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制造业的工匠精神

尽管顾问们对于吴总的态度没有把握,大家还是决定继续与吴总进行交流。这既是对吴总的企业负责,也是对产业升级的实践负责。

“也是对历史负责。”李瞻海说。

“对历史负责?有那么高的高度吗?”老波问。

“历史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历史。”李瞻海说。

“明白。”老波回答得也干脆。

话虽如此,当顾问们见到吴总时,顾问们还是感受到了吴总不太友好的态度。

一方面,吴总对李瞻海他们有疑虑,担心他们犯了与魏教授同样的毛病;另一方面,这段时间,不少人在吴总耳边吹风,说顾问们不干实事,尽钻在数据堆里,估计也打算忽悠一下就走人。

李瞻海久经风雨,对于企业里的人事纠葛早已心知肚明。他不露声色,把三张基础数据表拿给吴总看。

吴总简单扫了一眼,缓缓地说:“我对这些数据不感兴趣。如果是直接的销售额、利润、成本,我会多看几眼。”

“吴总,这就是销售额、利润和成本,”李瞻海继续不露声色地说,“80/20原则,您作为业务出身的企业家,一定非常清楚。”

一提到业务,吴总似乎有点感觉了,他淡淡地说:“80/20,当然知道,20%的客户创造80%的业绩和利润。这是做业务的基本功,我们当然知道,也做到了。”

李瞻海点点头,继续说:“那您有没有想过,在其他领域也存在80/20原则?”

吴总疑惑地看着李瞻海,说:“没听说过。”

李瞻海说:“根据细致的统计,您的企业80%的产品种类只贡献了20%的利润,而20%的产品种类贡献了80%的利润。”

听了这话,吴总跳了一下,他立刻反问:“真的?”

“以前的销售报表是按照订单的顺序排列的,看不出来,只能反映出销售额与提成、利润之间的关系,体现不出产品种类与利润之间的关系。”老波补充说。

“我们重新把销售订单按照产品种类和利润的关系重新排了一下,才看出来。”李瞻海慢慢地说。

吴总这才看明白这张销售数据表,他又从头到后,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看明白以后,吴总长长舒了一口气,恨恨地说:“这帮业务员!公司算是给他们打工啦!难怪没有利润!”

过了一会,他又问:“那生产系统是怎么回事?”

“生产系统存在同样的80/20,80%的生产订单不挣钱,只有20%的生产订单有利润。”老项说。

“难道80%的生产订单不做了?”吴总反问。

“做还是要做,只是资源的配置方式要发生变化。”老项回答。

“怎么配置?”吴总问。

“根据产品种类来,把优质制造资源集中到盈利的20%中来,强化20%的优势,而不是全面改造。”老项回答。

吴总满意地看了看老项,他觉得老项这个回答比上次在水上竹楼的建议更实际。

“工人有什么问题?能实现我的人文情怀吗?”吴总又问。

“我们也分析过工人的收入/劳动效率比,分成三种情况,”云栖介绍说,“三年以上工龄的情况最好,一到三年工龄的次之,一年工龄以下的情况就很困难了。”

“唉!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吴总闭上眼睛,往后一仰,靠在真皮沙发上停了一会。

过了好一会,吴总才睁开眼睛,坐直了身体,说:“同舟共济呀!有多少人愿意同舟共济?又有多少人理解同舟共济?”

“我想帮助工人,让他们工资高、条件好,有人文环境,”吴总无可奈何地说:“可是我又有多大的能耐呢?也就多一套房子,多一辆奔驰车,其他的和工人一样,都在低利润的苦海里扑腾——我还有一堆银行的贷款呢!”

顾问们都没有说话,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只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能解决,但是大家不知道:在吴总的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具备愚公的那种精神?

老波在心里默默地想:“吴总提的很对!从理论上说,在利润率几乎为零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升级,不仅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分批、分类别、分阶段的方法和步骤,还需要同舟共济的精神。

也就是说产业升级和企业升级不仅仅需要一个愚公,而是需要一批愚公!但是,这太难了!”

“工人是制造业的基础,”老项冷不丁地说,“即使没有生产设备,也要有工人。”

吴总诧异地看着老项,希望他继续说下去。

“优秀的产业工人是制造业的基础,”老项说,“有了优秀的产业工人,生产制造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我一直在组织5S、ISO质量管理、品质改善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呀!”吴总说。

“产业工人的思想、观念、技能远远超过了5S、ISO、品质改善,而是如何制造本身,包括材料、设备、加工方法、工艺等许多方面,也包括生产方法,批量制造、柔性制造、精益制造。”老项说。

吴总继续看着老项,似乎他是在说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当然,还有工匠精神。”老项最后说。

“那你觉得,这么低的利润率能吸引到工匠?能培养出工匠来吗?”吴总忍不住反问。

“利润率低,恰恰说明工人的技能不够,专心致志的制造精神不足。”老项也不肯让步。

“工人?产业工人?人文精神?”吴总喃喃自语起来,他又闭上眼睛,靠着沙发背上思索起来。

老项、老波和李瞻海对了对眼,他们不能确定吴总会不会突然爆发,然后把他们赶出去,就像对待魏教授的团队一样。

这时,吴总却突然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转起来,一边转,一边念叨:“工人?产业工人?人文精神?”

顾问们都没有说话,看着吴总在转圈。

吴总依然在转圈,只是念叨的内容变成了:“工匠精神?人文情怀?”

过了一会,吴总停下来,对老项说:“你的意思是我忽略工人实际是产业工人的本质,强调制造业的人文精神,而忽略了制造业的工匠精神?”

“是!过于强调提成制,固然可以激励他们专注于产量,再通过5S、ISO、品质改善保证质量。”老项说,“但是,这些都是表面,是表面的制造业。对于深层次的内涵,产业工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工匠精神才是制造业产业工人的本质。”

听了老项的话,吴总又咬起了牙根,他又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