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命在我不在天

引言

在这个世间,不论是富商巨贾、高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市井小民,每个人都对自我有一些期许和信仰。一般人除了信仰宗教以外,有人相信金钱万能,有人相信权势无边,有人相信情爱美好,也有人相信因缘果报。芸芸众生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相信命运,因为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自己”,而自己的问题之中,又以“命运”最为重大。

一般人对明日不能预知,对前途无法掌握,便想探索命运,甚至把一切都归咎于命运。例如有的人从小到大,学业顺利、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他就庆幸自己有好的命运;有的人一生坎坷,挫折不断,不由得感叹造化弄人,时运不济。

从佛法的角度看,究竟人有没有命运呢?有的。所谓“命运”,其实就是“因缘”。佛说:“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一切法的生起和消灭都是从因缘而产生的。六祖大师说:“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唯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也就是说,我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口言身行,尤其是存心的善恶,有着很大的关系。

多从因上探究,少在果上计较

有人问,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出身豪门,家世显赫;有的人门第寒微,卑贱低下?有的人天赋异禀,端庄美丽;有的人资质平庸,其貌不扬?有的人一生坐享祖上余荫,福禄双全,凡事顺遂;有的人即使再怎么努力奋斗,结果还是颠沛困顿,潦倒以终?到底人的贫富贵贱、穷通有无是由谁来主宰的?世间为何会有贫富、贵贱、智愚、美丑的不同?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贫贱显达,是依行为而决定;行为有因果的关系,行为是因,业报是果。业左右了人生的穷通祸福,因此我们的每一个举心动念,可以说都是在创造自己的命运。我们不必依赖算命、看相、卜卦、求签、掷筊来决定自己的前途与未来,自己的身心行为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例如,心思改变,态度会随之而变;态度改变,习惯会随之而变;习惯改变,人格会随之而变;人格改变,命运会随之而变。因此,改心换性是改变命运的药剂;回头转身是开创命运的良方。

命运就如世间事,都是有因有果;种什么因,就收什么果。因果报应,毫厘不差,而果报的好坏,都是取决于自己的业力,不由天神所赐。如果我们所做正直,即使阎罗王也不敢随便裁判、处罚我们,正如世间上的法官,一旦判了冤狱,自己也会受到制裁。假如我们的行为不好,即使阎罗王受到贿赂而判决不公,他也会受到报应。所以,人人有佛性,人人也都是上帝,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总之,佛教不讲主宰,而讲因缘,如果勉强要说有个主宰,自己就是主宰。因为世间无常,在无常里,只要自己改变因缘,就可以主宰未来的结果;因为人生没有定型,只要我们修正、改善、改良自己的行为,自然就能改造自己的前途、命运。

因此,个人的贫富贵贱,虽然也会受到后天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因素所影响;乃至朋友的资助或拖累,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一个家庭的幸福平安与否,除了家长主宰着一家的经济生活之有无以外,家中每个成员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好坏,也会受到国际局势,以及国内的地理、气候、民风等因素所影响,所以一切都是因缘在主宰。但是,如何培养好因好缘,主动权却掌握在自己手里,所谓“善缘好运”,只要我们平时广结善缘,自然就会有好运。因此,想要有光明的前途与美好的未来,积聚善业是很重要的不二法门。

“因果报应”就像一个人欠了债就一定要偿还;吾人只要造了业,就一定要受果报。所以,三世因果一世报,看似不好,其实是消业,当业报受尽,自然无债一身轻,这其实是好事。只是因果业报的关系复杂而繁琐,实非凡夫之智所能认识清楚,因此一般人很容易错乱因果。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有一个年轻人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工厂,他一心想要多赚一些钱,因此每天早上都会到王爷庙里去拜拜,求王爷赐福给他,让他发财。

有一天,年轻人照例到王爷庙烧过香之后,骑着野狼150CC的摩托车赶着要去上班。因为车速太快,一头撞上桥梁,结果车毁人亡。年轻人的父亲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怨怪王爷没有保佑他的儿子,因此怒气冲冲地到了王爷庙,准备打坏王爷的像。

