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要建设怎样的课堂
- 高钧
- 819字
- 2020-08-29 21:57:19
第一章 引入
传统课堂的现状
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社会制度环境,造就了我国中小学教育主流的理念方法和课堂形态。在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传统中小学课堂的优点和缺点都同样突出。
聪明、勤奋、基础扎实,是中国学生的标签。不可否认,这是应当继承与发扬的优良传统,同样也是中国学生的重要竞争力所在。这一传统的形成,源于我国传统教育历来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就这一点而言,作为中国学生重要成长环境的传统课堂功不可没。
而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教育的问题,长期以来相关论述更是车载斗量。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失望,不仅集中于大学教育,同样指向传统中小学课堂。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趋势,在此潮流背景下,多年“应试教育”指挥棒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传统课堂越来越呈现出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标准单调、缺乏互动氛围、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教学效率不高、师生关系僵硬、学生发展不够全面等缺点。
国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虽然确实有一部分思想解放、理念先进、手段灵活的优质中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全国整体而言,成效并不十分显著。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升学考试要求与素质教育导向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而有能力依靠自己的模式创新、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的学校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中小学都缺少彻底革新传统课堂的动力、资源与能力。
其实,客观地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应试教育主导、教师控制的传统中小学课堂形态,恰恰是在我国复杂国情下保证相当程度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而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将升学考试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对于它们来说,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下,有限的时间、资源和人财物力实在容不下多少“主题以外”的内容。
或者换一个角度说,缺少一种确实可操作、易复制、资源丰富,而且能够同时满足升学考试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中小学借鉴移植。这是我国传统中小学课堂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