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17
- 刘志
- 3641字
- 2020-08-29 21:00:12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的新思路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以其高速度、大容量、交互性和开放性,迅速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产业创新。“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2015年3月,财政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转型升级为基础,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业态的融合发展。这一文件的出台,让出版业将“互联网+出版”作为推进重点。当“互联网+”和“出版”结合在一起时,给出版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出版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并主动融入这种结合所带来的变化中,在冲击中看到机遇、转变思维、迎接挑战,传统出版业可能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一、积极拓展赢利模式
新技术的运用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如今的时代,已经变为由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出版模式向以用户需求、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新型数据服务模式转型,也就是由内容为王向信息服务为王转型的时代;围绕用户需求提供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产品。在扮演好内容提供商角色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扩大传统出版的领域,拓宽视野,就会寻找到更多的赢利模式,使传统出版焕发出新的生机。
出版人必须打破思维牢笼:不是有书号才叫出版,出版不能仅靠卖书赢利。今天数字出版几乎等同于大众传播,相较于传统出版,在信息技术力量的依托下,数字出版轻而易举地把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成本低、易流通、便于检索等优势纳入怀中。依靠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多种出版方式,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传播方式之间的业务合作得到深化。
如今数字出版的形式也比较多,但鉴于互联网用户习惯了使用免费资源,很多出版形式难以找到可持续的赢利点。因而寻找好的切入点来改变互联网用户习惯,并从技术平台上予以突破,挖掘能建立商业价值的体系是关键。目前,国外出版商主要以数据库在线出版、E-Learning(在线学习)出版、期刊和电子书在线出版三种模式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很多大的专业出版公司已赢利。
我们作为以出版教材和大众图书为主业的出版社,应当充分利用优质作者的资源,为读者提供各种优质电子书。电子书是纸质书的一种延伸形式,它可以将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内容数字化。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才会吸引读者。读者阅读电子书,不仅能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能很容易地发送到微博、微信上,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我们可以发挥传统出版业的内容优势,将产品扩展到有声读物、数字出版、教育视频等领域,让本是平面的文字立体起来。
例如,在教材出版领域,立体化出版的呈现方式在根本上突破了单纯的印刷媒体的局限,从单一的印刷教材发展到网络课程、教学课件、音像制品、教学资源库、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等多种呈现形式。这些组成部分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补充和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优质作者资源,录制教学视频,在教材中加入部分教学视频的二维码,让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部分教学视频。这一方面可以增加教材的附加价值,吸引教师选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向有兴趣的学校和学生出售教学视频,借此赢利。
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出版的尝试中,“时光流影”数字平台是一个很好的示范。由时代出版传媒公司打造的中国首个以文化生活为主题的互动社交平台——“时光流影”数字平台,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印刷技术融为一体,进行数据挖掘,进而根据需要快速印刷的一项技术创新。该平台基于复杂而严谨的逻辑算法,能将用户发布的网络内容几秒钟内“一键成书”,形成一本自动排版、无须任何人工干预的图文混排电子书,用户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实现线下打印。依托“时光流影”平台实现内容等资源的线上线下双向互通,最终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按需出版印刷中心和数字出版内容汇集的数据库。这种模式对我们传统出版单位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按需出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例如,在教材出版领域,我们可以整合自己的内容资源,根据不同区域的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做出相应的删改、补充或内容调整,出版区域教材,满足区域学校的个性化要求。
二、内容仍是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是帮助传统企业转型的利器,而不是神器。互联网与出版的融合发展知易行难。如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参透融合发展中一些关键性的矛盾,寻找破解之道,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尤根·博斯曾经说过:“内容是最初始的原料,它不仅提供给出版业,还被输送给影视、游戏等其他创意产业。没有内容,所谓新技术将无用武之地。”出版人最为需要的是从产业链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如何发挥内容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
纵观媒介发展之路,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不论介质如何变化,受众对精品内容、经典读物的追求永远不变。出版行业专门提供知识服务,是针对受众的需要,从各种信息资源中将知识提炼出来并投送给受众的消费过程。寻找好的内容,组合好的内容,把优质内容进行延伸做成成套系图书,永远是出版人的天职。面对新的变化,出版人既要坚持传统出版对于选题策划、编校质量的严谨态度,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优势改变传统生产模式下所形成的惰性思维,重新寻求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自我定位,进行创新性的选题开发。
三、创新营销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营销也要跟上数字化的浪潮,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通道,传递图书产品的资讯,从而让更多的目标读者知道这本书的存在,进而推动图书的销售。
网络营销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出版者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让图书营销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交流不再单一,增强互动性,真正让读者参与到图书营销过程中。和纸媒宣传、首发签售、地面促销等相比,互联网营销具有门槛低、花钱少、效率高、无地域限制等特点,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交通等中间环节的成本消耗,可以说是性价比较高的营销方式。
分析当下市场上的一些畅销书,其成功都离不开互联网的营销。微博、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社区、微信平台等网络工具,已成为出版社推出一本新书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不论哪种方式,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变化、为我们提供的想象空间都是不可测量的,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应以开阔的视野和胸襟迎接并接受这一新兴媒介带给我们的改变。“互联网+”出版完全解构了传统出版的规则,从选题策划、发行销售到营销推广,从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到微博、微信营销,新的改变和新的方法让传统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
仍以教材出版领域为例来探讨。当前教材营销方式和目标日益多样化,编辑需要及时适应互联网的发展以稳固原有的教材市场份额。例如,除了传统的平面广告、教材书目宣传、进校园活动外,编辑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博客、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增加平台人气,适时提供教材增值服务。在微博上第一时间发布新书消息,借助“大V”的影响力、粉丝的忠诚度,说书、聊书、评书、荐书,通过转发、评论扩大图书传播影响力,进而带动图书销售量,其传播速度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已成为目前大众主要的沟通工具。出版社开通公众号,营销、策划编辑开通个性化微信号进行图书宣传,效果很好。相比传统渠道看不见读者的模式,以公众号社群将意见领袖、用户(读者)、参与者高度黏合,围绕目标受众进行图书的开发、推广、销售并衍生到线上或线下的培训,全线贯通了产品、渠道和终端,进行全方位互动营销,其效果显著。
当下编辑“跑院校”进行教材营销,因为受到教材季的时间限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能有效接触高校师生,无法对高校师生有关教材的具体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而且,大多数高校教师现在不经常“坐班”,院校例会越来越少,导致编辑接触、拜访老师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所以,越来越多的师生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向编辑反馈教材的具体需求信息,如教学大纲的修改、教学辅助资源的新需求、教师培训的需求等。这样一来,编辑利用互联网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是推动营销工作的关键,对快速补充教学辅助资源、提升教材营销服务水平非常重要。同时,编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广泛吸引高校师生等读者参与教材营销活动,并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教材服务体验,不仅能够迅速、及时地发现“痛点”,还可以通过“共享共建”的服务模式,快速满足读者的教材需求。编辑通过与读者进行深入、有效的互动沟通,才能进一步拓展市场,才不会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教材营销活动的开展束手无策。应让技术为己所用,创新开展教材营销工作的“新途径”,找到教材营销新的增长点。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人必须顺势而为,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出版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下,与互联网主动融入、主动互动、相向而行,以创新思维去拥抱“互联网+出版”,方能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乘风破浪、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