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读史记(全八册)
- 徐菡
- 5080字
- 2020-09-10 14:42:48
卧薪尝胆吞吴——越王勾践、范蠡的故事
人物小传
人物:姒鸠浅
别称:勾践、菼执
生卒: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
故乡:春秋时期越国(今浙江绍兴)
历史地位: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经历:越王勾践,本名鸠浅,是夏禹的后裔,越王允常的儿子。公元前496年,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之战中,勾践大败吴国军队。公元前494年,在夫椒之战中,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被迫求和。勾践被滞留于吴国,三年后被释放回国。返国后开始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逐渐恢复越国国力。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举吴国全国之力参加黄池之会,勾践趁机起兵攻吴,大败吴军。夫差不得不与勾践议和。公元前478年,勾践再次起兵攻打吴国,大败吴军主力。公元前473年,勾践攻破吴国都城,夫差自刎而亡。越王勾践灭吴,成为霸主。
忍辱偷生
越王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
勾践的父亲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
越王勾践任用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人。春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蠡,lǐ)、文种等贤臣,越国国力逐渐恢复。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心中记挂着父亲阖闾临终前的遗言,日夜不停地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为的是攻打越国,为父亲报仇雪恨。
越王勾践得知此事之后,心情十分复杂,思来想去,他打算先发制人,趁吴国还没有攻打越国之前,事先挑起战争,以取得先机。
范蠡听闻后,力劝勾践不要冲动。范蠡说:“请大王不要轻举妄动。战争是不祥之物,主动挑起战争违背人道。非要到战场上去比拼胜负实属下下策。暗中发动战争,动用杀人凶器,不顾后果地采取下下策,这些是上天绝对禁止的,谁这样做谁就会失败。”
范蠡像
越王勾践执意不从,一心出兵。果不其然,如范蠡所料,勾践在会稽山被吴军大败。会稽是越国国都,此乃奇耻大辱!
勾践这才醒悟过来,对范蠡说:“当初没有听从你的劝谏,现在落到如此田地,该如何是好啊?”
范蠡说:“如果大王希望保持国家的强盛,就必须效法天道,不能自满;如果大王希望扭转现在的情势,就必须谦卑妥协;如果大王希望有所成就,就必须因地制宜。”
范蠡还劝谏勾践,此时要答应吴国的任何条件,以保全性命。范蠡说:“大王现在要十分谦卑,话语恳切,用厚礼赠予吴王来求饶命,如果还不答应,就自己去给他当奴隶。”
这次,越王勾践完全按照范蠡的意见行事。
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派大臣文种去吴国向吴王夫差求和。文种一路跪着匍匐到吴王夫差的脚下,磕着头说:“大王,您的败军之臣勾践愿意做您的奴隶,他的夫人愿意做您的婢女。”
吴王夫差见状,几乎就要同意了,这时伍子胥出来却百般阻挠。
勾践以为没有了活路,打算杀死妻儿,断己后路,与夫差决一死战。
文种劝谏勾践,说:“听说吴国太宰伯嚭十分贪财,我们可以收买他,来离间夫差和伍子胥。”
于是,勾践就让文种带着美女和宝物去贿赂伯嚭,伯嚭果真接受了,并向吴王夫差进了谗言,使吴国接受了越国的议和,越国成为吴国的属国。
勾践来到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坟边的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就这样过了三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了。
卧薪尝胆
历经艰辛苦难,越王勾践终于返回自己的国土。
回国后,他时刻不忘在吴国受辱的情景。自此以后,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次吃饭前都要舔一舔苦胆,尝尝苦味,借以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
越王勾践还放下君王的架子,身着粗布,顿顿粝食(lì shí,粗劣的饭食),亲自下田与百姓一起耕田播种。
当初,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的时候,曾经悲伤地叹道:“难道这就是我的末日了吗?”
文种劝谏勾践说:“商汤也曾被关押于夏台,周文王也曾被囚禁于羑里,晋文公也曾流亡十九年,齐桓公也曾逃难于莒国,最后他们都为王称霸了,谁能说您今天的遭遇不是一件好事呢?”
