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荡千年:日本茶道史
- 蒋丰
- 2452字
- 2021-03-28 05:44:08
镰仓时代
1.荣西:留宋“海归”搞走私成为日本茶祖
旅游小贴士
一提到荣西,日本人就会想到他创建的京都建仁寺,我们中国人呢,则可能想到他禅修了5年的天台山万年寺。事实上,荣西从中国回到日本,首先落脚在今天福冈县的博多,并创建了圣福寺,开始宣传“兴禅护国论”。此后又前往镰仓,在源赖家的庇护下,建立了寿福寺。最后于1202年在京都创建了建仁寺,并最终在建仁寺圆寂。
圣福寺是日本第一座禅寺,位于福冈县福冈市博多区御供所町,后鸟羽天皇曾赐牌匾“扶桑最初禅窟”。乘坐福冈市地铁空港线在祇园站下车徒步3分钟即到。
寿福寺位于神奈川县镰仓市扇谷,创建于1200年,内有北条政子之墓,乘坐JR横须贺线江之岛电车在镰仓站下车步行15分钟即到。
建仁寺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创建于1202年,但因为历史上发生过三场火灾,因此创建之初的建筑物已不复存在。寺内藏有日本国宝《风神雷神图》等。乘坐京阪本线在祇园四条站下车后徒步7分钟即到。
日本茶道史上有一段公案至今未解,那就是“日本的茶祖”到底是“遣唐使”最澄大师,还是“留宋僧”荣西禅师?此篇并不意在破解这段公案,只想在讲了最澄大师的故事后,再讲一段荣西禅师的故事。对于我来说,他俩谁是“日本的茶祖”并不重要。
留学海外,在今天已是一个讨论之多几乎令人疲劳的话题。但是,以“海归”的身份回国后,因深感自己没有学到位,几年后再次奔赴同一个国家学习,学成后再次作为“海归”回国的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为数都是不多的。但是,荣西禅师就是这么一个人。
荣西天生不幸,生下来三天,母亲就拒绝给他哺乳,只因为怀胎不足十月,横遭邻舍非议。荣西天生有幸,自幼跟着在神社做祠官的父亲读书,打下了深厚的佛学、文学和汉学功底,让同龄人脱了鞋光着脚都追不上。荣西天生不幸,被人嘲笑“汝有辩才,惜身貌矮丑”。这种缺陷靠后天的努力也无法改变。荣西天生有幸,在28岁那一年,乘商船从日本的南大门——博多出发,漂洋过海,抵达中国大宋的明州(今浙江宁波)。人生,不幸与幸常常是交替而行的。
荣西第一次留宋,为时不长,只有5个月。我不知道他匆匆忙忙回国是为了什么,是急着建功立业呢,还是有什么位子在等待着他?但我知道他回国时带走了60多卷佛教书籍,这在当时是无价之宝!近20年后,也就是荣西47岁那一年,他再次乘船渡海来到大宋的临安(今浙江杭州)。这次,他留宋4年。有人说他最大的收获是继承了临济宗这一禅宗脉系。我呢,则想说,凡是到海外留学的人,都是有点贪心的人,都希望能够在自己憧憬的国度多学一些,再多学一些;多得一点,再多得一点。我看到,荣西这次回国时不仅依然带上了中国的佛教书籍,还悄然带上一些茶种。当然,这4年间养成的饮茶习惯,在日后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日本茶道史上有这样的记述:荣西在他登陆的地方——九州平户岛的富春院播撒下从中国带回的茶种,后来又在背振山灵仙寺种植。在荣西的推动下,种茶、品茶成为僧侣禅修的一部分。我要说,这样的记述是不全面的。因为荣西在第二次作为“海归”回国以后,凭借着“留宋”的背景,四处传教,很快遭到冷眼、排斥、打击以至于政治迫害,以至于朝廷宣布禁禅。京都之大,叡山之高,却容不下一个荣西禅师了!
天赐良机。就是在这个眼看着走投无路的时刻,1200年,荣西受聘成为镰仓幕府第三代将军——源实朝的私人老师。荣西将茶推荐给了源实朝将军,对茶的作用做出高度赞扬,并没有强调茶与禅的关系,完全淡化了茶与宗教的关系,而是把茶说成“灵丹妙药”。他说:“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把茶的功效与延年益寿拉上关系,这正是荣西的聪明之处。
荣西在71岁高龄的时候写下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茶经”——《吃茶养生记》。荣西把这本书进献给镰仓幕府的第三代将军源实朝,并且按照中国的制作方法把自己种植的茶叶做成茶饮给将军喝下,本来身患沉疴、让名医束手无策的将军居然就这样被几杯茶治愈了,茶的作用和荣西的形象瞬间就被“拔高”了。不过,这种说法似乎有意夸大了茶饮的神奇。我宁愿相信另一个版本:将军源实朝在宴会中喝了个酩酊大醉,就在他头晕脑胀苦不堪言的时候,荣西献上了一盏茶,源实朝喝了之后感觉神清气爽,减轻了痛苦,他开始相信荣西宣扬的,茶是有“长生不老”神奇功效的仙药了。荣西所生活的镰仓时代,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几岁,再加上战乱、灾荒这些无妄之灾,即使是手握大权的幕府将军,也很难善终。源实朝很清楚,自己的老爸、镰仓幕府的开创者源赖朝也只活了52岁,哥哥源赖家更惨,在22岁的时候就被北条时政害死。既然外戚干政,大权旁落,自己不过是个“吉祥物”“装饰品”,与其螳臂当车,还不如修身养性颐养天年。有了第三代将军源实朝的首肯,本土化的“中国茶文化”终于在日本站住了脚。在此之前,茶道文化还局限于寺院之内、僧侣之间,被称为“寺院茶”。由此开始,茶道渐渐得到武士阶层的重视,由“寺院”走向“书院”。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荣西和尚回到日本之后不久,又将这珍贵稀有的茶种分赠给了明惠上人,明惠上人不负重托,将茶种带回梅尾(今天京都西北部的清泷川附近)高山寺,小心翼翼地按照荣西传授的方法栽种。今天无论是在日本游的旅途中,还是在国内遍地开花的日式甜品店,说起日本的茶,就一定少不了“宇治”,但是在当时的日本,人们只认明惠上人栽种的这些茶树为“正统”,只有梅尾产的茶才有资格贴上“原产地标识”,被视为血统纯正的“本茶”,其他地方产的茶,只能被称为“非茶”。听听,这名字就透着一股子歧视的感觉。室町时代的贵族们流行的一种娱乐——斗茶,其实就是聚在一起分辨“本茶”和“非茶”。为荣西正名,是江户时代中后期的事情。在茶道文化最鼎盛的千利休生活的时代,人们把明惠上人看作带来茶道文化的“普罗米修斯”。
说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个疑问。在今天,中国的许多中药配方都是国宝级的秘密,禁止外泄,在当年,如果有人胆敢携带蚕种出关,也是要掉脑袋的。而荣西禅师当年不仅携带茶种从容走出大宋的国境,还把种茶、制茶、饮茶的方法也带进日本,他究竟是“走私”还是申报“海关”取得了大宋官方的许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