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
- 聂锦芳
- 5415字
- 2020-08-29 20:49:13
五、MEGA2编排方案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庐山面目”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的英格·陶伯特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研究方面迄今为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根据笔者查阅到的资料,早在1968年她就在《德国工人运动史论丛》上发表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几个理论问题》。MEGA2重新启动后,她成为第一部分第一卷[1]的编者之一。在该卷于1975年出版后,由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就投入到第5卷,即《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的资料收集、研究和编辑准备工作当中。大约到1987—1988年,即在苏东剧变之前,她的研究小组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卷初步的编辑设想以及非常详细的内容概述。据此她撰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部分第2和3卷的新认识及其对确定第5卷的研究与出版工作的意义》《〈费尔巴哈〉手稿的形成过程和将其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版第1部分第5卷的情况》《关于莫·赫斯参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论阿·卢格的〈巴黎二载。文稿和回忆录〉》三篇论文,刊载于198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论丛》第26辑上。
1990年2月,在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研究所专门召开了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的学术讨论会,陶伯特在会上发表了长达78页(德文)、总题目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产生的?新的理解、疑问和争论》的研究报告,包括了《对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批判。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的写作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和施蒂纳的争论中反映出来的法国革命》两篇论文。此外,艾克·莫利格(Elke Röllig)、赫尔穆特·埃斯纳尔(Helmut Elsner)、马里奥·巴泽尔(Mario Barzen)、雅克·格朗让(Jacques Grandjonc)等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这些成果以《关于马克思首次在巴黎的活动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诞生的研究》为题作为《卡尔·马克思故居研究文集》第43辑于当年出版。
苏东剧变给MEGA2的编辑出版工作既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1990年10月成立了不受任何政府和意识形态控制的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1992年初为了加强国际合作、协调编辑工作,由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研究所、法国普罗旺斯-艾克斯大学、巴黎第十大学等机构的有关研究人员组成了MEGA2“德法项目组”,其中由陶伯特、雅克·格朗让和汉斯·佩尔格组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工作小组”。由于其他小组成员都肩负着好几卷的编辑工作,雅克·格朗让又于2000年10月去世,所以实际上只有陶伯特专注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的工作。
自1993年起,《德意志意识形态》卷又有了一个新的编辑框架。为了形成一个最终的稿本,曾进行过多次讨论。在此基础上“德法项目组”于1996年10月24日至26日在特里尔又一次召开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框架大纲”的专题讨论会。陶伯特在会上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手稿与印刷稿(1845年11月至1846年6月)。问题和结果》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流传过程及首次以原文发表的情况》;她还与汉斯·佩尔格、雅克·格朗让联名发表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部分第5卷的结构。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莫泽斯·赫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与印刷稿(1845年11月至1846年6月)》和《马克思1847年4月3日的声明》的研究报告,这些成果都收入了《MEGA研究》1997年第2期。
这一设想是陶伯特等人在考察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存所有手稿、誊清稿和刊印稿,研究了过去所有的版本之后提出来的。他们特别指出,从1926年梁赞诺夫真正主持出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起,过去所有的版本都想把这部实际上未完成的文本编成一部完整的著作,尤其是所有的编排方式都试图给其中的《费尔巴哈》章建立一种逻辑体系结构,或者试图对流传下来的手稿进行逻辑体系编排。陶伯特认为,这些版本都有一定的根据,也有各自的特点,但是都有独断的特征。
