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生之准则,立万世之常青
/文
七十三岁,我会怡养天年.而您却走上创业之路.本应在家享受儿孙绕膝,三世同堂.您却走上为人民服务的荣光之路上.
没有教师,您去请.没有校舍,您去借.没有标本,您去找.那一个个寒冷的冬夜.您守在坟地墓地,吃不上热饭,甚至喝不上水,八旬高龄的您就是为了给学生们,找到骨架标本.
终于您的热诚打动了各级领导.我们澍青医学专科学校,有了自己的固定教室,自己的教师.就在航海路冯庄,那是多少医学爱好者的梦乡.门口经常铺盖满地,都是求学的乡下医郎.您把学校的结构一再调整.争取所有学生都能有地方学习,有地方安寝.这么大的成绩对于任何人,都是无限荣光的,而您说这远远还不够.于是您依然骑着那个破旧的自行车.走在学校发展的艰辛路途上.
八旬老人,在风云变幻不定的天下,孤独的行走着.不!您不孤独.因为您有梦想和事业陪伴.您的努力为您赢了一个个名誉.那不是您所在乎的,您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业学校的未来建设.
由于学校规模一天天扩大.在九八年,我们学校在马寨一片荒滩上再次建立,占地五百多亩.有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护理实训楼等.设备全省一流,市级重点.拥有这么成就和事业.您的生活依然像苦行僧.出门办事自行车.在您八十四高龄时,因为学校新址与家相距过远和家人的多次劝告,您才买了一辆二手残疾人摩托当作代步工具.学校不是没有车,但是您说那是接送老师用的.
九十高龄的您.还亲自上讲台,教导学生们:必须有高尚之医德,方能悟化出精湛之医术.您还经常提醒学生:尚品德,尊知识,比贡献,贱浮华.
在公元二零零六年八月三日.那个炎热的夏天,您不舍的离开了人间.您的遗愿就是,把一生所创成就和自己的遗体全捐给人民,捐给社会,捐给国家.您其实不曾离去.您其实万世流芳,您可比华佗,因为不仅治病而且育人.您是杏林的一棵常青树.您真的‘树人生之准则,立万世之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