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文案吗?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科技以人为本;祝你百事可乐……这些经典的广告口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时隔多年之后,就算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品牌王者亦不复昨日的光彩,但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文案,却似乎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的发展,文案在商业营销中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无论是广告人、企业主、媒体人,还是普通的消费者,都会意识到:文案已经全方位地渗入我们工作和生活,在快速更新、快速迭代的自媒体时代,文字成了见效最快的传播利器。文案这一职位,也已经成了公司里不可或缺的专业岗位,不仅是广告公司,就连企业、媒体和政府组织,也开始寻找专职的文案写手,专门从事创意传播。

文案的基本认知

在这个就连发条朋友圈也需要好文案的年代,文案写作能力,的确称得上人人必备的技能了。但是,与市场对于文案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职业文案的角色和定位还是很模糊。人们折服于文案的力量,却始终无法统一对文案的认知。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文案?到底怎样才算好文案?文案需要学习吗?为什么有些人文采斐然,却无法胜任文案工作?有些人没做过一天广告人,却能轻松写出十万+的段子?爆款文案,对品牌有没有价值?文案工作的前途,到底在哪里?

基本认知一:没有人喜欢看广告

带着这些问题,在本书的开头,我想先请大家来确立一个最基本的认知。有了这个基本认知之后,你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来学习关于文案与创意的方法。可以说,这个认知是本书所依托的基石,它就是:没有人喜欢看广告,至少不会主动要求看广告。

看广告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人们买报纸、看电视、上网是为了里面的新闻或者节目,而不是穿插其中的广告。对读者或观众而言,那些趁人不备肆意叫卖的广告,就是一种干扰,会让他们无法持续地接收信息。只不过有些广告富有娱乐性,突破了受众的心理防线,有些广告策划得比较高明,隐藏得比较深,让人误以为不是广告。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的工作目的,就是让受众能够乐于接受广告。

基本认知二:文案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文案,这个名字初听的确有点怪,就是因为它本身就是舶来品,译自“advertising copywriter”——广告文案撰稿人(当然,也有译成其他版本的,如我在奥美广告时第一张名片上印的职位是“撰文”)。在广告公司里,它既代表公司创意部文稿撰写人员的职位,也可以指广告作品中的文字组成部分(标题、正文、口号、脚本等)。

文案,有时也很重要,但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广告文案在整个营销的环节中,是最末端的一环,优先级比较低。营销战略才是文案创作之源。只不过,因为文案位于品牌和消费者的连接点,所以容易被大众看到。文案也好,创意也罢,貌似纯粹自由的创造性工作,其实都得受到广告目标的统摄和约束,必须“戴着镣铐起舞”。所以,初学文案写作的人,一定要多花点时间去学习策略的构思与表达,这样才能让你的作品除了有表现力,更有促销力。

我的文案“三观”

文案,是一个让人购买的理由

小米6X是一款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机。广告标题“拍人更美”,短短的4个字,就能体现其独到的卖点。首先,当消费者看到“拍人”两个字时,马上就会联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参加聚会拍集体合影、和好友们喝下午茶来一张亮眼的自拍、旅游时和家人拍照留念……这些画面,不自觉地唤起了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原本是相机擅长的事,如果手机也能搞定,那该多好。”再看整句文案“拍人更美”,信息更加丰富了,它其实在告诉你:小米6X,在拍摄人像时的技术优势,比其他所有品牌的同功能手机更胜一筹。如果你正在寻觅一款专注拍人且效果更出众的手机,那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它呢?所以说,文案,给了你一个掏钱下单的理由。

