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海淀区域化党建中的应用调研

刘尚高 孟平[1]

摘要 大数据对人们的显性影响越来越明显,重视大数据建设,规范大数据环境是我们党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平台开展党组织建设,加强大数据服务职能也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大数据 区域化党建

海淀区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大数据技术有着天然优势,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是科技创新的应有之义。在大数据浪潮的席卷下,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把党的建设与信息技术运用结合起来,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一 大数据对海淀区域化党建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运用大数据能够为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海淀是首都功能的中心区,国际交往多、人员流动性大,区域内高知群体多,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较为复杂。为了解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各级组织部门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实证调研。但出于种种原因,很多党员、干部在参加问卷调查、个别谈话以及民主生活会时会刻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以至于一些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在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方面显得“捉襟见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无法掌握党内的真实情况,更不能为党的建设提供切实的依据,是很多区域化党建研究者的困惑所在。“大数据”的应用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采取的方法是日常化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此外,由于数据抓取的时间比较灵活,既可以了解当前情况,又可以追踪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党员、干部思想的动态信息,所以得出的分析结果对预测党内思想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系统制定全党思想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运用大数据有利于完善党内制度体系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党内制度建设步入快车道,海淀区党的制度建设也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党内制度的基本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但一些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区委坚持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之中,以进一步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进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首先就要对现有制度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各个环节的影响因子。过去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把少量主要因素纳入评估内容,“大数据”技术引入之后,就可以更为广泛地采集相关影响因子的数据,不仅有利于综合分析制度的运行效果,而且可以发现某一具体环节的细微情况。

(三)运用大数据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海淀区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于一个拥有18万多名党员的大区来说,及时了解党群、干群关系的发展趋势,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事件,对党风建设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帮助。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抓取各级党委、政府网站的群众留言,某一时间段内各网络论坛讨论的热点话题以及某一地区党员、群众搜索的主要内容等,就可以找出具体地区、具体时间内群众最关注或最不满意的问题,判断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党群干群关系的状况和矛盾焦点,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化解。

(四)运用大数据可以提高反腐败斗争的实效

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腐败都是侵蚀政党肌体、损害执政根基的不良因素,是区域化党建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从快从重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海淀区经济体量大、重大工程项目多,反腐败形势亦然严峻,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各种形式的隐性腐败对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巨大挑战。事实上,隐性腐败并不是无迹可寻,只要有充足的相关信息,就可以找到它们的犯罪证据。在这方面,着重分析海量数据的“大数据”技术具有以往信息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海淀区各个领域系统性信息数据平台的建立,以“大数据”发现腐败分子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

二 海淀区域化党建工作大数据应用的基本实践

(一)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域化党建”模式支持业务建设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带来的不只是全社会的大数据,还有个人的大数据,即个人的信息也海量地存在于数据库之中。这种个人的大数据会对特定人员进行深入长期观察成为可能,因此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优化党员的管理。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入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大数据来发掘人才。大数据可以通过对特定人员或人群的关注与分析获得其政治素养和倾向,虽然这种依靠技术获得的判断并不是最后的结论,但是可以使相关的党组织有一种预判,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和党员管理,有助于提高党外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并进一步制定个人化的培养模式,以实现在党员的培养与管理中人尽其才的效果。比如,海淀区建立了红色海淀网上区域化党建平台,同时将党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人才数据库建设、干部档案信息建设、领导干部履职监督、基层组织工作等融入大数据运用平台,实现了与传统区域化党建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推动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网络化、智慧化、智能化,改善基层区域化党建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各级党组织在区域化党建数字化中自主搭建平台,开通博客、论坛、留言板、社区、微信等,实现在线调查调研、在线征集意见建议等功能,为各级党组织科学决策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形成了基层党组织有阵地,党员有一个“家”的区域化党建信息化架构体系,规范了党务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党员教育

