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读史记(全八册)
- 徐菡
- 6487字
- 2020-09-10 14:42:46
弑君结局不同——赵盾、崔杼的故事
人物小传
人物:赵盾
别称:赵宣子、赵孟、赵宣孟
谥号:宣
生卒:公元前655年—公元前601年
故乡: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
历史地位: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
经历:赵盾出生在翟国,父亲是赵衰,母亲是叔隗。赵衰随公子重耳流亡以后,赵盾跟随母亲在翟国生活。公元前636年,赵衰将赵盾母子接回晋国,此时赵盾已经及冠,成为赵衰的嫡子。初入晋国政坛时,赵盾就受到了重用。在执政期间,赵盾的权力逐渐增大,赵氏一族在晋国权倾朝野。赵盾制定法典,维护国内稳定,成为晋国名相。赵盾的堂弟赵穿杀害晋灵公后,赵盾迎立公子黑臀为国君,称晋成公。赵盾由此侍奉了晋国三朝,对晋国保持霸主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晋灵公起杀心
春秋霸主晋文公的孙子晋灵公,年幼时便即位。他长大以后,不恪守为君之道,生活奢侈,大肆搜刮财富,用彩画装饰宫墙。
昏庸的晋灵公还从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就为了看行人惊恐躲避的样子。
有一次,因为厨师没有煮烂熊掌,晋灵公就发怒将厨师杀死,并将其尸体放在筐里,让宫女们抬着装有尸体的筐经过朝堂,打算丢弃到外面。赵盾恰巧在朝堂看见这一幕,惊讶不已,于是劝谏晋灵公,晋灵公却不听。后来,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晋灵公年少气盛,非常讨厌赵盾的劝谏。日子久了,晋灵公便对赵盾逐渐起了杀心。
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晋灵公私下派大力士鉏麑(chú ní,晋国著名的大力士)去刺杀赵盾。杀手鉏麑一大早潜入赵盾的家,发现赵盾家中十分俭朴。当时天还没亮,赵盾就已经穿戴好礼服,准备要上朝。
可由于还没到上朝的时间,赵盾只好端坐在卧室里,小憩一会儿。
看到赵盾如此廉洁且勤政,鉏麑被感动了,动摇了刺杀他的念头,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赵盾真是百姓的靠山、国家的栋梁。杀害国家的栋梁,是不忠;背弃君命,是失信。这两条哪一条都是罪过,我只有自己去死了!”
于是,鉏麑撞死在赵盾家庭院的槐树上,用生命保护了一代名臣。
立君之争失败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朝政一片混乱。
这时,太子夷皋年纪还小。一些大臣认为,晋国近年来多灾多难,根本原因是国无长君。他们商议,废黜年幼的太子夷皋,而改立其他较为年长的公子。
赵盾说:“应该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君。他乐于行善而且年长,晋文公很喜欢他,而且他与秦国亲近,秦国本就是我们的友邦。立善良的人国家就会稳固,侍奉年长的人国家就会和顺,拥戴先君喜欢的人就是孝顺,结交旧日的友邦就会安定。具备这四项德行的人,祸难就必定可以缓和。”
贾季是狐偃的儿子,在朝中担任中军将。他表示:“不如立公子雍的弟弟公子乐。公子乐的母亲辰嬴受到晋怀公与晋文公两位国君的宠爱,立她的儿子,百姓必然安定。”
这个辰嬴就是晋怀公当年在秦国所娶的妻子。晋怀公逃跑后,她被秦穆公赐给了晋文公,成了晋文公的姬妾。此事在晋文公的故事里已有详细叙述。
赵盾不以为然,接着说:“辰嬴的地位卑贱,排序在九位妃子之下,她的儿子哪有什么威望可言?再说,她曾被两位国君所宠幸,这是荒淫的事。公子乐作为先君的儿子,无法求得大国的保护,远居在陈国这样的小国。母亲荒淫,儿子鄙陋,毫无威望;公子乐所居住的陈国既小又远,一旦有事,根本援救不及。怎么能安定?”