文案,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语言

“别说你爬过的山,只有早高峰。”这句MINI越野车的广告文案,流传甚广。人们都爱把早上的拥堵时刻比喻成“早高峰”,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峰”,没法让你去攀爬。但是,文案却把它也归为“峰”的一种,还在标题的上下半句之间设计了一个反差,整句连在一起读,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效果。另外,这句话里还藏着一个消费者洞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中,作为都市人总会渴望一次远行,让心灵自由。但文案却用不一样的方式提醒你,再不行动,你也只能在“早高峰”放飞自我了,所以它会引发强烈的共鸣,并触发人们的行动。这句文案的设计技巧,就像那句我们常听的玩笑话:“我走过最长的路,是你的套路。”前面一句引发对方猜测(你指的会是哪条路?),后面一句则打破这种猜测(套路居然也算“路”!)。不管是修辞手法,还是心理洞察,这句文案都称得上精心设计。

文案,是不断强化的承诺

“神州行,我看行”,这句经典的广告口号,伴随着“神州行”成为中国移动旗下用户规模最大的品牌之一。除了葛优的精彩演绎,文案本身也功不可没。整句文案采用了3+3的句式,前后半句都以同一个“行”字作为结尾,但这两个“行”所表达的意思却又不同:“神州行”的“行”是行走九州大地的行,“我看行”的“行”是“很好、不错”的夸赞之意,既呼应了品牌名,又借助葛优之口,掷地有声地表达了对自身的肯定,同时也传递给消费者一份值得信赖的承诺。当然,光承诺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品牌找准了沟通方向,就需要通过不断强化,让这份承诺在消费者的心里扎根,否则会很快被其他的广告信息所取代。

一句承诺式的文案,如果能做到结构工整、读音流畅、语言简洁,就更容易流传开来,形成坚定、持续的口碑力量。“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均属此类。

文案加美术,谁也挡不住

每则广告作品,都是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同构成的。用教科书式的定义来讲,文案,就是在广告中,用语言符号表现广告信息内容的形式。

表现广告创意的内容主要分两种:文字和图像。相应地,在广告公司的创意部里面,也就分为“文案”和“美术”两个工种。

这样的分工,还是美国DDB(恒美广告)创始人比尔·伯恩巴克(Bill Bernbach)的功劳。在他之前,广告文案要先写出文字方案,然后将它交给美编做视觉化表现。而伯恩巴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系统,他设定了由两个职务组成的团队,一个文案,一个美术,在他们展开各自的工作之前要讨论出创意概念,之后再进行创意表现。

文案加上设计师,构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创意小组,他们之间的合作,是保证一则广告作品得以成形的前提。这种文案+美术的搭档组合,大大提升了创作效率,也促使广告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告精英们汇聚在美国纽约的麦迪逊大街,夜以继日地工作,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

广告中的文字,如何形成合力?

我们以最典型的平面广告为例,除了画面中的视觉元素之外,其他的文字部分都可以算作文案,只不过根据功能的不同,它们被安排在整个广告中的不同位置。标题、正文、随文,以及广告口号等要素,构成了一张平面广告的文案结构,让消费者的阅读过程,变成了一次完整的品牌沟通。这张宝马BMW1系运动轿车的上市广告“一鸣惊人”,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凡是在广告画面中出现的文字,只要有助于达成创意目的,都需要运用文案思维来进行规划。在这些内容里,有些文案是显而易见的,像标题、正文之类,它们是广告的主体文字,我称之为显性文案。而有些文案不是那么明显,比如广告中的路牌文字、手机屏幕上的文字、T恤上的文字、视频广告中的字幕说明、广播广告中的音效、微博中的评论与转发语等等,我将它们称为隐性文案。它们很容易被忽略,但如果精心构思的话,就像电影中的彩蛋,有趣又出彩,往往会有奇效。

显性文案和隐性文案,两者可以相辅相成。比如像这套优酷为2018世界杯直播所做的推广创意:当你填写好机票信息后,就能生成一张“手持机票和护照”的照片,让你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炫耀一下。在广告画面中,除了常规的提示性文案之外,机票上的乘客姓名(酷酷)、二维码下方的引导语(扫码开始世界杯之旅),甚至是各种栏目的名称,都需要进一步优化与雕琢。这些都是文案人员发挥创意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