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个性规划: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
- 哈佛人生规划课(畅销4版)
- 穆臣刚
- 12720字
- 2019-09-27 17:13:16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说:“人贵自知,真正了解自己,才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规避短处。”在你的内心深处,有着足以实现个人最高生活目标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使你的生活拥有了真正的意义。打开内心力量的源泉,你才有机会认识自我,对自我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想要最终到达幸福与快乐的彼岸,你也许没有捷径可走,但自信与勇敢会一路保护着你,伴随着你不凡的旅程。
了解内心,从自我认知开始
在人才济济的哈佛课堂上,总会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学子,哈佛教授们会毫不客气地对他们进行语言上的敲打:“认识你自己,为你的无知而求知。因为只有自知的人,才能知晓他人。”“认识你自己”的提法,看起来有点荒诞,因为这似乎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而事实上,真正能认清自己,或者有过认真地认识自己想法的人并不多。
在公元前2000年,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甚至把这句话当作一生的座右铭。正如这句话的历史起源一样,它本身是深奥且永无止境的。
我们要认识自己,不但要认识自己的优势,也要客观地认清自己的劣势。正如哈佛大学第二十二任校长洛厄尔所说:“认识自己能够做什么固然重要,但认识自己不能做什么更为重要。”事实的确如此,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一个面面俱到的人,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死角。只有了解我们自己,认识到自己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才能找到改进的方向,更快地进步。
文学巨匠歌德最初的理想可不是当一个诗人或者作家,而是要当一个画家。可是经过十年的努力,他对画作的领悟力始终没有太大进步,也因此他的画家梦一直都没能实现。在白白浪费自己十多年的光阴之后,他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他将画稿换成了文稿,于是这个世界的文坛上又多了一颗耀眼的巨星。
美国女影星霍利·亨特也是一样,她曾经竭力避免自己被定位成短小精悍的女人,结果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在经纪人的指导下,她根据自己身材娇小、个性鲜明、表演极富弹性的特点给自己重新定位,出演了《钢琴课》等影片,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好莱坞明星。
这些人物的成功也是在走过弯路后获得的。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走偏了,并没有一条路走到黑,他们有勇气返回来重新审视自己,找到正确的自我认知,当“自知之明”回到他们身上时,成功离他们自然也就不那么遥远了。
认识自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因为它意味着你要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达成什么样的使命。前者是做人,后者是做事,所以,一个人只有认清自我,才能在为人处世上驾轻就熟,沉稳得体。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对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美满,都有极大的好处。一个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人,往往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自卑和自闭,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盲目地自恋、自傲。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全面地认识自己。
要想全面认识自己,我们在生活中必须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断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自我观察是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前提条件。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身外貌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包括外形、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二是自我形象的观察,主要包括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言行举止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三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政治态度、道德和智力水平等方面。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而经历中的一些成功和挫折,往往最能反映个人性格或能力上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优劣势。
