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亦称经济循环和商业循环,它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现代经济分析中,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1.衰退

衰退是周期波峰过去,经济开始向下滑坡。根据美国的情况,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季下降,即进入衰退时期。在衰退期间,需求萎缩,从而生产和就业下降。就业下降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又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利润也随着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在繁荣时期经济情况看好时所进行的投资,现在已变得无利可图了,投资急剧降至最低水平。衰退情节严重时,大量生产能力闲置起来,磨损设备暂不需添补重置,就可应付生产的需要。

2.萧条

萧条是经济周期接近低谷部分。其特点是:劳动力失业率高,公众消费水平下降,企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存货积压,利润低甚至亏损,企业对前景缺乏信心,不愿冒新投资的风险。

3.复苏

当复苏开始时,也就是已经到了周期的最低点。促使复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大批机器过多年磨损需要更换,存货减少需要补充,企业定单增加;就业、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增加了,生产销售增加以后,利润随着增加。经济前景看好,投资的乐观主义代替了萧条时的悲观主义。由于需求增加,生产的顺利扩大基本上是由萧条时闲置的生产能力和解雇后又返回工厂的工人所完成的。

4.繁荣

繁荣是周期的波峰。在繁荣时期,现有生产设备业已充分利用。劳动力,特别是技术熟练劳动力已感缺乏。主要原材料也开始感到供应不足。由于这些原因,增产的困难越来越大。这时只有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才能扩大产量。投资建设需要时间,生产的增加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价格不断上涨,生产要素需求的急剧增长促使要素成本上升,但由于商品价格也同时上涨,企业生产仍有较为丰厚利润可图。由于经济前景看好,投资量可能超过现有销售水平。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N·康德拉季耶夫发表《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书,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长波理论”。认为经济中有一种平均长度约为50年左右的长期循环。

2.朱格拉周期

朱格拉认为经济中存在一个长度约为9~10年的经济周期。以后熊彼特把这种周期称为中周期,或朱格拉周期。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则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并重新分析了美国1795~1937年的统计资料,认为这些年间共有17个朱格拉周期,其平均长度为8.35年。

3.基钦周期

约瑟夫·基钦提出了经济周期实际包括大周期和小周期两种周期的观点。小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约40个月),而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熊彼特把这种约40个月的周期称为短周期或称基钦周期。

需特别加以说明的是,熊彼特对前三种经济周期作了高度综合与概括。他认为前三种周期尽管划分方法不一样,但并不矛盾。每个长周期中套有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中套有短周期。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熊彼特还把不同的技术创新与不同的周期联系起来,以三次重大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8世纪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周期,从1842~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周期,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

4.库兹涅茨周期

S·库兹涅茨是美国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和增长都颇有研究,他在1930年出版的《生产和价格的长期变动》中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1866~1925年53种商品的历史统计资料,认为经济中存在着长度为15~25年不等长期波动。这种波动在美国的许多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在建筑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库兹涅茨周期又被称为“建筑业周期”。他把1873年、1890年和1913年作为这种周期的顶点,而1878年和1896年则是谷底。在研究建筑业时,库兹涅茨还分析了人口、资本形成、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他因素。

三、经济周期的外生成因

1.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的。

2.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是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彼特提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地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的出现。

总之,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地出现,从而必然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3.政治性周期理论

外因经济周期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1)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2)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3)政治家喜欢连选连任。

四、经济周期的内生成因

1.纯货币理论

该理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极端地认为,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货币主义者在分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时,几乎一脉相承地接受了霍特里的观点。但应该明确肯定的是,把经济周期性循环唯一地归结为货币信用扩张与收缩是欠妥的。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而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连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小试牛刀 1.库兹涅茨周期又被称为( )

A.产业周期 B.行业周期 C.建筑业周期 D.钢铁业周期

2.根据太阳黑子理论,经济周期的外生成因是( )

A.农业的产量变化 B.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

C.政治性周期 D.科学技术的创新

【解析】1.C 库兹涅茨认为经济中存在着长度为15~25年不等长期波动。这种波动在美国的许多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在建筑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库兹涅茨周期又被称为“建筑业周期”。

2.B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