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价值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显著进展,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实力存在差异,城市基础设施也存在比较严重的差异。城市基础设施价值是重要的价值范畴,城市基础设施价值评估是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建立在一套标准基础上。不过,由于回报率界定等存在问题,准确评估城市基础设施价值存在很多现实操作困难。

一 城市基础设施价值评估的必要性

评估城市基础设施价值,对于分析城市市情和实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总结的重要内容。严格规范的基础设施价值评估能够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等决策提供基本依据。此外,严谨的基础设施价值评估也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趋势等问题。

二 城市基础设施价值评估的方法

1.市民满意度法。这是一种间接评估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法,主要用来对城市各类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或状态进行评价。遗憾的是,目前针对所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并没有严格的研究报告。有研究显示,小城市居民总体主观幸福感及社会信心、收入满意度、家庭气氛得分较高。公共服务满意度会显著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大城市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环境拥挤效应,导致主观幸福感降低。有研究显示,居民参与度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存在关联性,并且这种影响对不同收入层次和不同居住地区的居民具有异质性。

2.货币价值法。这是通过计算基础设施的货币价值进行评价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等数据来进行测度。比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从具体行业进行评价,如供水、燃气、集中供热、轨道交通、道路桥梁、排水等(见表5-5)。这些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部分基础设施的价值。如果考虑到这些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话,城市基础设施的货币价值可能会是很庞大的数额。城市管理者应该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的优化利用,否则容易造成价值的损失。

表5-5 2016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

表5-5 2016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续表

3.要素承载能力法。要素承载能力法是一种更加全面体现基础设施质量和规模指标的方法,通常可以用人口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两种方法,用来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的价值。人口承载力通常用单位设施或者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为评估指标,经济承载力通常以单位基础设施的产值指标来衡量。数据表明,小城市居民更具满意度的,大城市基础设施人口承载力过大,导致环境拥挤效应的存在。也就是说,尽管从客观数据来看,这些基础设施的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较强,但是市民的主观感受存在城市规模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没有考虑主观感受的方法,人口和经济承载力还需要和主观评价结合,才能接近市民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三 城市基础设施价值评估的案例

基础设施价值不仅在于单个设施的质量,还在于各类基础设施优化和协同性。优质的基础设施主要还是服务民众生活与发展的设施,比如,教育、医疗和环境等。

对27个省会城市2016年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产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产值弹性来看,广州、银川、长沙、哈尔滨、沈阳等城市具有较大的弹性,兰州、南宁、太原和武汉等城市具有较小的弹性;从投资弹性来看,哈尔滨、银川、石家庄、长沙等城市具有较大的弹性,兰州、武汉、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具有较小的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政投资对其他投资的乘数效应的显著程度。当然,单个年份的数据并不能显示长期的变量关系,进一步的结论还需要对年度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后才能得出。

表5-6 省会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资弹性与产值弹性

四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率问题

以上分析仅仅是城市基础设施价值的探索和尝试性分析。实际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率本身就是难以界定的问题。一般来说,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对于城市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推进作用,因为能够吸引要素集聚。但是,也有一些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不是很显著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对此,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些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并没有带来产业的增长与发展有可能是区位等因素导致的,换句话说,城市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结果更多取决于区位等因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协同性。这种认识有助于纠正对基础设施回报率认识的偏差,很多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偏离预期是很常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