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参加工作之前,叶锦秋以为朝九晚六是职场的生物钟,却没想到她将要经历的职场生活中,朝九晚六是不存在的,朝六晚九还差不多。杀红了眼的企业家们总是鼓吹“高速公路上换轮胎”,要快速成长,就要高速运转,落到个人身上,这铁律当然也适用。
时光像一根鞭子,人像一个陀螺,鞭子高高地扬起,又重重地打下,人转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叶锦秋就在朝六晚九的拼搏中付出着,收获着,进化成社会人的模样。
这五年很长,长到所有悲欢都像被溅上了水的钢笔字,模模糊糊;这五年又太短,短到她明明已经27岁,却总还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这是指,22岁那样的年轻。
第1章“下嫁”意朗
P大和T大是本国最好的两所大学,谁都不会知道TP的学生毕业找工作也充满了焦灼,除了他们自己。按理说,从国内最好的大学毕业,找个工作还不轻而易举吗?那么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一年消化几千个学生还不容易?
这事得这么看,首先,这群人心气高,不是随便什么单位他们都愿意去,不找名头响的公司要个薪水高的岗位,无颜还乡见父老;其次,不是每个TP毕业生都优秀到让各单位趋之若鹜,说白了资质愚钝或投机取巧的人多了去了。——这话也就TP人能说,别的学校的人要敢说,那就是酸,他们自己说了,那才叫谦虚、自嘲。
总之,单位想花最少的钱找最好的人,毕业生想以自己的既定水平够上最好的工作,都揣着心思呢。最后,最好的学生获得名利双收的工作机会,最差的学生找得到工作就挺不错了,没名气、工资低就都罢了;中间这层有意思,名利不可兼顾,有的选择了名单位低薪资,有的就选择愿花大价钱的小公司,叶锦秋就是其中一员。
整个秋招,叶锦秋的简历投给过外企第一梯队、国企第一梯队、互联网第一梯队、房地产第一梯队,经历了简历关、笔试关、性格测试关、单面关、群面关不同关卡的失败,又继续投外企第二梯队、国企第二梯队、互联网第二梯队,在不同的关卡经历又一轮落败。她只记得在第一梯队某个巨无霸公司,她和一位好朋友一天走过全套4轮面试,终面完了两人一对,问题都差不多,回答也差不多,可是最后好朋友通过了,她没有通过。来不及抱怨,因为求职季早就教会她“没有绝对的公平”,她只有继续把自己抛回校招的汪洋大海里,继续奋力地游啊游,希望在天黑之前快点找到陆地可以上岸。
实际上早在秋招开始之前她已经拥有一艘船,属于名单位低薪资那一型,但工作地点在京城,那些年京城雾霾可怖,加上父母下了死命令让她回南方,叶锦秋只好决绝地扎进海里,游向别处。最后没有找到大陆,但有一个南方小岛向她伸来橄榄枝,她于是二话不说先上了岸,因为黑夜的压迫实在煎熬。这个小岛,就是叶锦秋毕业后入职的意朗物流。那一年,意朗第一次进行校招,并且只针对T大P大两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中关村一个五星级酒店,宣讲会、笔试、面试环节一条龙,参加的学生人数约摸50,共录得10人。其实录取率原本远高于20%,只是有些人拒绝了这枝叶尚稚的橄榄枝。
