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德育对策

艺术院校学生由于长期的艺术专业学习,与综合院校大学生相比,思想更为活跃,个性更为鲜明。艺术院校学生从整体上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敏感性和接受程度、对学校管理的服从性和纪律性相对综合院校大学生略低,这就决定了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需有别于综合院校,既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立足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 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及表现

(一)创新创作特性优点突出,自我管理约束力稍弱

艺术院校的学生情感丰富,热情澎湃,思维开阔,“点子多”,动手能力强,创新创作能力突出,大多看上去外形靓丽、阳光向上,有综合院校学生不具备的特性和优点。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开放、自由、自立、浪漫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注重思想自由,往往不喜欢被约束。

如果把握不好度,自我管理约束力弱,艺术院校学生可能就会走向另外一面。如有的学生自称“敢为天下先”,不畏人言,行为离经叛道;有的男同学留长发、蓄长须,装饰装扮中立甚至偏向女性化;有的学生将创作与现实混淆,自称创作需要张扬个性、获取灵感,认为“要坚守内心的本真”,而去公开触犯学校有关规定等。把握不好度、喜欢直白表现自身的好恶、散漫自由的个性和较差的自我约束能力等现象的出现,容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社会造成一种“艺术生不好管理”的印象。

虽然艺术院校学生存在一些上述问题,但在长期工作中我们总结发现,这些现象仍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重感情,容易沟通,不钻牛角尖,压抑的情绪易于通过艺术创作宣泄出来,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也比综合院校略低,可以说这也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要运用这些特点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二)形象思维活跃,逻辑思维偏弱

艺术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善于用直观的、鲜明生动的形象思维去理解客观世界,不擅长也不喜欢用严谨、精确的抽象逻辑思维分析事物。艺术院校学生在学术方面以定性研究为主,很少运用问卷、数据、图表等定量研究方法。

按照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艺术类专业高考招生考试采取的是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相结合的原则。近年来艺术院校增加以及艺术类考生增多,其中一个原因是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时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门槛较低,这样,部分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差、对其他普通专业高考无望的学生把报考艺术类专业当成曲线入学的“捷径”。因此,艺术类学生相对薄弱的文化课基础、临时突击出来的不够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强迫出的“艺术天赋”和“灵性”,对艺术院校管理者和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很多同学通过突击背诵迅速掌握的文化课内容,到大学后忘得所剩无几。

受专业教学和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艺术生善于求新、求异、求变,通过对形象、情节、情感和行为的把握和运用,敏锐捕捉社会和人的内在变化和特征,根据社会的审美标准、受众的审美心理和需求,创作出自己的艺术品。可以说,是艺术实践铸就了艺术院校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精神的前卫意识和行为习惯,他们遇事想做就做、不拖泥带水,但是往往在统筹思考和全局意识方面需要加强引导。

(三)注重专业和自我发展,容易产生自我本位

当前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从小家庭环境造就了“唯我独尊”的独占性。此外,艺术院校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也与专业特性不无关系。比如,表演专业有主演与群演,创作专业存在导演与其他艺术专业的指导合作,主创团队需要有一个核心人物等。

专业学习过程离不开整体团结合作,我们提倡“一棵菜”精神,大多数同学也从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但也存在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主义和主角意识强、集体观念弱的情况。他们重视个人在专业以及其他领域的突出能力,不太注重协力合作,极少会产生榜样和楷模。以中国戏曲学院为例,曾经有个自称能够做到“独善其身”的同学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他专业能力很强,所以认为所有的主角理所应当就是自己,从而导致师生和同学关系都不太好,而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环境对其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除此之外,艺术院校的学费相对综合院校而言较高。虽然大部分学生家庭足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但是部分来自经济贫困家庭的学生经济负担过重,个别学生的不平衡心理表现突出,在自我本位和自卑的双重心理下,他们容易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关注群体。

(四)舞台实践机会较多,心智较为成熟

艺术教育的一条重要规律就是必须进行舞台实践。艺术院校学生除了学院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实践实习机会外,往往也会较早地接触社会,通过家教、辅导班、舞台演出、随剧组拍戏等方式锻炼自己,较之一般综合院校学生而言,自理能力较强,心智也较为成熟。这既是管理中的优势,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挑战。

