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新村幸福的村:曹杨新村

曹杨新村是1949年后上海市兴建的第一个工人新村,也是全国最早建造的工人新村。如今仍保持原貌的曹杨新村,来访的人经年络绎不绝。这里没有宏伟建筑,自然也无山光水色,不少人前来一睹新村真容,只是为勾起那一段早年的记忆。曹杨新村是那个火红年代的一道标记,是工人阶级神圣而崇高地位的象征。如今偌大的上海,像这样的红色遗存已然不多了。

20世纪50年代初期,市、区人民政府曾对棚户区进行整顿,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后随着全市的调整,大量市郊土地划入市区,政府开始在吴淞江以北建立新型居民住宅区。1951年动工建造了本市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由原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设计。整个区域采用邻里单元的规划格局,有砖木结构二层楼房(1962年加高为三层)48幢,成行列式布局,为整齐的白墙壁、红屋顶建筑。作为当时全国首个人民新村,许多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陆续在此安家落户。曹杨新村环境优美、房屋建筑实用美观,为日后全国各地人民新村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各工厂先进生产者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曹杨新村

2011年庆祝曹杨新村建村60周年时,著名全国劳模杨富珍(左)和裔式娟(右)看到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回忆当年住进曹杨新村时的情景

曹杨新村是新中国第一座工人新村,毛泽东、宋庆龄等领导人曾前往视察。曹杨新村也是全市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人新村。作为全国首批外事接待单位,先后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150多个国家的首脑、政要和旅游团队。曹杨新村成为上海市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全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7200余批、10万余人次的参观者在此留下足迹。1987—1990年曹杨新村街道被评为市外事旅游优质服务先进集体,1988年还被评为全国旅游优质服务先进集体。2005年,曹杨新村被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外国友人参观曹杨新村

曹杨新村作为上海市区西部拥有10万余人口的大型居民住宅区,住宅建筑总面积169.78万平方米,占地180公顷。历经40年的建设,从1951年始建时的1个村发展到9个村,从始建时的48幢2层楼住宅发展成718幢2~6层住宅及在建的多幢高层住宅。居民亦从最早的1000余户发展到3.2万余户。1952年曹杨新村成立家属委员会,1958年改称居民委员会,现有居委会33个。该村1953年由真如区第一办事处管理。1956年划归普陀区后,由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管理。1982年新设曹安路街道办事处,二、三、八村及部分七村由其管理,其余一、四、五、六、九村及部分七村仍由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管理。

曹杨新村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商业服务网点遍布大街小巷。曹杨商圈以兰溪路商业街为轴线,分布着曹杨商城、伊登时尚广场、赛博数码广场等大型中、高端商城,曹杨路东段亦形成热闹的商业街,超市、菜场、农贸集市和小商品市场在新村各处星罗棋布。沪西文化馆、曹杨影城、曹杨文化中心、社区图书馆、社区游泳池等文、教、卫设施一应俱全。社区道路四通八达,有几十条公交线路,可通行至上海各区,上海轨道交通3、4、11、13号线及中山北路内环线均经过社区,交通十分便捷。

曹杨新村也是上海市第一个实现全面绿化的新村,环境优美。被誉为“银式项链”的曹杨环浜依村环绕,公园、绿地相间,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4%,在全市名列前茅。由于采取了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曹杨新村所在的2个街道均为烟尘达标街道和低噪声控制区。曹杨新村还在上海全市率先试行生活垃圾袋装化,进一步改善了曹杨新村面貌,并已在全市推广。贯穿村境的兰溪路在1988年被评为全市市容交通卫生文明街。曹杨新村所在的2个街道,多次被评为市卫生先进集体。曹安路街道在1988年、1990年两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集体称号。

今日曹杨新村俯视

曹杨新村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努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创建“五好”家庭、文明楼(组)、卫生之家和文明街区(村),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文化活动。曹杨新村所在2个街道多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1988—1990年曹杨新村街道连续被评为市文明单位,1989年成为全市创建文明街区试点单位,1992年3月还被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十个红旗集体之一。

曹杨新村,是上海工人之家的摇篮,是全国街道工作的典范。60多年来在管理城市、稳定社会、服务民生、和谐乐居方面取得了成绩,作出了贡献,为全国街道社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曹杨社区举办文化艺术节

(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