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孔仲尼门前问道

开门之人就是季扎的得意门生孔丘孔仲尼。此时的孔丘刚刚从齐国回来,齐王(齐景公)很欣赏孔丘,想招揽孔丘入朝为官,齐相晏婴反对说:“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就是说儒家之人善于钻法律的空子、自以为是而不愿做别人的手下、重视丧礼而实行厚葬、四处游说求职而不能对本国忠心,然后又对孔丘进行了评论,认为孔丘讲究仪容服饰,详定进退上下的繁文缛节。最终孔丘灰溜溜的离开了齐国,来找老师解惑。为什么儒家在晏婴口中如此不堪呢?季扎不答孔丘的问题,反而问孔丘:“仲尼觉得周礼有错吗?”孔丘一抬头,直视季扎的眼睛,一字一顿坚定的回答道:“回禀老师,周礼是至圣之礼,不会有错。”季扎又问:“那汝是否有逾矩之举?”孔丘低头小心的回答“丘每日战战兢兢生怕因为言行不当有辱斯文,不敢有逾矩之举”。季扎笑道:“上无愧苍天所以儒家铁骨铮铮,下无愧厚土所以儒家行事磊落,中无愧圣贤先王之周礼所以儒家何惧世人之口!”跟着神色凝重的看着孔丘:“如今天下礼崩乐坏,不是圣贤先王的周礼错了,也不是这世人全无一点道理。为师这些年出使各国,细细想来也许是时间不对吧”孔丘不明老师之意,正要再问,就听到了门外敲门之声。季扎抬眼看向孔丘:“去看看谁来了?”

听说是太宰到来,孔丘请太宰诸人稍后,进去回禀过季扎后,请太宰入室。伍员向着季扎深施一礼:“员见过季子”“太宰不必多礼,太宰国事繁忙今日来找老朽何事啊?”伍员叹气道:“不瞒季子,郡县制民间多有不满,员德微权轻,不能服众啊。”季扎略一思索:“太宰不必自谦,这些年吴国国力日渐强盛,全赖太宰之功。今日小徒从齐国来,听到了一个金壶的故事,不妨让仲尼讲与太宰听。”

孔丘忙向太宰拱手:“太宰大人,丘在齐国听闻齐侯(齐国并未称王,周天子对齐国的册封是侯爵)与晏子到纪国(位于齐国东边临海的古国,位于胶东半岛东侧,后背齐国吞并)故地游玩,得到一个金壶,打开来看,里面有朱砂文书,写道无食反鱼,勿乘驽马齐侯当日言道:说得好啊!按照这话的意思,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晏子说:不是这样,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吃鱼不要翻过来,是说不要把民力用尽吧!不要乘坐驽马车,是说不要把小人安在身边吧!齐侯问:纪国有这样的文书,为什么还会灭亡呢?晏子答道:它的灭亡自有原因。臣听说,君子有了至理名言,就把它悬挂在大门上。可是纪国有这样的良言,却把它当成水灌进壶里,它不灭亡还有什么好结果呢?”

伍员听后先冲着孔丘深施一礼,然后又对着季扎深施一礼:“是员太急躁了,然环顾四周,吴国羸弱,如不想复纪国之路,只有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方能对得起吴国历代先王。虽然这些年国富而民不强,然国如不富,无力抗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民力虽已用尽,却可保吴国国运昌盛,敢问季子,如此用尽民力有何不可。”“太宰大人,吴国立国自太伯起以二十余代,未曾有过国富民弱之举。”“敢问季子,之前可有过如今这大争之世吗?敢问季子,之前可有灭国之事吗?敢问季子,之前可有强楚在侧吗?”季子颓然无语,半晌:“如太宰大人所愿,老朽这就昭告天下,延陵改为延陵县,请吴王派遣县令来划分乡里。”伍员一怔赶紧解释道:“员非是请季子撤销食邑。食邑关系整个朝廷官员俸禄,轻易不可变。”“哎”季扎又叹了口气:“老朽帮太宰安抚众人就是了,闹的最凶的几个名字写下来,这个面子他们还是要给的。”伍员向后一挥手,随从赶紧捧上一个竹简“多谢季子,此竹简上是十七家闹的最凶的名单与住址。”季扎看了看竹简不禁苦笑道:“人言伍子胥为当时第一大才,原本老朽是不信的,今日一见,果然撑得起这第一二字了。”“员惭愧,实在是没有办法。”季扎挥了挥手,孔丘将太宰送到了大门外。

孔丘想着刚刚请教老师的问题还没有答案,就冲着伍员一拱手道:“太宰大人,临行之前丘有一事不明,恳请大人不吝赐教。”伍员笑道:“无妨,仲尼尽可问来,只是仲尼乃是季子高徒,为何不问季子呢?”“丘想知道朝堂之上,如何看待儒家?”伍员随口答道:“当今乃大争之世,礼崩乐坏非诸侯无德,而是天子失德所致。天子失德导致诸侯纷争不断。乱世之中妄谈仁义道德就可保住江山社稷否?须有一国以攻阀权谋为先,以平定天下,而后以律法束民于地,以稳定局势,在推仁义为先,滋润天下苍生!”随着还礼后伍员转身向外走去“仲尼若是觉得生不逢时,可随吾去姑苏寻孙司马,拜在门下学了诡道兵法后在去讲与齐候便是!”孔丘闻言羞得面红耳赤,衣袖遮脸慌忙逃入院中。良久感觉脸不红了,才敢入内重新拜见季扎。季扎冲着孔丘笑道:“仲尼想必是已经明白了,刚才所说的时间不对了?”孔丘抬头望向季扎:“老师,弟子懂了。周礼没有错,丘回鲁国后,要广收门人,假以时日,必可安天下人之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