认识自己还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生理主要是指身体健康与否。而心理则包括更多内容: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品质如何,意志、毅力、心胸、情绪的基本情况等。在分析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时,务必要做到科学,唯有如此,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
当然,认识自己的途径远不止这些,譬如做一些心理测试或者借鉴别人自我认知的方法,也是未尝不可的。总之,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最全面地认识自己。
哈佛人生箴言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说:“人贵自知,真正了解自己,才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规避短处。”打造一个积极的、正确的、快乐的、幸福的自我,是每个人的心之所向。可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却并不容易,需要加强自我认识的修炼。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的一生,很多事都不那么重要,而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从旁观者的视角体察自我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当局者,别人的旁观者,所以我们很容易看清别人,却往往看不透自己。如果想要看透自己,那就只有跳出自我,做自己的旁观者。
怀揣高等院校文凭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四处奔走,咒骂社会不公,学校无能。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职场老油条,一朝被原公司踢出大门,却再也找不到合适的新工作,不禁心生怨恨,大骂猎头有眼无珠,不识自己资格老到。而那些拿着好点子寻找项目人,在交流会上碰了一鼻子灰的创业者,回到家中,并不自省,反而怨恨他人太笨,目光短浅。总之,当人们“怀才不遇”时,多数人会一味指责他人不识人才,极少有人会坐下来好好审视自己。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威廉姆斯是一个开发游戏软件的高级工程师,在一年内,他换了三份工作,但都不甚满意。一次,他在飞机上巧遇一位软件开发商,正准备换第四份工作的他便和这位老板畅聊起来。
威廉姆斯口若悬河地谈起了自己的理想。从自己想开发出一款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游戏软件,一直说到因为怀才不遇,没有找到真正赏识自己的人。听完威廉姆斯的一番畅谈,这位老板对他十分感兴趣,当即力邀他加入自己的团队。
然而,威廉姆斯的这份新工作照例在三个月之后便结束了。他的夸夸其谈,掩饰不了他不注重实际操作的缺点和弊病。当老板认清这个事实的时候,毅然辞退了他。而感到怨愤的他却始终不明白,自己究竟为何被再次抛弃了。于是,他回到了母校哈佛大学,向自己曾经的导师安德鲁教授寻求安慰。
安德鲁教授对他说:“当你感到怀才不遇,痛苦万分的时候,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你的才华真如自己想象中那么高吗?自己真的能胜任那些想象中的工作吗?如果说,遇到第一个不懂得赏识你的人,是对方有眼无珠,遇到第二个仍然看不到你才华的人,是你时运不济。那么,当你遇到的第三个、第四个,甚至第一百个仍然没有重用你的人时,这究竟又是谁的问题呢?”听到这里,威廉姆斯恍然大悟,并惭愧地低下了头。
其实,在更多的时候,并不是别人不给你机会,而是你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实力。所以,只有从旁观者的视角,客观公正地体察自己,评价自己,才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在自我体察时,不妨向旁边迈开一步,好像有另一个自我在半空中冷静旁观,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观察自己、审视自己,以一种鸟瞰的方式来打量自己。这种与“身处其中的我”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潜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实的情况。认识并把握了真实的自己,便能指导自己的人生,从而主宰自己的人生。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做自己旁观者的能力和勇气,这也就是人们情商有高有低的表现。真正的高情商者可以成为自己的旁观者,但是却不会真的袖手旁观,他们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能进行认知、体察、监控和掌握。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具备自我意识,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绪的干扰而迷失、夸大,或产生过度反应,能在情绪纷扰中保持中立。这让他们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更能很快用另一个冷静的自我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比如,当高情商者被别人激怒时,他们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而且他们不会刻意去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他们会为它选择两种抒发的渠道:1.发泄出去,将对方揍一顿;2.丢掉它,放对方一马,不让它干扰自己的好心情。对于高情商的人来说,后者自然是明智的选择,因为那样不仅不会造成对彼此的伤害,避免更大麻烦的产生,而且能及时处理自己的心情,将坏情绪抛到脑后,让它没有办法干扰到自己。
所以,你现在知道,学会做自己的旁观者,不仅要及时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更重要的是要用旁观者的身份来给自己做出正确的指导,你要做的不是袖手旁观者,而是热心旁观者。因为你帮助的是你自己,对拯救自己你还有什么可保留的呢?