赵盾认为公子雍的母亲具有道义,儿子也有威信,便支持立公子雍。
于是,赵盾派先蔑、士会(即范武子,又称随武子、随会。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到秦国迎接公子雍。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
赵盾派人在郫地杀害公子乐。同年九月,贾季因为怨恨阳处父侵夺了自己的官位,得知阳处父在晋国无人帮助,就派杀手杀死了阳处父。赵盾因为这个缘故,废黜了贾季的官位。不久,贾季逃到了翟国。
晋灵公元年(公元前620年),秦穆公也过世了。秦穆公的夫人是穆姬,穆姬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的姐姐,所以继任的秦康公是公子雍的舅舅。
为了表示友好,秦康公对外甥公子雍说:“以前晋文公从我们秦国回晋国时,因为没有护卫,所以容易招致不测。”
于是,秦康公派出了大量的仪仗队和卫兵,共同护送公子雍回国。
为儿子夺君位
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晋襄公病危,他把独揽晋国军政大权的执政大臣赵盾召到身边,将年幼的太子夷皋托付给赵盾,让赵盾辅佐夷皋。
当时,赵盾承诺会尽心辅佐太子夷皋。不久,晋襄公病逝。
如今,夷皋的母亲穆嬴得知朝中大臣都弃自己的孩子于不顾而改立他人,并且听到公子雍正赶回国内要继承君位的消息,她心急如焚。
晋襄公像
穆嬴,是秦穆公的嫡女,晋襄公的嫡妻,太子夷皋是她唯一的儿子。晋襄公去世时,太子夷皋尚不满十岁。
穆嬴很有主见,不甘心任由晋国大臣摆布,决心尽力争取儿子的前途。她开始使用女人的斗争方式——哭闹。
穆嬴首先强调晋襄公有遗嘱在先,然后摆出嫡子优先继承的礼法,谴责赵盾等公卿、大夫们。
不仅如此,穆嬴还日夜啼哭不止,试图营造一种孤儿寡母备受欺负的舆论氛围,赵盾等人自然不敢违背礼法,尤其不敢背叛晋襄公的遗嘱。
穆嬴知道赵盾是为首的大臣,就抱着儿子到赵盾家里哭闹不止。面对穆嬴的诘问(jié wèn,意思是追问,责问,质问),赵盾也无言以对。
最终,大臣们都不堪其扰,被迫失信于公子雍,立了太子夷皋为国君,称晋灵公。
晋灵公即位后,赵盾亲自率兵阻止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卫队,打败了护送公子雍的秦军。晋国大臣先蔑和士会因此逃亡到秦国去了。
灵公再起杀心
为了拥立晋灵公做国君,赵盾打败了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并和齐、宋、卫、郑、曹、许等国,在扈邑这个地方签订了盟约,稳定了晋国的外交。
晋国忧虑士会留在秦国会有遗患,便设计派人将士会从秦国带回晋国。士会在朝中也经常与赵盾一起劝谏晋灵公。
由于第一次派杀手杀害赵盾不成,面对赵盾、士会的反复劝谏,不耐烦的晋灵公又起了杀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计划实施第二次刺杀。
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实际上已经埋伏好了士兵,准备杀掉赵盾。
晋灵公的厨师示眯明(应为提弥明)知道后,担心赵盾喝醉了起不来,就劝赵盾说:“国君赏赐臣下,只喝三杯就行了。”
示眯明想让赵盾离开,免于遭难。
赵盾已经离开,晋灵公埋伏的士兵还没有集合完毕,就先放出一条叫敖的恶狗。
示眯明为赵盾徒手杀死了这条恶狗。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有什么用呢!”可是,赵盾并不知道示眯明在暗中保护自己。
不一会儿,晋灵公指挥埋伏的士兵出来,追杀赵盾,示眯明反击晋灵公埋伏的士兵,士兵不能前进,赵盾得以逃脱。
赵盾问示眯明为什么救自己,示眯明说:“我就是当年桑树下的那个饿汉。”赵盾询问他的姓名,示眯明没有回答,隐遁而去。
原来,早年间,赵盾曾经在首山打猎,看到桑树下有一个饥饿的人。这个饥饿的人,就是示眯明。赵盾拿食物给示眯明吃,示眯明只吃了一半就不吃了。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完,示眯明回答说:“我流浪了三年,不知道母亲是否还在世,打算留给母亲吃。”赵盾认为此人有情义,就又多拿了一些饭和肉给他。
示眯明后来成为晋灵公的厨师,赵盾并不知道这个情况。机缘巧合,示眯明终于报了当年的一饭之恩。
赵盾弑君夷皋
经过这次死里逃生以后,赵盾为了避祸,开始逃亡,但没有走出晋国境内。
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赵盾的堂弟赵穿,在桃园突袭杀死了晋灵公,并且迎回赵盾。
前面讲到,晋灵公的王位完全是靠母亲穆嬴哭来的,说明晋灵公并不是好的国君人选。晋灵公在位期间,荒淫无度,奢侈残暴。因此,晋灵公被赵穿杀死,并没有引起晋国多大的动荡。
赵盾回到国都恢复身份后,迎立了公子黑臀,称晋成公。
晋成公受到赵氏一族的鼎力支持,因此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赵盾平反。而且,赵穿屡建战功,也免去死罪。
晋国太史董狐(春秋时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太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因此在国史上记载:“子为正卿,入谏不听。出亡不远,君弑,反不讨贼,则志同。志同则书重,非子而谁?故书之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并把这段记载在朝中公开传阅。
赵盾对此感到不满,对董狐说:“杀害国君的不是我,而是赵穿。我没有弑君,没有罪。”
秉笔直书的董狐说:“你贵为正卿,出走却不离开晋国境内,返朝又不杀作乱之人。杀国君的不是你,还能是谁?”