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为吴王夫差轧草喂马,受尽屈辱。待回到越国之后,勾践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耻。
勾践吃的肉,不比其他人多;穿的衣服,不比其他人美观;放下架子,尊重贤人,救济贫苦,抚恤死伤,得到了百姓的赞扬和拥戴。
勾践打算将治国理政的大权交给范蠡,谁知范蠡推辞不受,说:“带兵打仗,文种不如我;安定国家,我不如文种。”范蠡推荐由文种来安抚百姓,治理国家。
于是,勾践听从了范蠡的意见,让文种治理国家,而让范蠡去吴国谈判并留下当人质。两年之后,范蠡从吴国回到了越国。
在治理国家方面,勾践听从范蠡“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国策,采纳了范蠡老师计然的许多计策,用来发展经济,积蓄实力。同时,勾践还与齐、晋、楚等大国发展友好关系,十年后,越国国力恢复,走上了国富民强之路。
在这段时间,吴王夫差连年对外征战,一心想与齐、晋等大国一较高下,国力日益衰弱。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使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并设计让吴王杀害了伍子胥。
灭吴称霸
吴国相国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之后,又过了几年,越王勾践问范蠡:“我听说,吴王夫差已经将伍子胥赐死了,吴王的身边都是一些奸佞小人,现在可以发兵攻打他了吗?”
范蠡说:“不行,现在还不是时候。”
来年春天,吴王夫差举全国之力,参加黄池会盟。吴国军队中的精锐士兵都被吴王带走了,只留下一些较弱的士兵陪着吴国太子留守。
勾践于是又问范蠡:“这场仗现在能打了吗?”
范蠡说:“现在可以了。”
勾践很高兴,终于可以复仇了。他调集了精兵强将,大举偷袭吴国,杀死了吴国太子。
此时,吴王夫差正在黄池会盟,担心会对吴国不利,就全面封锁了这个消息。盟约签订完毕,夫差赶紧带着厚礼向勾践求和。
勾践分析此时还无法一举消灭吴国,于是顺水推舟,答应了议和的请求。
四年之后,越王勾践再次举兵,大败吴军。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将吴王夫差逼上了姑苏山。
夫差没有办法,只好派使臣脱掉衣服跪着前行,向勾践哀求,希望越国能饶恕吴国。
勾践见状,于心不忍,打算答应这一请求。
但是范蠡极力阻止,说:“当年在会稽,那是老天爷要把越国送给吴国,而吴国放弃了。现在,老天爷要把吴国送给越国,我们怎么能违背天命呢?况且,大王您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这二十二年的辛苦又是为了什么呢?老天爷送给你的东西,您不接受,以后会倒霉的!您可不要忘记当年在会稽的耻辱呀!”
越王台,位于绍兴市区卧龙山(府山)东南麓,状如城楼,系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
范蠡的这番话让勾践犹豫了。
最后,勾践把夫差从吴国国都流放到一个小地方去了,只给了他百户人家。
夫差因此自杀,死前用白布蒙住脸,说:“我实在没有面目下到黄泉去见伍子胥呀!”
灭吴之后,勾践继续向北方发展,与齐国、晋国会盟,达成友好关系,并尊奉周天子。
当时的天子周元王命人赐勾践胙肉,承认越国是华夏诸侯的“伯”(霸主)。
勾践率军离开徐州后,将淮河流域的土地送给了楚国,又将吴国之前霸占的宋国土地还给了宋国,还将泗水东边的土地送给了鲁国。各国诸侯喜不自禁,都来庆贺越王当上了霸主。
鸟尽弓藏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灭吴称霸后,立刻离开了越国。
要知道,大夫范蠡在勾践成为一方霸主后,被封为了上将军,荣耀可谓到达了顶峰。可他为什么要急流勇退呢?
文种是他的好朋友,患难与共,他到齐国后写了一封信给文种,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意思就是说:飞鸟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猎狗就会被煮掉。越王为人阴险,工于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你为什么还不赶快离开呢?
这是患难之交的肺腑之言啊!看完信后,文种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未能逃脱被越王赐死的命运。
而范蠡却早早料到这一点,不得不说,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啊!