为此,陶伯特等人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和MEGA2的编辑准则,决定在编辑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时不能再沿袭这种传统做法,而准备把流传下来的手稿作为独立成篇的文稿收录进来,并编成独立成篇的论文;原样收录流传下来的刊印稿;收文范围也有所扩大,将赫斯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收录其两份手稿和四篇文章。这样,MEGA2第1部分第5卷的书名就成为——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莫泽斯·赫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与印刷稿(1845年11月至1846年6月)》。
陶伯特等人提出的编排顺序如下[2]:
与过去的各种版本相比,上述编排办法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人为地编造一个体系,维持了手稿或刊印稿的原貌,把进一步的解释工作留给研究者去做。
2003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年鉴》收录了按照上述思路编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1、2章,作者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外,还加上了约瑟夫·魏德迈,主编为陶伯特和曾经长期担任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博物馆馆长兼研究中心主任的汉斯·佩尔格,还提及玛格丽特·狄岑(Margret Dietzen)、格拉德·胡布曼(Gerald Ghubman)和克劳蒂亚·莱希尔(Claodia Reichei)协助编辑。它被视为MEGA2《德意志意识形态》正式版的“先行版”。在排版方式上它遵照原始手稿的对折模式,并且使用不同字体凸显马克思加的着重号。页码方面,在每一段文字的相应部位只是标注了马克思的原始页码,对恩格斯标注页码和马克思标注页码的关系放在文章后面的解释中加以说明。
其正文和附录目录如下[4]:
2017年,延宕多年、吊足了研究者胃口的MEGA2第一部分第五卷终于出版了。作者只有马克思、恩格斯,编者不再有陶伯特和汉斯·佩尔格的名字,而改为乌尔里希·帕戈尔(Ulrich Pagel)、格拉德·胡布曼和克里斯汀·维克维特(Christine Weckwerth)。其正文和附录目录如下[6]:
较之陶伯特1997年的方案和2003年“先行版”,它的变化在于:第一,确立了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作者的主导地位,赫斯也只是一个不很重要的参与者(正文收文一篇,附录收文两篇,1997年方案中的《晚近的哲学家》《共产主义预言家的密谋活动》悉数被删去),而作为“先行版”的作者之一的魏德迈则不见了踪影,只在附录的最后收入了罗兰特·丹尼尔斯的一篇论文。第二,不再明确标明两卷,而以“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批判”和“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结构这部著述。第三,严格按照原始手稿刊印,比如,《辩护性评注》曾经被通行本鉴定为《Ⅲ.圣麦克斯》章中的两节之一,即《2.辩护性评注》,而现在根据原始手稿改为《1.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下《新约:“我”》中的最后一小节,即排在《6.所罗门的雅歌或唯一者》之后的《7.辩护性评注》。
至此,国际上最权威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终于露出了“庐山面目”。
注释
[1]收录马克思从中学到1843年3月以前的著作、文章、文学习作。
[2]Inge Taubert, Hans Pelger, Jacques Grandjonc. Die Konstituion von MEGA2Ⅰ/5“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Moses Heβ:Die deutsche Ideologie. Manuskripte und Drucke(November 1845 bis Juni 1846)”.MEGA Studien, 1997(2):57-58.
[3]即《对布·鲍威尔反批评的回答》一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64367)。过去有人误以为这篇文章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圣布鲁诺》一章。
[4]Marx-Engels Jahrbuch. Berlin:Akademie Verlag, 2004:Ⅴ-Ⅵ.
[5]下面四小节标题与通行本完全一致,即《“征讨”费尔巴哈》《圣布鲁诺对费尔巴哈和施蒂纳之间的斗争的思考》《圣布鲁诺反对〈神圣家族〉的作者》《与“莫·赫斯”的诀别》。
[6]MEGA:Ⅰ/5.Berlin:De Gruyter Akademie Forschung, 2017:Ⅴ-Ⅷ.
[7]《Ⅱ.圣布鲁诺》四小节标题与通行本完全一致,即《“征讨”费尔巴哈》《圣布鲁诺对费尔巴哈和施蒂纳之间的斗争的思考》《圣布鲁诺反对〈神圣家族〉的作者》《与“莫·赫斯”的诀别》。
[8]《Ⅲ.圣麦克斯》的目录与通行本基本一致,变动只有两处:一处在《5.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后加了“论断1:关于地产的析分、地役权的赎买和大地产对小地产的吞并;论断2:私有财产、国家和法”;另一处是将通行本中与《1.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并列的《2.辩护性评注》改为《1.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下《新约:“我”》中的最后一小节,即排在《6.所罗门的雅歌或唯一者》之后的《7.辩护性评注》。
[9]这一节的两个小标题与通行本完全一致,即《A.“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B.“社会主义的建筑基石”》(又分为三小节,即《第一块建筑基石》《第二块建筑基石》《第三块建筑基石》)。
[10]这一节的四个小标题与与通行本也完全一致,即分为《圣西门主义》(又分为《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实业家的政治问答》《新基督教》《圣西门学派》)、《傅立叶主义》、《“目光短浅的卡贝老头”和格律恩》、《蒲鲁东》。
[11]与通行本不同的是,MEGA把书名《新世界或人间的精神王国。通告》也列入了目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