这时庙里的庙祝上前对老先生说:“老先生,你千万不要怪我们的王爷不灵感,不肯保佑你的儿子,你要知道,你儿子骑的是野狼150CC的摩托车,我们王爷骑的是白马。当王爷看到你儿子即将撞上桥梁时,也想上前救他,但是你儿子的摩托车太快了,王爷的白马赶不上,结果砰的一声,就出车祸了。”

从这故事可以知道,车子开得太快,快有快的因果,不能怪王爷不保佑。就像我们平时做人处世,常常很容易怨天尤人,很容易错怪别人,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关系。比方说,我常听一些人抱怨:“我每天烧香拜佛,为什么身体多病呢?”“我信佛如此虔诚,为什么钱财被人倒了呢?”“我吃斋念佛,为什么生活总是不顺利呢?”“我每天打坐参禅,为什么命运多舛呢?”我听了不禁感到奇怪,佛门又不是保险公司,你只知道一味祈求佛菩萨加被,自己的言行却违背“因果”,怎么能得到好报呢?

再说,所谓“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经济有经济的因果,我们不能错乱“因果”。想要身强体健,必须注重饮食、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想要事业成功,必须精进勤奋、把握机会、分析市场趋势;被人欺骗,应该先检讨自己是否贪小便宜,伤害别人;遭到扒窃,应该先反省自己是否太过招摇,让钱财露白。

由于我们遇事往往不去探究因果关系,不懂凡事都不离因果,因此会产生无明的烦恼,甚至对因果产生怀疑,如刚才说的,“某甲布施行善,为什么如此贫穷?某乙为非作歹,为什么这么富有?”这就好比植物有春种秋收,有一年生,有多年生。“因果”业网比植物的生长因素更为错综复杂,之所以迟速不一,轻重有别,其间的“缘”也很重要。好比一颗种子,即使再好,也需要沃土、阳光、空气、水分、剪枝、施肥,才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世间之事亦然,一个人具有才华固然是一个好“因”,但也要加上好“缘”,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一个人素行不良固然是一个恶“因”,但如果能加上一些好“缘”,也可以改变因与果之间的关系,或许会减轻将来的恶“果”。所以,平日里每当我看到一个人才,总会在心里思想着如何给他一些好的因缘,让他能够早日成就;每当我看到冥顽的众生,也常思忖着如何循循善诱,给他改过向上的机会。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平时勤修善根、常做善事,多培养一些福德因缘,如《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极乐,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纵使有方便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但毕竟不是完成;就如读书考试,没有考取学校,尽管给你插班附读,但是离毕业还有很长的过程,还是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达成目标。

人生还只要有信仰

有人问,既然人的穷通祸福都是自业自受的结果,那么一个人信不信佛,对前途会有什么影响吗?

过去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大迦叶,他曾经自豪地说:“如果我不能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也能成为独觉的圣者。”可见佛教不是讲“唯我独尊”的神权,而是主张“人人皆有佛性,皆得成佛”。我们每一个人,佛性本具,本性里都具足了三千大千恒河沙功德,只是金银宝矿在山中,如果没有开采,也如黄土一堆。人的内心世界纵有无尽的宝藏,但是如果没有开发,就如聚宝盆没有打开;又如一间仓库被关闭,里面的宝物永远不能呈现。

正如世间上有不少的有钱人,他把黄金埋在地下,每天仍然过着穷苦的日子;有的人本来可以开智慧,变聪明,但因执着,闻善言不着意,所以仍然愚痴。学佛,就是要开发我们本具的佛性、发掘我们内心的宝藏;信佛,通过对佛法真理的信仰,让我们找到一条可资遵循的人生道路,让我们的行为、思想不致有了偏差,就像车辆行驶在道路上,有了路标的指引,才不会迷失方向,又如火车行驶在铁轨上,就不致发生意外。

有一点大家必须清楚,信佛与信神是不一样的。过去在科学未发达之际,人们受着神权的控制,看到打雷就以为有雷神,刮风就想象有风神,下雨就认为有雨神,甚至树有树神、石头有石头神、山有山神、海有海神,乃至太阳神、月亮神、天神、地神……有了这些神祇,人们出门做生意,远行谈事都要求神问卜,久而久之,人的生活起居都受到神的控制而不得自由。