叶锦秋早去过许多顶尖公司的宣讲会,顶尖公司极受学校欢迎,可以进到校园里用最好的会议厅,可以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发布宣讲会信息,宣讲会当天优雅亲和的企业高管带着人模狗样的校友员工出场,就像富商巨贾带儿子与官家小姐相看,双方门庭相当,宴会也办得风光无限。意朗则是一般商人家庭,官家小姐私自相见,连父母都未曾告知。最终打动小姐的,是意朗的魄力和潜力。“别的穷小子看都不敢看我一眼,他竟敢上门提亲,聘礼也备足;虽则眼前他家生意小,但当朝巨富已放出风声来要帮衬他,假以时日,扶摇直上未可知。既然豪门攀不上,潜力股不失为好选择。”这就是叶小姐的心里话。
潜力股归潜力股,民营物流企业一直鲜有TP人的踪影,最多也只是战略部门或投资部门通过社招途径揽得TP学历背景人士,校招行程极少踏足TP。这其中的原因,一是早些年物流的门槛实在太低,用不着TP学识,二是行业利润率实在不高,无法给新人太高的薪水,即便行业顶尖的待遇,对TP学生来说也不过尔尔。概括而言即“不需要”加之“要不起”。
意朗当时的发展如日中天,但也远不及行业龙头,龙头都不敢招惹的官家小姐,意朗偏要去招惹,除了确实渴求一个贤内助,恐怕也是虚荣心作祟。求贤若渴可以理解为野心下的布局,而求TP若渴,恐怕有点作秀的成分在。只是当时叶锦秋眼里只有意朗的万钧魄力和锦绣前程,看不出一点背后的阴影。
在本国,名校的金字招牌一向好使,这本身是符合逻辑的——国家拿高考这个大筛子早把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筛了一遍,单位当然懒得再从筛了一遍的米粒里去找豆子。但对于这种TP迷信,叶锦秋向来抱着鄙夷,尽管她的P大校友身份决定了她是这一迷信的既得利益者。单这一次选择意朗,她的鄙夷暂时缺席,大概是因为既得利益足够大,堵住了她的嘴。
拿到offer后,叶锦秋赶紧向家人和男友报了喜,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倒是她自己心里七上八下。意朗这个公司实在太名不见经传了,物流这个行业也压根跟她八竿子打不着,什么魄力和潜力,该不会是她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吧?叶锦秋心里好一顿打鼓,把offer看了好几遍,直看到白纸黑字写的薪资数额都变得扭曲。她急急地约了齐梁韵,把这一季的兵荒马乱从头到尾绘声绘色都讲给她。
大学四年,叶锦秋的知识文化并没有太多实质上的突破,毕竟她最喜欢的课程是散打。她从P大学到的,不是某些知识点和具体的学术观点,而是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经历,大人物大场面都见过了,以后到什么高规格场合心里都不怵。除了这些,她从P大带走的,是金子般的友谊和爱情——男友一人,闺蜜数位,还有一个特别的齐梁韵,齐梁韵比叶锦秋大6岁,是叶锦秋同乡师兄的实验室师兄的女朋友。
“姐姐,你的名字……是因为你是南京人?还是因为你爸爸姓齐你妈妈姓梁?”第一次见面,师兄为她们做了介绍之后,叶锦秋第一句话是一个选择疑问句。
齐梁韵愣住了,眼睛里燃烧着惊奇和佩服,“这是一个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是——全选。锦秋,你怎么这么……聪明!”她本来想说“有文化”,但那等于同时也夸了给自己起名字的父母,只好改口称赞锦秋“聪明”。
“齐、梁是南朝四个朝代中的两个,南朝的都城都在南京嘛。”叶锦秋笑嘻嘻地给两位师兄解释,又进一步阐述,“如果只是姓氏组合起来,那也没什么了不得的,姐姐家里是因为这个历史起的这个名字,起名字的人真有文化!”
齐梁韵大笑,这个小妹妹说着把自己也夸了。
叶锦秋又突然问,“东南大学校歌有一句‘齐梁遗韵在’,姐姐,你家里跟东南大学不会也有什么渊源吧?”