董狐指责赵盾的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赵盾是晋国大臣,一旦离开晋国国境,就表示和晋灵公断绝君臣关系,那么是谁弑君都与他无关。
董狐的做法,被后来的孔子称赞不已。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称职的史官,记载史事,不隐瞒罪过。赵盾是个好大夫,为了法纪,而背负罪名。可惜呀,如果赵盾当年出了国境,在历史上就不用背负弑君的罪名了。”
崔杼因私弑君
崔杼,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齐灵公时期,崔杼与庆封等人从即墨将被废的太子光迎回国,杀死了公子牙母子,齐灵公因此吐血身亡。太子光由此即位,称齐庄公。
照理说,齐庄公应该十分感谢支持自己的大夫崔杼,但实际上,齐庄公由于太过好色,经常与崔杼美貌的妻子幽会,还将崔杼的帽子赏赐给别人。
崔杼大怒,他借齐庄公伐晋,想与晋国合谋突袭齐庄公,但始终没有得到机会。由于齐庄公曾鞭笞(biān chī,古代的一种刑法,指用鞭子抽打犯人)过宦官贾举,贾举心存不满,于是替崔杼寻找齐庄公的漏隙。
齐庄公六年(公元前548年),莒子觐见齐庄公。齐庄公设宴款待莒子,但崔杼称自己生病,并未出席。
第二天,齐庄公来到崔府,假借探视崔杼的病情为由,实际上想探访崔杼的妻子。崔杼的妻子走进房内后,崔杼便把房门紧闭,两个人都不再出来了。看不到崔杼的妻子,齐庄公实在难忍,于是抱着柱子唱起歌来,想用歌声把崔杼的妻子引出来。
这时,宦官贾举把齐庄公的随从们都叫出了大门之外,自己则将大门反锁。崔杼的手下此时拿着武器一拥而上,准备把齐庄公打死。
齐庄公吓得跳上庭院的台子,请求众人别打他,但崔杼的手下不答应。好汉不吃眼前亏,齐庄公又想签订盟约,崔杼的手下也不答应。最后,急疯了的齐庄公请求众人让他在祖庙自杀谢罪,崔杼的手下还是不答应。
崔杼的手下说:“国君的大臣崔杼生了重病,不能亲自前来听您的命令。我们只听到捉拿好色淫乱之徒的命令,不知有其他的命令。”最后,齐庄公还是被乱棍打死了。
而此时,大臣晏婴就站在崔家家门口。
崔杼的手下问晏婴:“你也打算死吗?”
晏婴回答:“国君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去死?”
崔杼的手下接着问:“那你打算离开齐国吗?”
晏婴回答:“我有何罪?需要逃亡吗?”
崔杼的手下又问:“那你打算回家吗?”
晏婴回答:“国君都死了,我能回哪里?国君的职责是掌管国家,臣子的职责是保护国家。君主为了社稷而死,就应该跟随他死;君主为了社稷逃亡,就应该跟随他逃亡。如果君主是为了他自己而死,我又不是他的密友,为什么去担这个责任?而且有人立了君主又要将其杀死,我又怎么能跟着死呢?”