当时,范蠡写了一封信向勾践请辞:“我听说,君主有忧,臣子就应分忧;君主受辱,臣子就应赴死。从前大王您在会稽山受到了羞辱,我并没有赴死,是为了今天复仇的大业。现在我们已经洗刷了前耻,我请求领罪,让我赴死。”
勾践不同意,说:“我要将越国与你分享。你若不接受,我就要惩罚你!”
范蠡回答:“大王您根据法律办事,而我根据志趣行事。”心意已决的范蠡收拾了一些细软,私下跟他的亲信随从乘船出海,再也没有回到越国。
为了表彰范蠡,勾践下令把会稽山封为范蠡的采邑(指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地”“封邑”“食邑”)
鸱夷子皮
范蠡四处流浪,辗转到了齐国,隐姓埋名,自称是“鸱夷子皮”(原指古代牛皮做的酒器,伸缩自如,即酒囊皮子,看似粗俗,实则蕴含能屈能伸,包罗万象、吞吐天地之意。鸱,chī)。
范蠡一家人在海边定居了。他们每天辛苦劳作,又是捕鱼,又是晒盐,不久就攒下了数千万的资产。
范蠡为人十分豁达,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很快,他的贤明就被齐国人知道了。齐王很赏识他,想让他担任齐国的相国,管理政务。
一段时间后,范蠡感叹说:“一个人做官做到了相国,治家能积攒下千金,这对于一介布衣而言,已经到了极致。长期保有尊名,恐怕不祥。”
于是,仅仅过了三年安稳日子,范蠡再次急流勇退。他向齐王辞去相国一职,散尽了千万家财,迁徙到了宋国陶邑。
范蠡认为陶邑位于“天下之中”,是最佳的经商之地。他谨记老师计然的教诲,用以治产投资。没过多久,他又成为一方巨富,自号陶朱公。
范蠡祠:位于浙江诸暨,主要以范蠡军事政治才能和商业才能及生平业绩为主要展示内容,以其他相关人文故事为衬托
陶朱公的声名由此传遍天下。当人们谈论起富有之人时,都用“陶朱公”来代替。
读原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①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②。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③齐为鸱夷子皮,之④陶⑤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⑥积居⑦,与时逐⑧而不责于人⑨。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⑩。十九年之中三致⑪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⑫。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⑬业而息⑭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史记·货殖列传》
注释
①喟然:kuì rán,形容叹气的样子。②得意:实现愿望。③适:到。④之:到。⑤陶:陶邑。⑥治产:经营资产。⑦积居:囤积货物。⑧与时逐:把握时机。⑨不责于人:不坑害人。⑩任时:把握时机。⑪致:获得。⑫疏昆弟:远房的兄弟。疏,远。⑬修:整治。⑭息:繁衍,滋长。
看译注
范蠡已经一雪了会稽之耻,于是感慨地说:“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愿望。既然计然的策略用于国政有效,那么我打算用于治家。”于是,范蠡乘坐扁舟,漂泊于江湖之上,改名换姓,到了齐国就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就叫朱公。朱公认为,陶邑是天下的中心,四方诸侯通达,是天下货物交易的场所。于是,朱公治理产业,囤积货物,把握商机,不坑害人。所以,善于打理生意的人,能够选择人才而抓住有利时机。在十九年中,三次将财产累积到千金,再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的兄弟。这就是所谓的“富有而爱好施行其仁德”的人。后来,朱公年纪大了,将家业交给了子孙,其子孙治理家业,繁衍不息,累积到了巨万的家产。所以,人们谈起富有的人时,都会称其为“陶朱公”。
词语收藏夹
卧薪尝胆
释义: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
近义词: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发奋图强 宵衣旰食
兔死狗烹
释义: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为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讽刺用语。
近义词:卸磨杀驴 鸟尽弓藏 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
慧言慧语
1.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坐了人家的车子,心中就要考虑人家的患难;穿了人家给的衣服,就要怀揣着人家的忧愁;吃了人家给的东西,就要忠心为人家做事。
2.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译文:上天赐予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受灾祸。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商君列传》
译文: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
5.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善于用兵打仗的将领,不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以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