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饱受洋人坚船利炮之苦的大清国,从前敌的将士到朝廷的官员,只要见过的,对洋人的舰船,均印象深刻。属于绿营的中国水师,无疑就是摆设。战后,这样的水师也无从整顿,愈加不堪。更有甚者,居然把自己的船假充战损,卖给了洋人,让洋人当新奇玩意,开到伦敦展览。
第一次鸦片战争,轮船还只是英国的辅助舰只,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人眼里风驰电掣的蒸汽机动力的兵舰,已经成为战争的主力。当然,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一个落后民族,对于轮船这样的东西,最容易产生的感觉,就是惊惧、害怕以及新奇。中国人则新奇要大于惊惧,压不住的喜欢。早在因太平军截断传统漕运路线、清政府不得已将漕粮改为海运之际,承办漕运的沙船商人,就凑钱买过三艘小轮船,作为防御海盗之用。
但是,真正刺激清政府建立海军的,还是太平军。太平天国后期,双方的争夺战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而太平军也在一些洋人的帮助下购买小型兵船,对抗清军。甚至有传言说,太平军已经汇款到美国,去购买大型兵舰。在这种情形下,购买兵轮镇压叛乱的建议,纷至沓来。已经将清政府打服了的英法两国,为了这笔有可能来自清政府的大订单,你争我夺;甚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靠欺诈占大便宜的俄国人,也来插上一脚。但真正让清政府动了建立一支现代海军的念头的,还是1862年太平军进攻江浙,倾覆了清廷的财赋之地。军情紧急,江南为水网地带,建一支现代海军,有利于对抗太平军。因此,在清廷的意中,此时打算建的海军,就是一支内河小舰队。被洋人欺负到了这步田地,这个朝廷对于海疆不设防的状态,依旧没有什么感觉。
由于英国势力毕竟比较大,而且在上海的协防过程中,英国人起的作用也要大得多,加上新建的中国海关,也控制在英国人手里。在各国争抢订单的当口,力争将订单交给美国的雇佣军头子华尔又中弹身亡,因此,在建立海军、购买军舰的竞争中,英国人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胜利。1862年10月,在代理总税务司赫德与在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的张罗下,由总理衙门委托李泰国办理此事。
开始,赫德提出的计划还比较靠谱,因为要建的是一支内河舰队,所以,计划购买10艘兵舰,不超过250吨的小型兵舰6艘,750吨的中型兵舰4艘,造价80万两。但是到了李泰国手里,计划变了味儿。现在看来,李泰国是个职业道德感很差的殖民者,这个童年就来到中国的英国人,对中国人没有丁点的好感,态度傲慢,但却沾染了中国官僚的习气。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借机捞钱的大好时机,反正中国人也不懂,怎么蒙他们怎么是。因此,他没有订购新舰,反而花了高价,先后买了5艘旧炮舰,只有一艘是新造的,最大的一艘,排水量1000吨。还买了两艘轮船,作为趸船和供应船。整体价格已经膨胀到107万,比预算多了27万。对于为何买旧的,而且比新造的还贵,也没有一个详细的说明。如此胡闹,居然,总理衙门也认账了。在整个购舰过程中,清政府既没有派人查验,也没有核实账目,反正李泰国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一副人傻钱多的架势。
由于总理衙门的指令上,有允许李泰国招募炮手和水手的意思,所以,李泰国招募一支以英国海军军官阿思本为首的雇佣军。李泰国跟阿思本签了一个为期四年的合同,合同规定,阿思本对这支舰队握有全权,舰队所有人事调配,全由他一人做主,交由李泰国认可。在这四年之内,中国政府不得撤换他。而且,所有来自朝廷的命令,均由李泰国代为转达,如果别人转达,阿思本可以不听。等于说,这支舰队,只听他李泰国一个人的。
清政府大头冤枉钱是可以花的,但这样一个只听李泰国一人的舰队,却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最后,经过美国公使蒲安臣的调解,最终,清政府退回了舰队,回去折价发卖,花钱打发掉雇来的雇佣军,撤掉了李泰国的总税务司职务,由赫德接任。费了许多功夫,前后赔了110多万,一无所得。