佛教主张凡事不问神,要问自己,因为人的业力和行为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所以,信仰神明的人,把神当成权威,当作赏善罚恶的主宰,但是佛教认为,最权威的人,最能赏善罚恶的,是自己的行为。佛祖只是像老师一样的教导我们,但是教导出来的人,有的以师志为己志,有的与师道相背离,这就不是老师的责任了。

如《佛遗教经》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可见佛陀只是一个导师,一个先知先觉者,一个导航者,至于我们信他,固然有好处;不信他,他也不至于降灾给你,但是后果还是要自己负责。

谈到信仰,佛教讲究信仰要具备三个条件:一、历史上真实的;二、能力上可靠的;三、道德上清净的。譬如我们所信仰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是历史上明确记载,是确实存在的;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具足智德、断德、恩德等三德;他具有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力量。所以,佛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对象。

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正确的信仰,可以让我们获得无比的利益。在佛经中列举诸多的譬喻,例如:信仰如手、信仰如杖、信仰如根、信仰如力、信仰如财。尤其,佛教和有些宗教不同,佛教的信仰是要我们建立在理智上、慧解上,甚至可以建立在疑情上,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佛教的缘起、中道、因果等教义,可以究竟解答人生的迷惑。

此外,平时我们内心的贪欲、嗔恨、邪见、嫉妒,就像绳索一样控制着我们的身心,使我们不得自在。学佛最大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如何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而获得自由,就像历代的高僧大德在功名富贵之前,生死欲海之中,毫无畏惧,解脱自在一样。

所谓信佛,信的是什么佛?佛教我们要有慈悲、有智慧。有慈悲,就能人我一如、同体共生;有智慧,自能看清世间的得失,自能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甚至佛是大雄大力大无畏,佛有力量,你对世间一切境界能有力量应付吗?佛代表道德,你有健全自己的人格吗?信佛,不是求佛、拜佛而已,行佛才能获益;信佛,不是佛能给我们什么,而是通过信佛因缘,自己能行佛,就能圆满人生。

佛,代表真善美。所谓“有佛法就有办法”,相信真善美,自然拥有真善美。

信仰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人生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向前、向上的力量。平常我们白天出门,夜晚都懂得要回家,信仰能为我们的人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家。只是,一般人都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过苦难生不起信心,所以一切要待因缘、要有善根,善根成熟了,自然会信。

在世间上,我们要找一个好的老师并不容易,佛陀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有的人,他确实有能力可以解除我们的苦难,他确实有慈悲、有道德、有愿力,是值得信仰的对象,但是信与不信,就全凭个人的看法与福德因缘而定了。

烦恼易断,习气难除

有一则寓言:一只毒蝎想要过河,就央请乌龟帮个忙,载它一程。乌龟怕毒蝎,毒蝎说:“你放心,你背着我,万一我蜇你,你死了,我又岂能独生?”乌龟觉得有理,于是好心地背着毒蝎过河。游到河的中央,毒蝎对着乌龟的头上一蜇,乌龟责怪毒蝎背信忘义,毒蝎满脸歉疚地对乌龟说:“我并不想伤害你,怎奈我已蜇人成习,实在是对不起啦!”

所谓“烦恼易断,习气难除”。佛教里有一位牛司尊者,虽然已是证果的罗汉,但平时嘴巴总是不停地呶来呶去,因为他在往昔曾经多世生为牛马,反刍惯了,习气仍在。另外,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叶尊者,虽然苦行第一,但只要一听到音乐,仍会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甚至即使是等觉的菩萨,因为一分生相无明未断,就如十四夜晚尚未圆满的明月,此皆因为余习未断之故。

谈到习气,平时我们有很多的行为很容易习惯成自然,一旦变成根深蒂固的习气,则生生世世难以去除。习惯有好有坏,好的习惯,如勤劳、诚信、谦逊、有礼、忍辱等,都能增长我们的道德,广结善缘,化险为夷,得贵人助。相对地,坏的习惯不但使我们终生祸患无穷,并且累劫贻害不尽。譬如一个人脾气暴躁,恶口骂人,习以为常,则必定人缘不佳,阻力重重;有的人养成吃喝嫖赌的恶习,不久便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其他如好吃懒做、阿谀奉承、欺骗违信等,都是自毁前程的陋习。