海淀区区域化党建工作适应时代需要不断有新的突破,这突出表现在党员教育工作进行方式的碎片化应用,提高党员教育中的交互性。一是通过大数据时代下的技术手段,区域化党建工作并不都是需要以特定的时间、以面对面的方式来完成的,对党的信息传达、党员之间的互动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任意的时间内达成。二是区域化党建的形式多样化。区域化党建平台、区域化党建App等各种技术都可以成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新舞台。三是区域碎片化。一方面区域化党建不再只有面对面的一种形式,而可以实现异地互动;另一方面各地的区域化党建方式与技术也可以更加便利地交流。这些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区域化党建平台、内外网、视频照片分享站等的数据分析获得。各级党组织大胆探索,有的建立网络在线课堂、学员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学习评价系统、学习资料推送系统;有的围绕红色教育、优良传统建立微信党员之家;有的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对党员进行实名制注册和积分制授权,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实现积分制管理。党员干部可以依托系统自行设计题库,发布在线考试,并对考试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教学效果和学用成果转化为数字化管理。

(三)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党员服务

所谓党员服务,就是党组织充分运用网络,改变党服务社会和服务民众的方式,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网络已经深刻改变了各种服务方式,不仅使服务走向多元,而且使服务更加深入、细致和便捷。为此,要从体系、技术与方式等维度改进和增强党在网上服务社会和民众的能力。大数据技术能够有针对性地获知党员个人或者特定党员群体的个性特征,分析他们的个性、习惯、兴趣点等,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党员在目前阶段的需求以及在未来可能产生的需求,判断其中哪些需求是合理且利于该党员或党员群体发展的,对于这些需求,党组织需要创造条件首先予以满足。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活动,以提升党员的活跃性,开发出有利于提高党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相关活动,并进一步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活动参与度和效果。比如,运用微信平台搜集整理党员近一段时期的阅读状况,发布党员最受欢迎的书籍信息,开展优秀党员推荐书目等活动。

(四)运用大数据创新开展多种多样的组织活动

建立“网上党员之家”“网上人才服务站”等,开辟“互联网+组织生活”网上支部活动模块,实现各级基层党组织、党组织活动信息中的信息标记,以及相关信息展现和信息查询,极大地丰富了党员组织生活。建立党员管理信息库和党员电子化档案台账,以党支部为单位的党员实名信息录入,优秀党员信息发布、党员身份信息查询,流动党员、党员志愿者报到,网上党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系统自动计算、审核、统计、党费在线缴纳等功能,为广大党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甘家口街道办事处运用大数据开设“甘家口之窗”,吁请12.6万名居民“加关注”;每天24小时实时受理、答复居民提出的大事小情。用这种最新的信息化手段,把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最快整合起来,加强辖区各项建设的社会协同,构建全天候居民办事服务“窗口”。[2]

三 当前大数据在区域化党建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有差距

在一些单位,业务工作占据日常工作时间的大部分,区域化党建工作信息化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还有的单位对上级部署的大数据区域化党建工作在基层落实情况掌握不及时。上级部署的智慧区域化党建工作落实情况,通常需要下级党组织上报信息或者派出督查组进行检查了解情况。这种方式通常存在下级报喜不报忧,上级检查覆盖不到位或者走过场等弊端。

(二)大数据在区域化党建工作应用的标准要求不统一

在党组织活动中存在场所建设应用标准不统一、“三会一课”开发数据标准要求不统一,党务数字化公开方式方法不统一、区域化党建工作台账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个别党组织抓区域化党建数字化工作应付了事缺乏监管。一些基层党组织平时不抓大数据应用,到了年底为了应对区域化党建工作检查,临时组织人员编造区域化党建台账。

(三)区域化党建大数据应用工作多头抓,存在重复劳动的现象

一是信息闭塞,各单位自行开发区域化党建大数据,相互之间资源难以共享。二是大数据平台建多用少。比如,一些单位也建了信息平台,但对于基层而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党的职能部门,纪检、组织、宣传等都有抓区域化党建的职责,存在多头抓区域化党建的情况,且缺乏信息互通机制,有时存在让基层重复报材料数据,疲于应付各方面工作的情况。

