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黑我?好的,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老板,买份报纸。”李阳走到报刊亭,对着报纸挑挑选选。

报刊亭老板这时说道:“今天有一份新报纸发行了,你要不要买?”

“新报纸?”李阳摇头道,“不感兴趣,我还是买一份《大晚报》。”

李阳买了《大晚报》,然后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朝校园走去。香港的报纸很多,但大多数报纸都非常枯燥无味。

李阳的同桌周淼喜欢看报纸,但更喜欢看武侠小说,今天他到报刊亭买报纸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份报纸上连载了两篇小说,稍稍看了一下开头,便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了,随后立即将这份报纸买了下来。

这时,他特意看了一眼报纸的名字,上面写着“明报”二字。

来到教室后,趁着还没上课,周淼立即拿出《明报》看了起来。这一看,顿时一发不可收拾,哪怕是上课铃声响了,哪怕是最严厉的数学课,却也无法阻止他继续看下去……

于是,周淼悲剧了。

当场被数学老师揪住,不仅报纸被没收了,而且还被数学老师狠狠地教训了一番。

下课后,周淼对李阳说道:“李阳,老师走过来了,你怎么不提醒我一下啊!”

“我怎么没提醒你啊,我都偷偷地踢了你一脚,谁知你居然浑然不觉,看报纸看的那么入迷!”李阳很是无语,“对了,周淼,你在看什么报纸啊,我以前从没见过你看报纸都能看的这么入迷!”

“是一份今天才发行的新报纸,叫做《明报》!”周淼说话的语气透着几许激动,“这份报纸上面连载了两部武侠小说,一个叫《龙虎斗京华》,一个叫《书剑恩仇录》,简直太好看了,比我以前看的武侠小说好看无数倍!”

李阳受到同桌周淼的影响,有时候也会看一下武侠小说,渐渐地也迷上了。此刻听到周淼这么推崇这两部小说,不禁好奇起来。

到了中午,李阳吃完午餐之后,特地去了一趟报刊亭买了一份《明报》,于是,他也很快沦陷了……成为了《明报》的忠实用户。

……

《大公报》总编对《明报》很是关注,安排了很多人调查《明报》的销售情况。

“总编,根据我们的调查,《明报》的销量不佳,还不到1万份!”调查员眉飞色舞,激动地说道。

《大公报》总编听到这话,终于松了口气。

1万份报纸都没卖出去,看来销量真的不行!《大公报》那可是十几万份,有时候突破20万份。

“大家都把赵灿传的神乎其神,其实他也没什么,做报纸不是那么容易的!”总编面露一丝得意与嘲笑。

“是的,总编。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他创办的《明报》要是一下子就超过我们了,那我们这些多年从事报纸行业的人岂不是都白活了!”

“这是当然!”总编笑道。

次日,多家小报纸报道赵灿创办的《明报》销量不佳,可能会扑街。而《大公报》这些有影响力的报纸仍旧对《明报》进行封杀,冷处理。

小报纸却不管,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他们报道赵灿创办的《明报》销量不佳,却是一个很好的噱头,说不定能够增加自己的报纸销量。

《天才少年赵灿进军报纸行业,遭遇滑铁卢!》

《不敢相信,赵老板居然失败了!》

这些报道一出来,很快引起香港市民的讨论。

人们开始质疑赵灿的天才之名,他身上的光环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听说了吗?赵灿赵老板创办了一份报纸,结果销路不佳,失败了。”

“知道,大家都在说呢。看来,天才也不是干什么都行啊!”

“是啊,他才15岁,能有多少见识和才干啊。”

“……”

其实,对于一份刚刚发行的新报纸而言,能有近一万份的销量已经算是很成功了。前世,《明报》创建之初,1000份都不到。香港《东方日报》初创时,也是销路不佳。

这一世,即便赵灿花了一些钱做硬广告,但人们对新报纸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目前看报纸的人群多半是中高收入阶层,他们看报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信息。

武侠小说?

虽然也有一些人喜欢看,但是一般不会在报纸上看。而且,金庸和梁羽生都是第一次写武侠小说,没有知名度。酒香也怕巷子深。结果导致,虽然赵灿花了不少钱做推广,但效果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

其实如果赵灿选择知名作家的作品发布到《明报》上,效果肯定会大增。

不过无所谓啦,有金庸和梁羽生两大武侠宗师坐镇,还不够牛逼的了吗?

媒体唱衰赵灿,赵灿根本不在意,心说,等《明报》火了,你们就知道脸为什么会那么红了,那是打脸打的。

不过,赵灿也不是什么也不做。

“《明报》还要招人!”赵灿来到报社,对金庸、梁羽生、沈宝新等人说道。

沈宝新皱眉道:“老板,《明报》销量不佳,这个关头,我们还要招人?”

赵灿微笑道:“销量不佳只是暂时的,我相信销量很快就会上升。我决定要招聘200余名编采人员,驻外记者20余名,在全球各地包括美、英、法、澳主要城市驻有特派记者,采访站遍及全球,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为读者送上最快、最充实及最准确的信息!我要让《明报》的读者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香港报纸不是讽刺哥吗?

好的,那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钞能力!!!

《东方日报》就是靠这一手,连续三十多年雄踞香港报坛一哥,单日销量高达五十三万多份,读者超过三百四十多万人,远远抛离其它报纸。

赵灿的命令,即便有人质疑,也无济于事。在《明报》,几乎是赵灿的一言堂。金庸和梁羽生由于报纸销量不佳,暂时还硬不起来啊。

于是到第二天,《明报》发布了招聘广告。

“招聘200余名编采人员,驻外记者20余名,待遇从优,业内第一!”

管你业内开的工资是多少,反正赵灿就敢给你开第一的工资,但前提是你的能力足够强大。

这招聘广告一登,立马在业内掀起了一股跳槽风潮。众报社见状,不禁对赵灿恨得牙痒痒。

于是,各种对赵灿的抹黑接踵而至。

PS:下午突然有点事出去了,现在先更新一章,还有一章还在写,大概也是晚上1点左右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