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的重建:“我是讲书人”第一辑
- 我是讲书人编著
- 2205字
- 2020-06-25 21:58:00
5.生活中,做个平凡的人
看来还得抽时间去捏捏泥土、写写书法、画画画、弹弹琴……
林维业
如 果有机会到海边,或者到山上去旅行,我们会逼着自己去做一件很反人类的事情——早起。早起做什么?看日出。
平时上班上学都够累的了,难得有机会睡上一个懒觉,我们却愿意早起从被窝里挣扎出来,只为看一眼照亮大地的第一道曙光。我们人类对日出的美,好像有着非常大的眷恋。
蒋勋老师《美的曙光》就是这样一本带我们一起发现,照进人类文明的第一缕阳光的书。这一缕阳光,不但唤醒了人类的身体,开始了上古时期的创造,也同样照进了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给我们带来许多美的感动。
这本书从创世纪讲起,谈到了人类开始直立行走,进入石器时代、陶器时代,再到农业定居,一直到在各个地方开始有了不同文明、同样动人的美的创造。比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金字塔、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狮子、黄河流域精美的青铜器。
人类发展到今天,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人类智力发展的结果。可是在没有文字以前,我们很难想象人类是怎么思考的。因为思考总有一个自己跟自己对话的过程。比如,你在想午饭要吃什么时,脑子里可能有这样对话:“早饭吃了饭团,还没完全消化,下午还要开会,那随便吃点面条算了。”这个过程可能很短,一瞬间就完成了,但是一定会有这样一个对话过程。所以,在没有文字的上古时代,人类并没有能力很好地思考,所以人类最初的文明,主要不是依赖智力创造的。那不依赖智力,依赖什么?
依赖的是人类直立以后空出来的这双手,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人类的手是一切美的起点,在曙光的照耀下,一双双手开始了玉石雕刻、陶土搏揉,开始了编织,开始了切、磋、琢、磨。
我们把时光拉回到一百多万年前,那时候人类刚从大地上摇摇摆摆地站起来,开始用自己还不完全习惯直立的下肢来行走、奔跑。我们很少有机会去想象这样一个一百多万年前的人,孤立在大地上的恐惧和惊慌。当时他的周遭有多少动物——老虎或者狮子,甚至是比他还要小的毒蛇——都可以轻易地对他造成伤害、造成压迫。
虽然人类直立了起来,但是人类跑起来的速度没有鹿、羚羊和花豹快,力气没有黑熊、大象大,也没有老鹰的利爪,狮子、老虎的獠牙。
面对生存的威胁,人类必须依靠自己的肉身,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道路。
我们现在常用“摸索”“拿捏”“琢磨”“推敲”这些词来形容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实际上这些词,都是在形容我们人类手的动作。
旷野上,人类面对老虎的攻击,惊慌之中可能随手在地上摸起一块石头,朝老虎砸过去,老虎就被吓跑了。于是人类开始琢磨,这个救了自己性命的硬邦邦的东西是什么?还会用手轻一点、重一点地去触碰,发现有些棱角尖锐的地方,会把自己的手弄疼。那是不是这些棱角也可以弄疼其他野兽或者弄断树枝野草?这时,人类通过手的触觉,对形状有了最初的认识。如果人类想要一个三角形、尖利一点的石头,但是找不到,他可能会用一块石头,去敲打、去琢磨另一块石头,直到其中一块石头的形状接近自己想要的样子。
人类直立以后,前肢不需要像其他动物一样承受身体的重量。牛、马、猪的前肢,我们将它称作“蹄”,蹄的构造很简单,只是起到承接重量的作用。只有灵长类才可以把蹄状的前肢进化成纤细的手指。手指于是成为人类创作的触须,它非常敏感,可以探索各种讯息。就好像蚂蚁在行走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转动触角,去感知它周遭的空间。人类的手指也是如此。
人类直立以后,空出了双手,开始用双手去感知世界。去触碰石头,开始学会打磨;去触摸泥土,开始学会拿捏,制作陶瓷;去触摸麻、藤一类的纤维状植物,开始学会结绳编织。你会发现,从打磨到拿捏,再到结绳编织,人类的双手可以完成的动作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我们经常说“心手相连” “心灵手巧”,我想,灵长类头脑的聪明一定离不开这双手,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和互动。
后来,人类也是用这双手,创造了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石狮子、希腊的雕塑、马家窑的陶罐、良渚的玉臂环、商周的青铜器等一系列早期文明的作品。人类用双手去创造万事万物,也用双手去指点天上的星辰,开始有了许多故事,在人间流传。
看蒋勋老师讲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我想起了我的侄女——桐桐的成长经过。从刚出生抱在怀里,到在地上学爬,再到慢慢直立身子,学会走路。现在她两岁,已经可以甩开手臂,到处乱跑了。我经常看到她晃动着身子,双手乱抓、乱甩、乱摸。有时候手掌甩到窗帘、厕纸、毛绒玩具上,发现这些物件的质感很特别,她就会用手多倒弄几下。有时会用力抓,有时会轻轻摸。
桐桐很早就学会了用勺子和叉子吃饭,但是她不喜欢用餐具,还是喜欢用手吃。
我想桐桐那么喜欢用手吃饭,一定是碗里的食物有非常丰富的质感,让她想要用手去感受。青菜的韧劲、鱼丸的弹性、鸡肉的细滑、骨头的坚硬,还有一粒粒米饭的柔软。如果在碗里浇上一点汤汁,所有食物的质感又会有某种程度的变化。食物软硬、干湿、冷热、清脆、柔韧、坚固等各种各样的质感,确实值得她用手去感知。
我担心的反倒是等她再长大一点,抱着手机、平板这些硬邦邦、冷冰冰、触感单一的电子设备不肯放手。毕竟我们这些大人就是这样,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这些没有情感的机器上指点江山。
人类的双手,花了这么长时间学习、感知、创造,可是现在自己的这双手,有时好像有点偷懒。看来还得抽时间去捏捏泥土、写写书法、画画画、弹弹琴……哪怕是拿起纸和笔,亲手书写一封信,给一位很久不联系的好朋友。再给自己双手一些机会,单纯地用触觉去感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