哈佛箴言
哈佛大学幸福课讲义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有时候,周围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更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人对我们的态度与评价,并作冷静的分析。对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不盲从,也不轻视。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在《波士顿环球报》上,曾经刊登过一篇哈佛教授对毕业生的寄语,其中一条是:“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不要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生活不只是工作、学习,它还有很多很多。”教授想要告诉人们,不必苛求自己事事完美。无独有偶,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企业家也曾说过:“在哈佛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人生当中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因为很难有人达到事事完美,毕竟人的精力有限,顾此难免失彼,凡事做到尽己所能,便不会遗憾。”
完美是个极有感召力的形容词,想必也是每个人的心之所向。只是,完美并不那么容易就能获得。在到达完美的途中,往往有难以翻越的山,或者难以跨越的水。也许,在你跋山涉水之后所收获的完美,并不是你想要的,而是别人希望的,而你付出的这些心力,其实可以轻易获取另一些更适合你的美好。
美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心理学教授赫伯特·西蒙曾说:“‘最好’是‘好’的敌人。”为此,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为了反复纠正作业中的一个单词,而把作业本擦破了。最后,他只好换了一个新的作业本,并把已经完成的作业重新写了一遍,这次作业花费了他整整半天的时间。为此,他苦恼不堪,找不到错在哪里。这时,祖母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了一颗珍珠,他非常高兴。可是,令他遗憾的是,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果我把这个小黑点去掉的话,这颗珍珠不就完美了?于是,他把珍珠刮掉了一层,但是他丧气地发现黑点仍在。于是,他不甘心地又刮掉了一层,可是黑点依然在。就这样,他继续刮,直到刮到黑点没有了,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完美的存在,有时候恰巧是为了维持完整和美好。盲目地消灭不完美,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离所谓的“完美”更远。这个世界,正因为有了不完美,才促成了人们的追求。面对不完美,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努力改善,积极进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另一个极端。
日本作家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小寓言,一位茶师让儿子打扫庭院,结果儿子扫了一遍又一遍,努力将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茶师见到后,却很不满意,他走到庭院中,使劲摇动一棵枫树,结果树叶落了一地,然后告诉儿子说:“庭院清洁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不能丧失美感。”
一件事如果做得太过苛刻,那么也就丢掉了美和自然,一个人太过追求完美,那么也就失去了“美”,即一个完美的东西本身就不是完美的。这看上去是一个悖论,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缺陷就是支撑美存在的条件之一,美也需要一些缺点来点缀。
断臂的维纳斯引发了无数人的猜想,这残破的断臂的确是一个缺憾,但不可否认,恰恰是断臂使维纳斯成了雕塑中的极品。人们常常感慨睡莲卧于淤泥烂沼之中,实在与高洁的身份不相映衬,殊不知离开了淤泥,睡莲将会永远地睡去,更别谈什么高洁与美丽。缺陷与美并存,而且你的缺陷也许恰恰就是你的优势,更是提升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甚至不可或缺的因素。
人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得像别人一样”。特别是不自信的人,看别人的时候,总是抱着万分的崇敬和钦羡,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样的人,从内心无法接受自己的现状,更做不到悦纳自己,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不完美的,完美的是别人。其实,无论是怎样一个人,都是别人的风景,你不满意的你自己,也许在别人眼里,也有着闪光点。所以,打消“别人很完美”的念头吧,学会接受你自己,这样,你才能找回自信,投入某件事里,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那些不适合你的完美。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泰勒·本·沙哈尔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被哈佛学生们推选为最受欢迎的课程。泰勒博士在他的课上教育学生“可以追求卓越,但不要完美主义”,他说:“完美主义者最终连自己的成就都拒绝了。在那些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拥有,但却不幸福的人身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的梦想仅仅是拥有一个完美人生,那我们必将遭遇失望与沮丧,因为这个梦想在现实世界中终将破碎。”
学会欣赏自我,进而重塑自我
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是与《财富》《商业周刊》具有同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大卫·梅克曾是杂志的总编。在一次会议中,他宣布要解雇一位员工,但并没有当场宣布是哪一位。散会后,有位员工一直紧张地跟在大卫的后面。起初,大卫并没有在意,可是当他走到自己的办公室时,这位员工还在后面战战兢兢不肯离去。于是,大卫问他有什么事情,这位员工忐忑不安地回答道:“我感觉自己在公司的表现似乎很糟糕,您要解雇的人是不是我?”大卫看了他一眼,然后慢悠悠地说:“本来我还没想好要解雇谁,现在,既然你提醒了我,那么就是你了。”就这样,那位员工当场被炒了鱿鱼。
有一句格言说:“不是因为遭遇了挫折,我们才迷失自我;而是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我,才会有那么多的失败。”显然,这位被大卫炒掉的员工是因为不懂得欣赏自我,而迷失了自己的人,如果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儿,别人又如何去肯定他的价值呢?