所谓“业力如种”,譬如一粒黄豆,经由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过程,最后黄豆虽然凋谢、枯萎了,但是因为有种子保留下来,一旦遇缘,又会发芽、抽枝、开花而结果。众生业力的感果,也是这种现象。

所谓“业力如习”,譬如一个装过香水的瓶子,虽然香水用罄,但是瓶子里仍留有香水味在。通过这种“习气”说,可知业力确实有感果的功能。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人杀了人,杀人的行为虽在瞬息间消失,而杀人的起心动念,以及杀人的后果,却会严重地影响到未来。这种可以导致未来善恶果报的影响力,就是佛教的种子思想。

求神明拜神明,不如自己做神明

一个人有心向上、向善、向好,总是善的因果,这时如果有求于朋友助他一臂之力,只要是好的朋友、有力量的朋友,都会不吝伸出援手。反之,即使亲如父子,如果儿女所做非法,素行不良,为非作歹,却不断向父母需索无度,明理的父母也不会满足他,否则爱之适足以害之。

同样地,我们求助于神明的保佑,如果是如法而求,不做违背因果之想,就等于官员不是用贿赂,不是私相授受,不是私自图利他人,不是假公济私,那么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况下,都能获得一些助缘。

不过,佛教是一个讲究因果的宗教,所谓因果,就是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相对地,你想怎么收获,就必须先怎么栽种。所以一个人只要自己培养的福德因缘具足,即使没有神明帮助,只要缘分一到,什么都能如愿;如果没有福德因缘,即使向神明求助,不说神明不能私自以他的权力来决定一切,即使他有神通威力,如果不依法行事,也不称之为神明。

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对神明有所祈求时,总是备办三牲四果到庙里拜拜,或是承诺装金塑像;人间的贪污贿赂,都于理不合,何况人与神道交往,更该要以道德、信仰、慈悲来广结善缘,才能得道多助。

在佛教里,一般人总以为佛陀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其实,佛不度无缘之人,佛陀也有无奈的时候。有一个坏人名叫干达多,一生作恶多端,唯一做过的好事,就是有一次走路的时候,看到一只蜘蛛,本来一脚就要踏到蜘蛛的身上,可是心念一转:这一脚踏下去,蜘蛛就死了。由于当下生起一念的善心,赶紧收起将要跨出的一脚,于是救了蜘蛛一命。

后来干达多死后堕入地狱,蜘蛛有心想要报恩,佛陀也想满蜘蛛的愿,于是把蜘蛛丝一直垂放到地狱里去救干达多。地狱里受苦的众生一见到蜘蛛丝,也都争先恐后地蜂拥过来攀住它,想要离开地狱。这时,干达多嗔心一起,用手狠狠地推开众生,说道:“走开!这是我的蜘蛛丝,只有我可以攀上去,你们走开!走开!”

由于干达多的猛然用力,蜘蛛丝断了,干达多和所有的人又再度落到地狱里面去。佛陀这时十分感慨地说道:“由于众生自私、嗔恨,一点利益都不肯给人,对人不够慈悲,不与人结缘,纵使我有心想救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啊!”

所以,佛教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即使天神,也无法操纵我们的命运,我们才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是创造自己命运的天才。神明没有能力把我们变成圣贤,上天也不能使我们成为贩夫走卒。成圣希贤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只要我们精进不懈,慧命的显发是可期的。

因此,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创造,不能把自己的幸福依赖、寄托在别人身上。一个人的一生,并不是靠父母师长的爱护,就能立身处世,必须有自己的能量,才能成功立业,别人只是助缘,自己才是主因。

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去勤奋努力,却一味地祈求神祇赐予,这是“缘木求鱼”。就如同种田的人,自己不去开垦、耕耘、锄草、施肥、引水灌溉等,如此即使向神明磕破了头,也不会有金黄饱满的稻穗可以收获。

总之,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所谓“求神明,拜神明,不如自己做神明”。我们向神明求助,只是增加希望和力量,但终究要自己努力,神明不能给你财富。

