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卢梭的病

——生命意义的卢梭

卢梭是西方思想里的变形体,每当历史动荡时他就会出现:18世纪的哲学辩论、法国革命、1820年君权复辟时代、1848年革命、1878年卢梭去世一百年、1912年卢梭两百年诞辰、法西斯极权时代。[1]他是启蒙者、平等派、浪漫派、保守思想家、个人主义者、革命精神之父、民主暴力的导师。这是现代历史上的卢梭形象,无常的变化源于时代政治状况的不同,而在历史档案的深处有生命意义的卢梭形象——一个在病痛、贫困、误解里与命运抗争的孤独者。他创造了独特的身体话语体系,这一体系可追溯到《新爱洛漪丝》,1766年前后卢梭因病情恶化而将这套话语体系最终完善。这套话语体系的内涵是变化的,有多种解释的可能:宗教道德、世俗伦理、科学理性、革命意识形态、浪漫主义、现代性批判。

卢梭的病痛之苦常被人误解,法国人格里姆、狄德罗、埃皮奈夫人,英国人约翰逊、亚当·斯密、沃波尔,以及日内瓦医生特罗尚都说他是江湖骗子、愚妄之人。1778年,报刊舆论推测卢梭去世的原因,《伯尔尼杂志》(Gazette de Berne)、《瑞士新报》(Nouveau journal helvétique)归咎于肾绞痛,《百科全书报》(Journal encyclopédique)、《秘密通信报》(Correspondance secrète)推测是脑血栓引起的中风。[2]在街谈巷议里,他的死因愈发离奇,有人说是自杀,有人说是他的妻子下毒。[3]革命时代,卢梭生前的病痛之苦成了殉道者的象征,他转而又成为革命精神之父。而工业时代的浪漫派注意的是卢梭身体话语里的情感困境,视之为艺术化的忧郁气质,由此成就了现代文学界的“浪漫病”。[4]在学术界,卢梭问题长久以来聚讼纷纭,同情者以身体病痛为之辩护,维护一个思想家的尊严,或是保卫启蒙时代以来的现代传统;批判者却以错乱的精神贬低他,质疑其思想的统一,言外之意是一个矛盾的人怎么能是现代历史的主角?双方相持不下,情感不时走向极端,或夸张地赞誉,或恶意地批评,这是19世纪法国的思想景观。1912年卢梭两百周年诞辰以来,尤其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后,研究者的态度有所转变,即使不是同情,至少要寻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