哈佛人生规划课中有这样一种关于“自我潜能”的理论:每一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与他人有别的才能,这种特殊的才能就如同一个熟睡中的巨人一般,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人,他会提供无穷无尽的机会让我们充分发挥特长,只有当个人可以充分地欣赏自己时,才能将潜能发挥得当。这一理论直接指出了欣赏自我的重要性。正如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所说:“世界本来就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只要你肯抹去身上的浮灰,便会让自己发挥出无限的潜能,自己也将会有所作为,甚至创造出新的奇迹。”
在香港电影《爱君如梦》中,潇洒帅气的舞蹈老师对着丑小鸭一般的女主角说:“你是最好的,你要学会欣赏自己。”平平常常的一句鼓励竟然给女主角带来莫大的勇气,她开始学着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最终成为美丽的“白天鹅”。学会欣赏自己是每个人必做的功课之一,只有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并且把闪光之处发扬光大,才会变得自信而又淡定,并为自己酝酿强大的气场。
在谈到人生规划时,哈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史密斯·金指出,唯有当一个人懂得真正地接纳自我、欣赏自我时,他才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许你曾经对自己并非名门之后颇有怨言,也许你曾经因自己命运中所遭遇的波折而深深地苦恼,也许你一直在为自己人生中的坎坷而叹息。但是请你在此刻扪心自问,你是否真正地正视过自己、欣赏过自己?其实对那些生活中的强者来说,出身与外表只是一种符号,而不是成功的必要前提,你又何必因此而斤斤计较?那些敢于为自己喝彩的人总是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敢于接受来自外界的任何挑战,更敢于无悔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并愿意为了最终实现自我目标而不断奋斗。
当然,欣赏自己绝对不是过度的自我陶醉,更不是将自己看成一朵鲜花,而将别人看成枯萎的荒草。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刚愎自用、故步自封,这些都不是个人自我欣赏时应该持有的态度。欣赏自我,贵在拥有了自知之明的前提下进行自我反省,并同时做到强化自我信念与自我信心,并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价,走自己的路。唯有如此,人生才会无怨无悔。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学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便不会有向上的愿望。”若一个人可以真正地做到欣赏自己,那么,这个人便会乐观而自信地面对生活,浑身上下便会充满活力与激情,与他在一起的人也将会因此而深受鼓舞。所以,请学会欣赏自己,通过赞美自己的每一次进步,不断增强奋力向前的信心,从而让自己获得精彩的人生。
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大多数哈佛大学的教授并不提倡“木桶原理”,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素质高低,固然是由他人生中最“短”的那块木板所决定,但是,人生到底是平庸还是杰出,却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来决定的。
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电脑崛起的时代,当时人们一致认为,未来是信息的时代,只要掌握了IT技术,便可以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于是,许多年轻人盲目地冲向了自己的IT梦想,同时让自己丧失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更失去了许多可以在其他领域中成功的机会。
珀西便生长在那个时代,他从小便喜欢画画,而且梦想着将来成为一个知名的艺术家。但是,在电脑成为时尚的那几年里,他在家人的建议下,放下了手中的画笔,如火如荼地投入对电脑的学习中,并且认真地学习了两年。
在这两年里,珀西在电脑方面的技术并没有变得出色,而且,他始终不明白:难道IT产业日后真的会将其他产业都取代吗?在矛盾的思想中纠结了两年的珀西不仅没有获得IT界新秀的殊荣,反而由于没有时间练习绘画,使自己原本出色的画技大大退步了。
后来,事实向人们证明,当时那种IT时尚与热情被无限度地夸大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比尔·盖茨的。珀西心中的困惑也随之变得明朗与清晰:就算未来真的会成为信息主导一切的时代,但艺术与其他领域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于是,他重新执起画笔,开始了自己的历练之路。在他看来,那两年的电脑学习的确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但若将最有激情与梦想的宝贵两年时间用在艺术创作上,也许自己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着自己不想做也做不来的事情,然后又因为做不好被坏心情困扰,陷入生活的恶性循环中,这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的自我定位就是错误的。我们以为自己是那样的人,或者适合那样的生活,可是我们没有做好,而且力不从心。我们一直尝试改变,可是却一再失败,那就说明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错的,或者是所希望的改变与自我认定不符所致。