这时,崔家的大门打开了,晏婴进去之后,伏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哭完之后,一阵顿足,这才离去。
有人劝谏崔杼说,晏婴这个人是要杀掉的。崔杼说:“晏婴这个人是民众的指望,放走他才会得到民心哪。”
不久,崔杼拥立齐庄公的异母弟弟杵臼为国君,称齐景公。齐景公即位后,任命崔杼担任右相、庆封担任左相。
崔杼和庆封一手遮天,下令说:“不听从右相和左相的命令的人就得死!”
晏婴说:“我谁的话都不听,我只听忠于国君和利于国家的人的话。”
庆封想杀晏婴,但崔杼阻止他,说:“晏婴是个忠臣,放了他吧!”
那时,史官这个职位是世袭制。齐国太史在史书上记载了崔杼弑君的史实,道:“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愤怒的崔杼就把这个太史杀了。太史的弟弟继任之后,也写下同样的史实,崔杼又把这名新太史杀了。轮到太史最小的弟弟继任时,仍在史书上写道:“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依然杀了太史这个最小的弟弟。眼看无人接替太史之位,崔杼就命令太史季补缺。太史季同样记述了这件史实。崔杼摊开竹简一看,依旧是那句话。他对此也无计可施,长叹一声,只好放弃了。
词语收藏夹
知恩图报
释义:图,谋划、准备。指受恩者谋划准备以后报德于施恩人。出自《说苑·复恩》。
近义词:感恩戴德 饮水思源 感恩图报
董狐直笔
释义: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近义词:秉笔直书 直言不讳
读原典
初,盾常①田②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提弥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③三年,未知母之存不,原④遗母。”盾义⑤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⑥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啮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⑦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⑧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⑨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⑩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⑪。惜也,出疆⑫乃免。”
——《史记·晋世家》
注释
①常:通“尝”,曾经。②田:通“畋”,打猎。③宦:游宦,流浪汉。④原:愿意。⑤义:以之为义。⑥觞:本义为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⑦昆弟:同一宗族的弟弟。⑧视:传看。⑨反:同“返”。⑩书法:写史的笔法。⑪受恶:遭受罪名。⑫疆:边界。
看译注
早年间,赵盾曾经在首山打猎,看到桑树下有一个饥饿的人。这个饥饿的人,就是示眯明。赵盾拿食物给他吃,他只吃了一半。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完,示眯明回答说:“我流浪了三年,不知道母亲是否还在世,打算把剩下的一半留给母亲吃。”赵盾认为此人有情义,又多拿了一些饭和肉给他。示眯明后来成为晋灵公的厨师,赵盾不知道这个情况。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埋伏了士兵准备杀掉他。厨师示眯明知道后,担心赵盾喝醉了起不来,就劝赵盾说:“国君赏赐臣下,只喝三杯就行了。”他想让赵盾离开,免于遭难。赵盾已经离开,晋灵公埋伏的士兵还没有集合完毕,就先放出一条叫敖的恶狗。示眯明为赵盾徒手杀死了这条恶狗。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有什么用呢!”可是,赵盾并不知道示眯明在暗中保护自己。一会儿,晋灵公指挥埋伏的士兵出来,追杀赵盾,示眯明反击晋灵公埋伏的士兵,士兵不能前进,赵盾得以逃脱。赵盾问示眯明为什么救自己,示眯明说:“我就是当年桑树下那个饿汉。”赵盾询问他的姓名,他没有回答,示眯明因此隐遁而去。
赵盾于是逃亡,但没有离开晋国国境。乙丑日,赵盾的堂弟赵穿在桃园暗杀了晋灵公,迎接赵盾回来。赵盾一向受到尊敬,获得百姓的爱戴;晋灵公年少,荒淫奢侈,百姓都不归附于他,因此谋杀晋灵公很容易。赵盾恢复官位。晋国太史董狐写道“赵盾杀害了自己的国君”,并且把这项记载传阅于朝堂。赵盾说:“杀害国君的是赵穿,我没有罪。”太史说:“你是正卿,逃亡却不离开国境,回来后又不诛杀扰乱国家的人,不是你是谁?”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评价说:“董狐,是古代优秀的史官,写史的笔法不隐瞒过错。赵盾,是好大夫,为了法纪而承受恶名。可惜啊,要是他出了晋国国境就不用担此罪名了。”
说名道姓
姓氏:崔
代表人物:崔骃、崔护、崔颢、崔述、崔杼
姓氏来源: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传至齐丁公时,有嫡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兄弟叔乙。叔乙继位后,封季子卿大夫,把崔邑(今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季子后裔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发展成为今天的崔姓。崔姓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