神明不是我们的经纪人,也不是我们的会计师;聘请一个经纪人、会计师,也要有利润给他,简单的几根香蕉、几个苹果,就要求神明赐给富贵、发财、平安,这是不可能的。再说,我们求神明,这是建立在贪念上,所求本身就不合法;没有善因,哪能有善果呢?求神明,应该求其加被,让自己有智慧、慈悲、勇气、忍耐,让自己从信仰中产生力量与智慧,如此才能究竟解决问题。

“风水”的好坏不在方位在因缘

中国人自古相信“地理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祸福”,这种说法一直牢不可破地深植在多数人的心中,直到今天,不只买房子、搬新家要看地理风水,就连新官上任,也要改变一下大门方向,换个办公桌角度,以图个好风水,甚至家里有人往生,筑新坟更要请来地理师选个好地理,以致台湾到处都可以见到乱葬岗似的墓园景观。

地理风水真能左右人的祸福吗?地理风水有其原理可循吗?佛教对地理风水的看法是,所谓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间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理,当然地理风水也有它的道理存在。地理是依据地的形状和天体的方位而决定它对于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自然的常识。因此,顺乎自然,可得天时之正,获山川之利;若违背自然,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从佛教的时空观来讲,虚空并没有方位,譬如两个人对坐,你的右边是我的左边,我的前方是你的后方,到底哪边才是左,哪边才是右?哪边才是前,哪边才是后呢?因此,虚空没有一成不变的方位。在无边的时空中,我们真实的生命是无所不在的,你能够觉悟体证到自己本来面目的时候,你的本心就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与无限的时空是一体的。因此,方位不在虚空中,而是在我们心中。

依此,对于民间一些堪舆师所谓最佳的地理“前朱雀、后玄武,左龙盘、右虎踞”,说穿了,其实就是“前有景观,后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大道”。也就是:

第一,要有通风,前后左右,顺畅不阻碍。

第二,要有阳光,采光自然,通风而卫生。

第三,要有视野,广阔不滞,有靠并能固。

第四,要有道路,出入方便,自与他两利。

只要能方便生活作息,心中愉悦舒服,那就是最好的地理。故知所谓“地理风水”,是在我们的感受里。这个地方风光明媚、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我感受到很舒服,我心里觉得这是一个好位置,这就是我的地理。我的居家环境,视野辽阔、景色宜人、通风设备良好,这就是好风水。地理风水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感受里,而不在于那块地对谁好、对谁不好,也不是什么样的风水对谁有利、对谁不利。一切都是“业力”唯人招感,由于各人业力不同,际过自然有别,所谓“福地福人居”,即使是龙穴,如果没有福德因缘,也不见得能待得住。

地理风水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它的有无、好坏,是在因缘。例如,同一条街的商店,都是同样的方向,有的店家赚钱,有的商家赔钱,地理风水在哪里?同样一家人,兄弟姊妹接受同样的教育,生自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成长环境,长大后,成就却不一样,所以,不能一味盲目地相信风水。

但是,一般社会人士对佛法、对自己没有信心,自己不能做自己的主人,一有了不幸的遭遇,就怀疑是祖坟或阳宅的地理风水不好,于是到处看相算命,把一切付之于神明,让自己的人生受神明、风水、命运所控制,岂不悲哀。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台风吹倒了一道墙,把地理师压在墙的下面,地理师惊慌地大叫儿子赶快来救命,儿子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着急,让我去找皇历来看看今天能不能动土。”虽然这是一则笑话,却说明迷信的愚痴可笑。

佛陀在《遗教经》里告诉弟子:“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大智度论》卷三也提到:“有出家人观视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不净活命者,是名仰口食。”可见佛教不但不主张看风水地理、天象时辰,如果佛弟子以此维生,更为佛陀所禁止,因为这是不正业,也就是非正命的生活。

佛教不相信地理风水,因为地理风水不究竟。佛教主张“人人有佛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主权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黑暗的可以改变为光明,悲惶的可以化为幸福,崎岖不平的可以成为坦荡荡的人生大道。所谓信佛,就是相信自己,凡事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这比依赖风水地理的支配更具有意义。

