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艰难的选择

听了丁诚的话,孙辛的嘴使劲抿了抿,这其实最难回答的问题。

他感觉自己就像赶了一架牛车,在泥泞的地里艰难前行。其实,在成总在运营交给他之前,成总也是这么过来的,只是成总更沉着、更淡定。

或许,在那时的成总看来,他自己就是一个赶牛车的,一生别无所图。

如今的成总变了,他满世界去听课,去学习,引入新名词,引入新思想,慢慢也开始追求模式,追求效率,追求速度了。

但是,这家企业在孙辛实际的驾驭之下,孙辛还是感觉这架牛车太沉重,并不是主观期望加快就能快的。

有的时候,他到一线去巡视,看到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前来购物,他们逛的愉快,买的满意,他也很有一种成就感,虽然利润率低一些,做事辛苦些,为了这些客户,很值得!

但是,回到办公室,面对着财务报表,面对着领导的要求,面对着下属们的抱怨,他又不得不重新思考。

对于成总的外出学习,孙辛也有意见。

成总以前亲自负责运营的时候,一门心思在运营上,就想着怎么能把消费者服务好,各个销售区域完善,各个环节改进,真是事无巨细,操碎了心。

正因为成总这份心,团结了孙辛这批人,也感动了无数消费者,企业一步一步的发展壮大。

后来,成总自己想放放手,出去走走看看,就把运营的各项事务交给了自己,然后到全国各地去参观、考察、学习。

成总热爱学习是好事,但是成总学回来以后,不管是不是能适用,统统先拿回来,准备让孙辛他们试试。

行业巨头的先进经验、高级商学院的先进理论、国际连锁巨头的方法……成总一股脑的引进,他经常说:“出去看了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闭塞!原来,人家都是这么玩的,自己简直就知道傻干!”

不论是先进的理论,还是优秀的实践经验,孙辛和同事们一下子被塞得太多,无法辨识,无法判断,到底哪些适合自己?

自己还好一点,还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习、体会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一线的员工可就吃不消了,他们本来就忙得团团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消化这些抽象的理论和那么完善的经验。

成总可不管这些,他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不进步就不知道差距。”

道理当然对,也得适用、实用才行,才能出效果。

成总不管那么多,自己在外面拼命的学,也希望员工们拼命的学。或许,他当年就是靠这股劲头,把企业打拼出来的,他也希望员工们都具有这么拼的劲头。

在成总的带领之下,确实出来了几个拼命干并且拼命学习的典型,马杰就是其中一个。

在所有的高管中,马杰算是后起之秀,头脑活,速度快,深得成总赏识。剩下不多创业元老的蔡远有时候偷偷跟孙总说:“老了,我们这帮家伙迟早要让位给这些后生老虎。”

孙辛也隐隐感觉出来这种趋势,他看到蔡远的处境,再想想自己的未来,也不禁一声感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

就在孙辛和丁诚讨论运营战略的时候,成总把人力资源小马经理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他很想听听这位博士的意见。

“来,大博士,”成总开心的叫着小马经理,“给我说说你的看法?”

“成总,您是指哪方面的看法?”小马经理小心翼翼地问。

“博士就是博士,看问题就是不一样。”成总继续欣赏地说,“哪方面?就是今天战略研讨会,钱总、孙总、马总的看法。”

“成总,”小马经理一听说是这问题,认真地说:“公司里的员工都知道钱总、孙总、马总就是三种风格。”

“行,说来听听。”成总看着小马经理。

“钱总的风格,就是理性,非常理性,出口就是理论、模型,”小马经理说,“就是人情味太少,太冷,员工们都不喜欢他。”

马总继续看着小马经理,点点头。

“孙总倒是蛮有人情味的,也很有号召力,大家都喜欢他,就是理论基础有点低,总是考虑人情世故的,”小马经理说,“在以前还行,越往后走就怕越难。”

成总非常了解自己这位得力的助手,孙辛一路跟着自己风里雨里,一步一步拼过来,身上有很多自己的影子。

“马总是后起之秀,就是快,人快话快,行动快,业绩也快,”小马经理继续说,“很热情,就是热情过度,一般人跟不上节奏。”

成总点点头,自己在刚刚创业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自己当年就是人快话快,行动快,业绩也快,自己可不管身边的人怎么说,就是想一门心思把事业做起来。

“那你觉得他们三个,谁说的更有道理?”

“这要看他们身处的环境、阶段和条件。”小马经理说:“也就是内涵与约束条件的一致性。”

“大博士,这可是你的专业,好好想想。”成总鼓励说。

“三个人可以说分别代表了企业的创立之初、发展壮大和未来,”小马经理说,“马总就代表了企业的创立之初的风风火火的精神,孙总就代表了企业发展壮大的稳重,钱总就代表了企业理性的未来。”

成总深深吸了一口气,异常欣赏的看着眼前的小马经理,流露出无限的满意。

“如果在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三个人各自发挥,三个人应该都会发挥得很好。”小马经理说,“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三个人同时在舞台上跳舞,员工们就有点乱了,不知道该跟随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