齐梁韵完全呆了,这个大一的小姑娘,涉猎这么广?“确实有渊源,我就是东大职工子弟。不过我出生可比东大校歌诞生早了十好几年。”
就这样,在同龄闺蜜以外,叶锦秋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大朋友。小时候算命先生告诉她爸妈,她命里缺个姐姐,可以寻个结拜姐姐,大有裨益于她此后的人生。她并不信命,但她知道若有哥哥姐姐指点迷津,定好过单打独斗,算命先生们所说,往往不是命理,而是包装过后的普世真理。
叶锦秋在家中排行老大,父母见的世面又有限,她习惯了自己做决定,高中去哪个学校,文理分科怎么选,大学去哪个学校,选什么专业,参加什么社团,和什么样的人谈恋爱,她永远自己掌握生杀大权。她铁了心要从商学院转到新闻传播学院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人提出反对,这个人就是齐梁韵。
齐梁韵提出新闻传媒行业需要很综合的知识面,想从事这个行业不一定要读这个专业,跨行人才更有优势。她不是没有资格说这个话,因为她学的正是新闻传媒,在凤凰网当记者,干的正是这一行。当时齐梁韵隔几天就会回学校见读博的男友,也去旁听新闻传播学院的课充电,身在商科心在文科的叶锦秋也跟着听了好几回,孰料这勾起了锦秋心底里的梦,加之商学院的高难度数学课程正把她的自尊心轰得七零八落,所有不学数学的学院都变得和蔼可亲起来。她承认姐姐说的话不无道理,但她不能置自己的梦想于不顾,只有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到极致,何必为了那几个臭钱随波逐流呢?齐梁韵看着慷慨激昂的叶锦秋,就像民智开化的民众看着政客,心里明镜似的:围绕自己的立场搜罗一堆论据的那一套,我还不清楚吗?倘若此刻你需要反着说,你也能找到一堆理由,继续振振有词。
直谏无效,只有先顺着她来,徐徐图之,反正转专业要到大二才能操作。齐梁韵于是劝叶锦秋多参加一些新闻传媒相关的社团,暑假先到媒体去实习。她没说出口的是,年轻人的想法一天三变,“干一行恨一行”常有发生,这会儿把人人羡慕的香饽饽扔掉,后悔了可没法从地上捡回来吃,真要觉得自己喜欢那青菜叶子,一定要试试天天吃受不受得了,如果受不了,还是老老实实捧好香饽饽。
P大有青年报、新传社、新闻网三家主要媒体,叶锦秋的初恋男友在青年报,社团死对头在新传社,她只好去了新闻网。报道论坛活动,采访学界名师,写各类稿件,叶锦秋很是如鱼得水了一阵儿。但暑假在某媒体网站当了一个月的实习编辑,她就改变主意了,青菜实在太寡淡,少盐也少油……
齐梁韵不动声色,再没有提过这事,但叶锦秋心里已经给她盖上了“军师认证”的大红章,往后再做什么大决定,都愿意听听韵姐儿怎么说。
“秋秋,我一向很欣赏你的勇敢。做选择的时候没人能左右你,结果的好坏你也都一力承担。”齐梁韵认真道,“P大商科毕业生是选金融的多,但你选择物流行业,也未必就是错。如果单以收入论英雄,不同行业只要做到头部单位的高管,年薪都是那么高;如果论成就感和幸福感,投行精英相比乡村教师也没有绝对的优势。”
叶锦秋捣蒜似的点完头,又摇头,“韵姐姐,你这些话真是滴水不漏,政治正确,圆咕隆咚,全是废话。”
齐梁韵知道锦秋跟她说话直来直去,也不生气,“以前泼你冷水,你甩甩头发就开干了,这次给你一杯热茶你倒不敢喝了?”
叶锦秋确实害怕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眼下没人拦着她,没有逆反心理壮胆,反而不踏实,齐梁韵还说了些什么,她只觉得耳边嗡嗡,没有听进去。
“不管你选择什么行业,你要做的只有投入,努力做到无愧于心。成为一个社会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是真正的成年。我只希望你不要在做砸了的时候退出,要在做好了之后才能华丽转身……”
叶锦秋的忐忑一直持续到她获知TP一共有10人接受了意朗的offer,其中有一位她还认识,是修了她们学院管理双学位的一个心理系男生,好了,总不至于大家都眼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