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前言 创业经营不仅需要互联网思维还需要法律思维

自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建立创投引导基金,推动“互联网+”行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促进“双创”的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正在席卷神州大地。

在“互联网+”背景下,创业者们热情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的技术和精神,重新审视用户、产品、营销、创新以及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积极寻找创业机会。如何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行业,已成为创业者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时下,“互联网思维”不仅是创业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是全社会的超级热词。这是因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已经全方位并正在继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产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结构。因此,人们学习、讨论互联网思维非常有意义。

创业就像走在一条长长的道路上,往往只有少数创业者才能到达目的地。据统计,发达国家中创业的失败率高达70%,而服务行业的开店创业者5年内的失败率更是高达95%。许多创业企业的失败,并非因为其缺乏互联网思维或者市场潜力,而是未处理好创业创新的合法性问题,利益相关者、政府和一般公众在既存的社会规范和制度框架下对其的接受程度不高。在法制日趋完备的今天,法律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创业者从申请企业注册登记开始,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法律事务,比如注册企业、雇佣员工、购买设备材料、销售产品、分红、招商引资、解散清算等等。在法治社会里,创业不仅需要互联网思维,还需要法律思维,如同人需要双腿,才能顺利到达成功彼岸。

所谓法律思维,就是像律师一样思考(Thinking Like A Lawyer),是依循法治精神,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和法律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性思维。简言之,法律思维就是根据法律进行思考。

法律思维不是简单地背诵法律条文。实际上,任何一位律师或法官都不是靠背诵法律条文成为法律专业人士的,而是依靠训练有素的法律思维。因为法律条文多如牛毛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动,即使法学博士也不可能学完全部法律,但是只要他具备了法律思维的能力,他就能够应付各种复杂和新型的法律问题。

因此,本书的重点不是向创业者介绍有关法律条文,而是着重于阐述创业者如何训练法律思维、如何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法律资源达成战略目标。对企业而言,法律不仅是经济行为规范,还是一种经营资源,一种博弈工具,一种竞争武器。具备法律思维,可以充分利用法律资源,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本书共分绪论与上、中、下三编。绪论主要阐述法律思维的意义及如何进行一般的法律思维。上编具体阐述创建事业的法律思维,包括选择创业形式,进行创业融资、出资以及设计股权架构、治理结构和商业模式。中编具体阐述企业运营的法律思维,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以及防范经营风险。下编具体阐述事业传承的法律思维,包括事业与财富传承以及企业解散清算。

本书无意将创业者及企业家培养成法律专业人士。因为凡事皆有度。创业者及企业家只要具有一般法律思维能力,能够敏锐识别创业及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及其法律风险,必要时咨询律师,进而作出决策即可。律师虽然拥有专业级的法律思维能力,但从来没有一位知名的成功企业家出身于律师。收益和机遇往往与风险相伴,而律师视风险为畏途,拒绝一切风险,也就把机遇拒之于门外,注定不适合经商。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依法经营是事业长盛不衰的基础。改革开放初期,虽然不乏随波逐流靠打“擦边球”,“钻空子”谋求发展机会的企业,但是这种做法已不能适应依法治国的新常态。新一代的创业者必须坚持法律思维,走正道。一个坚持法律思维、走正道的企业家,必将赢得安全、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收获圆满人生。

特别提示:本书中任何观点和意见,都不构成读者朋友作出重要决策的正式法律意见。如要作出相关法律决策,最好事先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本书参考了许多国内外学者、实务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此深表谢意。由于个人才疏学浅,本书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让法律思维方式更加普及。

郭春宏谨识

2015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