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马援“马革裹尸”

马援(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在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马援12岁时,父亲去世。马援“少有大志”,要到边郡去种田放牧。但没等他起身,哥哥马况去世,马援留在家中,为哥哥守孝一年。一年中,他没有离开过马况的墓地,对守寡的嫂嫂非常敬重,不整肃衣冠从不踏进家门。

马援曾种田放牧,过着转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但胸中之志并未稍减。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对田牧所得,马援慨然长叹,说:“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遂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则只穿着老羊皮旧衣服,过着清简的生活。

建武十一年(35年)夏天,光武帝任命马援为陇西郡郡守。马援一上任,便整顿兵马,派步骑三千人出征。先在临洮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获马牛羊一万多头,迫使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风归降。当时,羌族各个部落还有几万人在浩亹占据要隘进行抵抗,马援和扬武将军马成率兵进击,羌人将其家小和粮草辎重聚集起来在允吾谷阻挡汉军。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袭击羌人营地,羌人见汉军突如其来,惊慌失措,远远地逃入唐翼谷中。马援挥师追击,此战,马援身先士卒,飞箭将其腿肚子都射穿了。光武帝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慰问,并赐给他牛羊数千头。但马援仍像往常一样,又把这些都分给了部下,自己一点不留。

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建武二十年(44年)秋,马援率部南征交趾凯旋京城,他在人们为他庆功的宴席上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北部侵扰,我想请求去讨伐。男儿应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回来安葬,哪能睡在床上守着妻子儿女呢?”这便是成语“马革裹尸”的来历。

马援果然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诺言。建武二十四年(48年),62岁的马援又请缨远征,次年战死疆场,却蒙冤获罪,尸体草草运回掩埋。他妻子和侄子马严六次向皇帝上奏章申冤,马援才得以正式下葬。

马援南征交趾时,在前线听说侄儿马严、马敦到处乱发议论,讥刺别人,而且跟一些轻狂不羁的人物结交往来,便写信劝诫他们。信中说: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他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即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即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马援“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奋斗精神和崇尚清简,以及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情操,流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