(四)缺乏区域化党建大数据应用的制度保障

目前,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大数据应用的相关制度少,区级层面没有统一的制度措施和工作方案,基层单位自身处在边摸索边发展的阶段,对区域化党建大数据动态跟踪了解不全面,通常以临时安排和布置工作任务为目的,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相应的经费保障。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普遍缺乏有效措施,导致基层单位区域化党建大数据工作人才少,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只能靠借用和聘请。

四 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区域化党建创新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共享原则,大格局谋划区域化党建工作

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最核心的指导思想是“共享”。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从系统上打破过去的条块限制、业务限制,从数据层面将区域化党建工作各业务系统、信息系统等贯通起来,才能确保数据获取的完整性。要加强区域化党建职能部门的工作融合,改变过去纪检、宣传、组织、统战等区域化党建职能部门以及群团组织各自为战的“单线壁垒”,由党委牵头抓总,区域化党建办(或者主体责任办公室)统筹,将纪检工作、组织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群团工作等整体进行谋划,将同类相近的区域化党建业务归口整合,建立一个区域化党建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下,区域化党建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实现数据共通,任务共担,成果共享。

(二)完善机制程序,提升规范化水平

大数据建设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实现统合,搞好顶层设计。全面开放政府拥有的公共数据,提供多种应用程序接口,供开发者创建特色应用。将“三会一课”、发展党员、党务公开、支部换届等区域化党建工作常规业务和党内法规、制度文件的规范性要求分解为具体实施步骤,党务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按照系统给定的提示,一步步实施既定程序,在进行每个程序时,上级党组织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流程监控,系统本身也可以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三)严格建设标准,确保大数据应用的实际效果

区域化党建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是海量、复杂且具有时效性的数据收集,这就需要将现有的各条块的各类区域化党建业务系统、信息系统、网站平台等进行数据贯通和整合,可以将区域化党建网、党刊与政府网、纪检网、手机报、微信平台、新闻网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共享渠道,收集相关组织数据、管理数据、业务数据、教育信息数据等,形成基础数据平台。区域化党建大数据建设也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搞好顶层设计,统一技术要求和数据库结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顺畅融合。针对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大数据应用,应建立面向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领域、不断动态更新的大数据建设标准,为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按照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大数据应用可以从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主题入手。

(四)搭建共享平台,整合资源强化服务能力

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和充分共享才有生命力。应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区域化党建系统和应用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在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大数据应用中,数据来源既包括各类封闭半封闭的专用业务或信息管理系统,也包括各类区域化党建专题互联网站,更包括广大党员也会参与其中的广义互联网上的各类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资讯站点等。既有结构化的业务数据、管理数据,也有复杂的行为数据、关系数据等。这些数据在被引入区域化党建的大数据应用后,同时也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共享,不断提升基层区域化党建的大数据应用能力。构建区域化党建App平台,为所有党组织和党员以及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网上设立独立的账户,实行积分管理。对于党组织,每个账户实时记录党组织开展活动、党员学习教育、党员评议等方面内容,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由系统自动评分;对于党员,由系统定期推送党员学习资料,记录党员参加党组织学习、参与义工服务、进入社区服务以及表彰奖励情况,进行系统打分;对于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实行手机打卡,对驻村时间和驻村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对扶贫任务进行分解,每月定期评分。通过积分管理,了解各级党组织运转情况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工作实绩,对存在的问题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

(五)培养专业团队,推动大数据应用的顺利展开

区域化党建工作需要专业化人才,大数据同样如此。要真正实现数据的价值,必须建立一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专业团队。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真正将区域化党建大数据应用落到实处,理解和发现数据在获取、存储、处理和使用等每个环节中的真实情况。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为破解这些问题提供有效措施。因此,推动区域化党建大数据工作,应该将现有党的工作部门信息技术队伍进行整合,成立党委大数据中心,并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批既懂区域化党建又有技术的人才队伍。


[1]刘尚高,中共海淀区委党校区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孟平,博士,中共海淀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2]左颢:《甘家口开通首个街道微博》,《北京晚报》201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