“基因”就是“业”的显现

近代科学家对基因工程的研究发现,基因(gene)是遗传的主要因子,它由许多DNA(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举凡疾病的产生、寿命的长短、性别的决定、长相的美丑等,都与基因有关。此一发现不但解答了人类探索已久的遗传奥秘,并且逐渐解开生命进程的神秘面纱。

基因工程与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合称四大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广泛被应用在人类的生活中,包括医疗、环保、农畜牧、食品工业等方面,都受到基因学的影响而有重大的突破。例如,日本找到唤醒种子的基因,韩国通过基因差别鉴定野山参,美国开发出含DNA的防晒霜可有效预防皮肤癌等,尤其英、美等国成功诞生出克隆羊、克隆牛等,改写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尽管基因科学昌明,对生命的改造工程起了极大的影响(其实应该说是身体改造,而不是生命改造),但是基因的发现更加说明世间上无论什么事情,都与缘起、业报、因果脱离不了关系。“基因”其实就是佛教所说的“业”(karma)。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发现了“业”的奥秘,直到现代科学家才把“基因”使用在人类的社会里,由此更见佛陀的智慧高人一等。

基因(业)遗传不但能影响自己的未来,甚至影响下一代。例如,儿女的长相、后裔的贤愚、族群的性格等,都与基因遗传有关。人体有了“基因”的因子,再加上社会环境等外缘的影响,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此中也有共业、别业的关系,有的能够影响或是遗传给后代,有的则因自己的业因势力强大,不受外力影响。因此,平凡的父母可能生出资优生;反之,杰出的父母也可能生出低能儿。或者有时候父母不好,却是子孝孙贤,有时候贤人也会生出土匪强盗的儿子,也就是所谓的“不肖子”,一点也不像父母。总之一句,佛教以自业为主,但是受到宇宙万有的关系,也会受到他业的影响,所以最后总离不开缘起,经过因缘和合就会产生其他不同的结果。

至于说命运会不会遗传?我们读中国历史,看到古代帝王专制时代,臣下一人犯罪,往往“诛连九族”,不但“祸延子孙”,甚至及于“祖宗八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是一家人,就得“患难与共”,彼此成为命运共同体。乃至过去美国的黑奴制度与印度的首陀罗阶级,他们的子孙世代都逃脱不了当奴隶的命运,这就是共业的牵连。

此外,现代人愈来愈重视胎教,认为母亲在怀孕时,如果性情慈悲、温和、尊重,常行善事,所谓种善因,得善果,将来儿女出生,必定能受到母亲性格遗传的影响,这就是胎教。

先天的胎教好,加上后天良好的家教,儿女往往比较优秀。不但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优厚,加上有好的家世背景,将来在社会上比较有发展的机会,前途也能一帆风顺。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好命是受父母、祖先庇荫而有。

其实,不管今生投胎的家世如何、父母贤明与否,乃至自己的智愚美丑,与其说是父母命运遗传的结果,不如说是自己的业因感得的果报。因为业有约束性,如天才的资赋并非人人能有,乃视父母的遗传因子而定,受父母及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一代又一代的影响而增减,这是先天的业。

业,也有可变性,一个人的祸福休戚,不是命中注定,不是天生如此,也不是一成不变,一切得失成败还要看个人日夜呼吸之间是行善或为恶,善得善报,恶得恶报,这是后天的业。所以,命运的轨迹其实是写在自己行为的因果上,这才是佛教“因缘果报”的思想理论。

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长久以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有报的“因果观”,一直深植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一股维系社会道德的无形力量,并且发挥惩恶劝善的功能。其实,佛教所说的因果,不仅仅是劝人行善的说辞,它是宇宙万物生灭变化的普遍法则,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所谓“作如是因,感如是果”,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问,也是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印证的真理。如《因果经》有一首偈语说:“富贵贫穷各有由,夙缘分是莫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世间无论好坏、善恶、得失、有无,都有其因果关系,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脱离因果法则。

然而一般人往往以世俗的观点来解释因果,致使一些不解佛法的人,一听到因果便斥为迷信,或是感到畏惧。有人问,坏人造了罪恶,是否就永远没有得救的机会了呢?答案是可以得救,因为佛教有一个伟大的“忏悔”法门。

