽带。单纯灌输式的专业课理论学习,容易使学生变得纸上谈兵,很难熟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既需要在校园里勤奋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更需要在社会实践这所大学校里感知中国大地、体察国情民情,让大学生在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中领悟专业知识、培育劳动情怀。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在手和脑的协调配合下,身和心对专业有了更深的体验领悟,才能在具体情境中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
劳动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劳动教育更容易落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带人”的育人思路。“以理服人”,就是教师“晓之以理”,言传身教,做传道“经师”,用讲道理和摆事实的方法向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传递,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问题。“以情感人”,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教育引导大学生培育劳动情怀,在勤工助学、校园绿化、图书管理,以及助教、助管、助研岗位设置上给予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且能够实现劳有所得。“以行带人”,就是“导之以行”,是通过大学校园里艰苦奋斗的励志传奇、向上向善的动人故事、刻苦努力的勤奋模范等大学生身边的榜样进行价值引领;通过“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形式,在高校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播社会大力宣传的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故事,让大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榜样力量,聆听模范故事,探讨工匠情怀,弘扬工匠精神,使广大学生可知、易感、能学,从而引导青年大学生崇敬劳模、学习劳模,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让劳模精神成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1]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http://xhpfmapi.zhongguowan gshi.com/vh510/#/share/4509214?channel=wexin。
[2] 〔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第361页。
[3] 〔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第362页。
[4] 郝玉梅:《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12卷第5期,第98~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