显然,李泰国以及涉及此事的英国政府的确是有点儿欺负人。一个落后国家,在兴办新事业的时候,挨这样的欺负甚至蒙骗都是难免的。但是,问题的处理,如果中国方面懂一点儿外国的事情,知道一点儿英国的法律和国际法常识,事情的结局都未必会是这样,也不该是这样。只要撤换掉李泰国,稍微修正一下李泰国跟阿思本签的合同,这个事情就可以解决。毕竟,当时的中国,没有可以胜任兵舰上的水手和炮手,更谈不上有合适的舰长大副什么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像洋枪队一样,招募雇佣军,然后逐渐培养自己人,实现替代。在此之前,只能指望外国人替你打工。当然,转达命令,由一个中国政府的外国雇员来负责,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只要这个雇员不那么蛮横、不那么不听话即可。这样的话,中国新式海军还更早出生,对后来的发展肯定利大于弊。
阿思本舰队被退回之后,各位中兴名臣兴办海军的兴头并没有因此而稍杀。为了避免被洋人蒙骗,他们力主自己造舰。江南制造总局,最初本是用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来的机器办起来的,开始的时候,主要就是造船。在李鸿章手上,江南制造总局也真的造出了一些木制和少量铁皮的炮舰。而左宗棠手笔更大,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在法国人的帮助下,制造出来更多的炮舰,最大的扬武号轻巡洋舰,排水量达到1500吨。两个军工厂造的军舰,都装备了军队。虽说还得雇洋员操作,但毕竟支配权在这些地方大员手里。与此同时,广东地方也购买了一些小型炮舰,形成了一支小舰队。
此时,太平天国早已被打平,捻军也被灭了。这些各省督抚建立的海军,居然都是阿思本舰队的翻版,都是内河舰队,只能用于内河与海岸稽查盗贼。对大股的海盗,当然也有一点威慑作用。也就是说,中国陆上和海上的军事现代化,在最初的时候,都是对内的。在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大员看来,当年的外患远不足内乱令他们担忧。
1874年日本因所谓冲绳渔民在台湾被土著杀害事件,派铁甲舰侵略台湾。刺激之下,这些地方大员又开始尝试自己造铁甲舰,但是最终,大部分铁甲舰和铁皮舰只,还都是买的。中间还被赫德诱导,买了好些炮大船小的蚊炮船,白花了好些钱。最终经过十年的努力,到1884年,还是建成了四支颇具规模的舰队。其中北洋舰队有15艘舰船,其中超勇和扬威号轻巡洋舰,都是铁壳舰,排水量达到1350吨。但是,北洋海军由于隶属李鸿章,李鸿章已经开始大手笔外出购舰,所以前景最好。属于两江总督曾国荃的南洋舰队,有船14艘,其中开济、南琛和南瑞号巡洋舰,排水量达到2200吨,开济号还是铁骨木皮,但其他两艘,也算是铁甲舰了。福建海军相形见绌,只有14艘旧船,其中还有两艘是英国来的不中用的蚊炮船。除了蚊炮船之外,都是木制的。广东海军,仅仅有18艘内河炮艇,最大的,排水量不过450吨。舰只虽多,但根本无法出海作战。除了这四支舰队之外,浙江也有两艘兵轮,都是由轮船改装的,但算不上是舰队了。到1884年中法战争开打,中国海军已经有舰船64艘,总吨位47620吨,大炮322门,各舰队的官兵合计约5000人。勉强可以说,中国已经有海军了。
但是,即便如此,这样的海军,依然是对付巡查海盗和内河的水匪有余,对付外部的侵略不足。在中法战争中,北洋和南洋海军在朝廷严令之下,准备派出军舰前去增援,却发现舰上不仅缺少领水员,连舰长大副和炮手都缺乏,不得已,临时招募外国人凑数。况且,各支舰队,均分属各省督抚,成为半私产。督抚牛,则海军舰队牛,督抚差,则舰队跟着差。打起仗来,不仅难以统一调动,而且互相不配合。法国这样一个并非以海军见长的西方国家,派出一支并不强大的舰队,仍然可以轻易打垮这四支舰队中的任何一支。即使对付日本,支配中国海军的地方督抚们,也心有余力不足。正因为如此,冲绳才会如此轻易地被日本吞并。
当然,中法战后,由于李鸿章的努力,北洋海军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依仗着地大物博,国家实力的雄厚(相对于日本),几年之后,居然超越了日本,成为亚洲海军第一大国,虽然在实用性上未必真的超过日本,但至少从外观看,已经差强人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