1952年11月9日,以色列独立以来的第一任总统魏茨曼不幸因病逝世,这位总统正是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平生少有的挚友之一。在魏茨曼去世前的一天,以色列驻美国大使便向爱因斯坦转交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信中以诚挚的语气明确指出,自己将会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
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新闻界,当晚,一位记者拨通了爱因斯坦住所的电话:“亲爱的教授先生,听说您将会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电话那头,爱因斯坦的回答非常平静:“不,我不会当总统的,我并不具备那样的才能。”
“但是,总统并没有多少具体的事务,而且这一职位往往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不仅体现了犹太民族的伟大,更预示了犹太民族的美好未来!”记者的声音越来越兴奋。
“不,我干不了这样的事情。”爱因斯坦并没有因为记者的话而有所骄傲,而是轻声地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随后,当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再次打过来电话时,爱因斯坦同样明确地拒绝了。
不久后,爱因斯坦在美国一家权威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声明,声明中指出,他不会出任以色列总统一职:“有关自然,我可能了解一点,但是有关人性,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相比之下,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你不需要按照别人的期望来安排自己的人生,更不需要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而对自己的缺陷进行遮掩,时时戴着面具做人无疑是令人疲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才会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哈佛人生箴言
所有哈佛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这些与他人不同的地方,成了他们在成功以后真正塑造自我、真诚面对公众的关键所在。“坚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无疑是受到了哈佛校风的影响。在多年的教育过程中,哈佛为人诟言的地方并不少,但是,它从来没有企图伪装自己的缺点,而是将自己的每一个教育环节更真实地展示给公众,也正是因为这种“坦然做自己”的特点,使得哈佛成了全球最负盛名的高校之一。
树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心像”
一位名叫亨利的青年在自己30岁生日那天,呆呆地坐在河边,看着波澜起伏的河水,思考与回味着自己那短暂而又令人沮丧的人生: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有信心继续活下去。
亨利的父母双亡,他从小便生活在收容院中,由于身材矮小,长得也并不漂亮,说话时还带着浓厚的法国乡下口音,所以,他一直非常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又丑又笨的乡下人。在这样的思想之下,他甚至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应聘,只好待在收容院里帮助打扫卫生。
正当亨利思考自己是不是该结束这无聊而又毫无意义的生命时,与他一起在收容院中长大的好朋友突然兴冲冲地朝他跑了过来,并大声告诉他:“亲爱的亨利,我想你应该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好消息!刚刚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过一个孙子,而播音员所描述的相貌特征竟然与你分毫不差!”
亨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真的吗?我竟然是伟人拿破仑的后人?”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起爷爷曾经骑在高大雄壮的马匹上,以矮小的身材、使用着迷人的法语,向千军万马发出各种威严的口令,亨利顿时感觉到,自己那矮小的身体里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力量,而讲话时那浓浓的法国乡下口音如今也变得既高贵又威严。
第二天一大早,亨利穿了自己最好的衣服,自信满满地来到了一家大公司——他很顺利地得到了那个职位。
长达几十年的奋斗以后,已到暮年的亨利早已成了这家大公司的总裁,他通过各种方式查出,自己并非拿破仑走失的孙子,但是,这对他而言早已不再重要了。在一次著名企业家的聚会上,曾经有人向亨利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成功者,您认为是什么引领您最终走向成功的?”亨利并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出来。最后,他说:“在心里树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心像,将所有看不起自己的念头都赶出生命之外,这便是引领我最终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
哈佛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心像”是人的潜意识中对自我的描述,在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我是谁”的认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方面,如容貌、智商、能力、性格、事业、前途等,对自己有一个认定,由无数的信条组成了一个决定人的行为的“自动导航系统”,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它是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是根据自己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而不自觉形成的。