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于受到社会影响,而且已经基本形成,在沟通交流中他们往往对教师的善意引导不以为意。但是在社会实践交往中他们仍是学生身份,年龄尚小,尚不成熟的为人处世方法相较成人而言简单直率,容易受到打击。

艺术院校与普通高校一个重要的不同还在于管理教育方面,基层实施者——班主任起到的作用是很多专职学生工作人员所不能达到的。因为艺术专业特性,有的小班教学达到师生比1 ∶3或更少。朝夕相处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对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工作产生较多的认同感和服从意识。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个别教师如果言行举止方面较为随意,只重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引导,也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 艺术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产生原因分析

(一)个性因素

喜欢艺术的学生大都比较敏感,有艺术方面的特长,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执着追求。从中小学起,学习方面就存在明显的偏科现象,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得很好,而对不感兴趣的课程投入不够,甚至干脆不学,文化课成绩较为一般。

(二)家庭因素

学习艺术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或亲属往往从事文艺工作,专业方面受家庭影响较大,学生们容易形成优越感。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原生家庭的既有影响在大学里不容易得到改观。

(三)环境因素

艺术生受流行文化和时尚的影响更大,明星文化、偶像文化、一夜成名等,都使艺术生往往喜欢标新立异,过分注重表现自己。而且艺术生在看待很多事情的时候容易极端化,不能够客观分析问题。艺术生受艺术观念的影响,往往对时事政治关注度不够,只关注与专业相关的学习内容,而忽视了理论修养的提升。

(四)教育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内容大多强调了共性,而对个体差异重视不够。在文化课上,很多学生对所接触到的文化知识完全不敏感和不关心,因而学习和接受的文化知识也就相对较少。

三 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依托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与特性,分析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形成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求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契合点,不断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功能,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一)以学生为本,构建合理分工、密切合作的艺术院校德育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学校专业的德育工作者,要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德育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特殊的教材处理能力。艺术生个性意识、自我意识强烈,灌输式教育和指令性的语言往往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不能以管理者的面貌出现,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是沟通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有耐心、热情,营造融洽的教学环境。

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稍弱,抽象思维和逻辑性不强,但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强。目前大部分思想政治教材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教材的再度改造和处理,使教学既符合大纲要求又契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注重运用文学、艺术等具体、感性的材料,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处理得灵活生动,消除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排斥心理。

此外,要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积极作用。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或辅导员有直接关系,所以,班主任或辅导员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用人文关怀去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塑造学生健康的公民人格。

(二)建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充分运用艺术院校特有的育人内涵

每一所艺术院校的创立和成长都会伴随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成就,这些都是无形的德育财富。学校的文化氛围、师德师风会直接影响学生。比如校训、校歌、校史教育都应该纳入重要的德育内容,使艺术人才感受到高尚的艺术气息,传承优秀的艺术文化。学校可以加强对优秀艺术家尤其是从本校毕业的优秀艺术家事迹的宣传,提炼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精神和学校精神,净化学生的心灵,在学生中形成追求高尚思想品德和艺术真谛的风尚。

艺术院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富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在完成自己专业能力塑造的同时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公民,在各项工作中要诚实守信,这些要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得以有机融合。

(三)探索艺术教育和德育互相渗透的新模式,以“第二课堂”的特色载体开展德育工作

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的,它们的最高境界都是追求真、善、美。贝多芬曾说:“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们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也是道德。”可以看出,道德与艺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一致性的作用。艺术院校的德育实践可以借助专业学习的优势,发挥德育的指导性作用。

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较高的特点,艺术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积极创新载体,注重发挥艺术特有的育人功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有效结合本院校的特色,融入历史和现实教育功能,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正确认识个性发挥和团结协作的关系。以“第二课堂”[2]的特色载体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启发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一系列健康、丰富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并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既发挥课堂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利用校园文化等传统教育阵地,同时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形势,创新思路,探索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把握发展形势,将这一工作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地开展推进。

总之,在新形势下,只有紧密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