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印度正在经历巨变吗?她会沿着贫富差距悬殊的老路走下去吗?她会在时隔25年之后开启真正的改革吗?我们如何认识“金砖国家”中的这一重要新兴市场?有“商人外交家”之称的纳伦德拉·莫迪将在捍卫印度洋经济圈的同时,如何回应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的新规划?美国高盛集团预测的“莫迪时代”真的会让印度在2016年的GDP增速超越中国,成为经济增长方面的“亚洲速度”的新代表吗?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印度崛起”这一全球性话题。

而要因应“印度崛起”的讨论,我们需要在细节上重新审视这个印度洋沿岸的核心力量。印度无疑是神奇的国度,更是在历史中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矛盾综合体。在种姓制度的影响下,她的经济从赤贫到奢华,有着双色的光谱;信仰上则呈现多种宗教的虔诚与敌对、互动与敌视,从而带来令西洋探险家和欧美殖民者为之目眩痴迷的南亚次大陆文化,在前现代领一时之风骚。就地理区位、地缘政治和自然气候而言,印度既是向外延展的商业要道、军事要冲,又有力避大规模冲击的自然条件。17世纪席卷全球的小冰期与腐败的内政外交一道开启致命的“协同增效作用”,打开潘多拉魔盒:革命、旱灾、饥馑、战争、弑君,于斯时频繁上演,仿佛末世来临。但处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莫卧儿王朝则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以捱过危机,较少受到损害。自18世纪迄今的印度,追寻现代性,寻求自身在世界体系中的一席之地。

如今印度拥有12亿人口,与中国有长达2000公里的边境线。根据2014年世界银行的估算,就购买力平价而论,她以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不止如此,其南部海疆乃重要的国际航道,东部领土安达曼—尼克巴群岛则掌控马六甲海峡的西大门;作为国际物流中枢,承担全球近一半的集装箱货运和70%的石油产品运输。凡此种种,让我们必须重视和重估印度在亚洲乃至全球所扮演的政治和经济角色。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促使下,《商业周刊/中文版》分别从全球经济、公司产业、政治政策、科技、金融、商业人物、特写、生活方式等角度,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呈现时代大局中的“微观印度”,以期中国读者能够因着自身之需要,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对自身的业务有所助益。现在我们从几十篇文章中萃取最能深度呈现当代印度多重面相的13篇,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