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部川的茶屋见到的猴皮,让我怦然心动。也许我有点神经质,总觉得毛皮如此美丽的猴子,以及前面提到的耍猴人的孤猴,都是些有教养的猴子。我因此知道了山里面还活跃着这类毛皮出众的猴子。当然,再出类拔萃的猴子,打死后皮被剥下做成椅垫,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据说捕捉猴子是件难事。老人说,捉猴子很不容易,即便成群的猴子在喧腾打闹,也会有一只猴子不参与其中,警惕地担任警戒。只要觉察到一丝危险,就立刻报警通知同伴。一会儿工夫,它们就全溜得无影无踪。所以捉猴子时,捉猴人自始至终得格外小心翼翼。

不过,猴子生活在猴群里,也并非万事大吉。比如僧多粥少时,弱小之辈动作稍慢就吃不到;它们被强壮的父辈、兄长欺负也是家常便饭,所以它们食不果腹的时候居多。于是个别经验与自信兼而有之的猴子,就有意超在队前,或故意落在队后,伺机脱离猴群,自己觅食充饥。当然耍这类自由主义的小把戏,会引起同伴们忌恨,并常常招致惩罚。其实这种现象在动物界并非个例,不仅出现在猴群里,鸡群里也时有发生。猴子搞自由主义容易上瘾,屡罚屡犯,同伴的憎恶自然也就如影随形。但它们本性难移,我行我素,于是与同伴渐行渐远。换句话说,独立于猴群之外,是它们乐而为之的。

独立后的猴子一般都长得肥壮,毛色好看,因而猴皮值钱。可当它们孤身专注于食物时,就容易成为猎人们的目标,所以它们的安全很没有保障。有人推测说,在险恶的环境中特立独行的猴子,如果运气不错,有惊无险地顺利成长起来,那么凭借自己百炼成钢的卓异能力,它们就可以或者衣锦还乡,返回原先的猴群;或者拉起一支猴群,自己当猴王。不过很遗憾,上述说法,尚未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