在佛世时,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因为弑父篡位,后来业报现前,身上长满了很多的痈,心里不时悔恨交加,后来经过耆婆指引,向佛陀求救。佛陀对阿阇世王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的结果,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忏悔,是佛教很重要的思想、法门,平时我们的衣服脏了,身体有了污垢,都要清洗、沐浴,才会舒服自在;茶杯污秽了,也要洗净,才能装水饮用;家里尘埃遍布,也要打扫清洁,住起来才会心旷神怡。这些外在的环境、器物和身体肮脏了,我们都知道要拂拭清洗,但是我们内心染污时,又该如何处理呢?这时就要用忏悔的法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清净无垢,使人生有意义。

如何忏悔?佛经里举出戒律门忏悔、功德门忏悔、无生门忏悔等,教我们要对诸佛、父母、子女、师僧、良友等对象忏悔。另外,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说好话、捐善款、勤劳服务、成就他人等方法来忏悔。

忏悔是我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美德。忏悔像法水一样,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忏悔像船筏一样,可以载运我们到解脱的涅槃彼岸;忏悔像药草一样,可以医治我们的烦恼百病;忏悔像明灯一样,可以照破我们的无明黑暗;忏悔像城墙一样,可以摄护我们的身心六根;忏悔像桥梁一样,可以导引我们通往成佛之道;忏悔像衣服一样,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道果。《菜根谭》里说:“盖世功德,抵不了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犯了错而知道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因此,一个人万一不慎造下了恶业,只要懂得忏悔、发愿,行善、积德,并且“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就能洗涤业障,离苦得乐。因为佛法讲“缘起性空”“诸行无常”,罪业也是无常变化,空无自性的。所谓:“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罪业是事相上的,本性上则是清净无染;罪业是有为法,自性是无为法。在无生门的忏悔方法里,只要一念不生,不起一切的妄念恶想,就是真正的忏悔。如果进一步证悟到真如不动的自性,一切罪过自然不忏自除了,所以“心若无作,就是成佛”。

佛光山的万寿堂有一副对联:

永念亲恩今日有缘今日度,

本无地狱此心能造此心消。

罪业如霜雪,本无自性,不过是一时的沾染执缚而已,如果用般若智慧的阳光去观照它,自然能够融化。所以再多恒河沙的罪业,都是有始有终,唯有佛性真如的生命,才是无限的生命。

《法华经》里有一种“性具”思想,说明凡夫一念“具”足无明与法性。同理,作为事物之理体、成佛之根据的法性,也同样“具”足善恶染净。虽然在我们的本性中,行为有善恶,善恶皆有报,但只要积极行善,善苗长大,杂草就起不了作用。

“性具”思想是天台宗的根本特色。“性”,指法界性、法性、真如,或称本、理、体。所谓性具,就是真如理性本来具足世界一切迷悟因果之法,这称作理具三千;此理具三千对每一个别众生随缘现起,则称作事造三千。所以在世间法来说,无明烦恼是无始无终,但从出世法来讲,成佛就没有烦恼,所以是无始有终。

人的罪业,如田中杂草,会妨害禾苗的生长,但如果勤于除草(不犯过失,常行忏悔),有大愿的功德禾苗,罪业的杂草自然就不会碍事。罪业如盐,善业如水,一把盐放在一缸水中,自然可以把盐味稀释淡化,因此,多行善因,多聚善缘,极为重要。

因为佛教有忏悔法门,只要自己忏悔发愿、勇敢认错、勤做功德,就可以将功赎罪。如大乘佛教里,主张一阐提[1]都能成佛,都能给予希望,乃至犯了五无间罪的众生,都有得救的机会。一个做错事的人,只要忏悔发愿,愿力的大水就能淡化业障,千万不能一错再错,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佛教也倡导“回头是岸”,只要我们懂得回头、转身,就有得救的机会,只要我们诚心忏悔、修福,就如同蛹破茧而成蝶,花开苞而绽香一样,则人生的前途必然光明无限,希望无穷。

注释

[1]又作“一阐提迦”,原指有欲望的人,后转为“断善根”“信不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