自我心像侧重于对自身价值、自身能力、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的估计和评价,过往的经历和经验是其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自我心像会在潜意识当中不知不觉地形成,而且一旦形成,我们就依据它去判断自己,并指导自己的行动,而很少怀疑它的可靠性。
所以,自我心像对一个人的人生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曾经有一段时间过得并不愉快,经常受到别人的批评,或者即使没有受到却害怕受到别人的批评或指责。那么你的自我心像很可能就是一个低能者,你就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那面镜子里,经常看到一个无所作为、不受人重视的平庸的小人物。而且,遇到困难时你会对自己说:我没有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会感到自卑、沮丧、无力。
相反,如果你从小形成的自我心像是正面积极、多才多艺的,你就会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镜子里,经常看到一个受人尊重、进取向上、博学多才的自我。这样,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会对自己说:我可以做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你就会有自尊、愉快、热情等良好的心态,也自然更容易获得成功。
当然,如果你的自我心像过于高大,经常高估自己,或者对任何事物的期望值都过高,那也需要做出调整。因为对自己估价过高,不仅不利于客观地设计进取目标,还会破坏人际关系,使人际环境恶化,给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设置许多障碍。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幸福继续扩大,或者不想让自己的痛苦延续下去,那么就请先看清楚自己的自我心像吧,你要做的是保持它或者改变它!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认为,积极的自我心像有助于你的成长和发展,可是如果你的自我心像是消极的或者卑微的,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就有必要去对它进行改造了。想要成功的人尤其需要调整的是自卑的自我心像,因为它会阻碍你的发展。当你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别人时,就应当主动改变自我心像了,你需要做的是树立这样的信念:在这个世界上,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一定有存在的价值,我也一定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从脑海里删掉“我做不到”
曾任哈佛教授的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曾留下训言:“自信地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前进,过你期望过的生活。随着你对自我的激励,人生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孤独将不再孤独,贫穷将不再贫穷,脆弱将不再脆弱。”随后,这一名言被哈佛列入校园文化中,并成了每一位哈佛学子必备的个人素质之一:想要进入哈佛,便永远别说自己做不到。
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埃里克,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幸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视网膜疾病,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病,无法医治,所以他在13岁时完全失明了。
为了帮埃里克树立起信心,父亲每年夏天都会带着他去远足。渐渐地,埃里克爱上了这种户外运动,年龄稍大些的时候,他开始练习攀岩和登山。他对自己说,眼睛看不见有什么关系,我一定会登上最高的山峰。有了信念的支撑,埃里克越攀越高,他不断地用这种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光明。
几年以后,埃里克就已经在登山界小有名气了。后来,在“美国盲人基金会”的资助下,他依靠着队友的帮助,用绳索和铃铛引路,他最终成功地登上了北美洲的最高峰——麦金利峰。即便征服了这座高山,他依旧没有停下脚步,他的足迹遍及世界七大洲: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峰、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峰……一座座世界高峰被他踩在了脚下。2001年,他还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埃里克站在了世界之巅,他成了第102位征服七大洲最高峰的登山者,而且他是这102位中唯一的盲人。
事实上,在埃里克第一次宣布要向高山进发时,身边“嘘”声一片。谁会相信一个盲人能够登上山顶呢?很多登山运动员都不愿加入他的队伍,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甚至认为这是对职业登山者的侮辱。还有人讥讽说:“连我这样的正常人都不会做出这么愚蠢的决定!”然而,凭着自己强大的信念,埃里克始终没有动摇自己征服高山的信念,而事实也证明,他能行,他创造了奇迹!
若你询问那些从哈佛毕业的学子们在大学期间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除了出色的专业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心。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些人不断质疑自己的能力,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没有能力让自己去改变这样的状况。事实上,我们应当敢于积极地面对自己,经常自我暗示:别人可以做到,我也一定能做到。
床边、办公桌上,你都可以贴上一些自我激励的话语:“我一定可以!”每天早上、工作疲倦时、临睡前,反复地默念几次,在做事前、与他人交往时,特别是在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更应该果断地反复默念。唯有如此,才能通过自我积极暗示机制,使自我斗志获得积极的鼓舞,使个人心理力量有效增加,令自己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信心不足的人总是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他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缺点与他人的优点相比,而这种消极比较经常会导致个人情绪的低落,使自己缺乏自信心。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整日自责,而是应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当你由于失败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时,你也应提醒自己:不要苛求自己成为完美主义者。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激励,你的自信心便会大增。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教授雷切尔·卡森说:“许多人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们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他们总是对自身所具备的宝藏视而不见,反而去拼命地羡慕别人,对他人进行模仿,殊不知,成功其实就是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永远不要说自己做不到,这便是渴望成功者的第一成功要素。相信自己,坚持以胜利者的心态去生活,不要被自己打败,依靠自我力量,执着地冲向人生目标,你便一定能有所收获。
自己的命运要自己主宰
凯尔特神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不列颠的亚瑟王曾被邻国的国王要挟,除非他弄清楚一个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否则便要取他的性命。亚瑟王只好向自己的臣民征求答案,可没有人能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最后,大臣告诉他,有一个老巫婆可能知道答案,亚瑟王急忙去找巫婆。
巫婆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他必须首先接受她的条件:她要和亚瑟王最高贵的圆桌骑士之一,他最亲近的朋友加温结婚。听到这个条件亚瑟王惊骇极了,这个巫婆驼背、丑陋不堪,只有一颗牙齿,身上散发出臭水沟般难闻的气味,而且经常制造出猥亵的声音。见多识广的亚瑟王都没有见过如此丑陋不堪的怪物,于是他拒绝了,他不忍心强迫自己的朋友娶这样的女人,他不能让自己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但是他的朋友加温对亚瑟王说:“我同意和巫婆结婚,没有比拯救亚瑟王的生命更重要的事了。”
加温立即和巫婆定了亲,于是巫婆回答了亚瑟王的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个答案让所有的人都点头称是,因为他们知道巫婆说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于是,邻国的君主放过了亚瑟王。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加温仍然要和丑陋的巫婆结婚。亚瑟王在无法解脱的极度痛苦中哭泣,加温却一如既往地谦和,而巫婆却在婚礼上表现出她最坏的行为:她用手抓东西吃,打嗝、放屁,让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感到恶心。
新婚之夜对加温来说应该是最难熬的,但他依然选择了坚强面对,勇敢地走进新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房里的女人不是丑陋的巫婆,而是一个他从没见过的美丽少女,她半躺在婚床上,对他微笑。加温惊呆了,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美女回答:“加温,我就是那个巫婆。既然你不嫌弃我的丑陋,那么我就应该对你好些。在一天的时间里,一半是我可怕的一面,另一半是我美丽的一面。那么,加温,你想要我美丽的一面在何时出现呢?”
对于这个两难的问题,加温最后选择了第三种答案,他对妻子说:“既然女人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这个问题就由你自己决定吧。”女人当然希望自己无论何时都是美丽的,于是巫婆选择白天夜晚都是美丽的女人。加温因此娶到了一个美丽的新娘,巫婆因此主宰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由别人和外物所控制的,于是便放弃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我们当然不能像巫婆那样拥有瞬间变美的法力,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
德国诗人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永远是一个奴隶。”不要等别人去安排你的人生,因为也许他们会很忙,而且未必就能安排得好。你终究是属于自己的,没有人可以真正对你的人生负全责,哪怕你最爱的人和最爱你的人也不能。
所以,如果你想过好自己的人生,那就要学会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使它会让你失败,那也是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当你生命将尽时你才不会后悔,因为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命运。你不需要问自己是谁,未来会怎样,你是你自己的,这一切由自己决定就好。
乔治·萧伯纳有这样一段名言:“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生命的精彩在于创造,你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学首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嘱咐道:“没有人可以左右你们的生活,除了你们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我,你们的生活意义将由你们一手创造。”每个人的梦都要靠自己去主宰,不管人生是漫长抑或短暂,将所有的希望,编织成属于自己的梦,让它在自己的时空里腾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改变自己的梦想与创造力。只为眼中的目标,哪怕付出辛勤的汗水,走过痛苦忧伤,也要坚定不移地向自己的梦想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