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驱动区域转型升级的逻辑与江苏实践研究
- 陈晓雪
- 4608字
- 2020-06-25 07:26:26
第三节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环境与趋势
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内外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开放型经济已成功实现了两次战略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下,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步衰减,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因此,苏南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
1. 时代变了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的全球性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对于每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参与全球性的竞争是无法避免的选择。那些传统制造企业多是从事为大企业配套的零部件制造,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产品价格年年下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亏损,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企业只有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一条路可走。由此,经济全球化从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到了创新全球化。
2. 主题变了
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相结合条件下,“中国制造”需要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后金融危机时代带来的国际治理体系转换和国际秩序重构仍然在持续,以互联网、大数据等电子信息技术及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为中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处于孕育期,以能源及气候变化为推动因素的绿色工业革命进入黎明期和发动期,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的创新人才资源跨界整合、全球流动的新浪潮正在形成。技术和产业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继续扩散和转移,必将推动创新呈现簇群式发展,催生全新的产业和产业链。
3. 格局变了
在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全球治理结构与国际经济新秩序变了,中国从国际游戏规则的接受者、挑战者逐步到主导者,全球城市分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及重心向中国双重位移过程中,伴随国际产业分工及全球城市分工体系结构变迁,全球产业版图及创新地图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按照价值链高端走向价值链低端的规律,向全球其他地区或城市进行制造业布局,形成“大脑”“躯干”与“四肢”的城市分工体系。如今,一些工业城市的中心化地位趋降,一批创新型城市有望成为全球产业版图的新兴尖峰,但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地区层面的资源角逐、要素抢占、竞争层级不断提升,迫切需要通过组织创新加快成为全球创新高地或区域创新中心。
4. 战略变了
在新常态条件下,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内生动力、以“一带一路”布局全球战略,加快实现创新驱动,打造中国经济增长升级版。就国内发展而言,在第一个改革开放30年,主要是体制外增量培育、盘活带动体制内存量,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代表了将新经济、将增量培育置于战略高度,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将增量培育作为战略重点;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是首次“有所作为”地加紧布局全球战略。产业的发展动力一定是创业创新,而产能的释放主要是抢占全球市场。在新条件下,就是需要从商品输出主体到资本输出主导、从以大宗要素资源输入到高端创新资源输入、从承接产业转移与服务外包到强化高端链接及国际合作、从跟随适应创新到原创引领创新、从区际竞争为代表的资源条块分割到全球资源配置、从被动适应参与到积极主导组织。
5. 社会的重视与支持程度变了
从社会现实情况看,没有政治意识的经济体是很难得到快速发展的,特别是在一个“讲政治”的大环境里更是如此。政府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强调程度,以及为此所提供的政策优惠与支持程度,将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对创新的重视达到空前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要深入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和,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近年来,苏南地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如今,政府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进程。
(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内部环境
1. 依靠资源投入已面临发展瓶颈
当前,江苏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步衰减,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首先,江苏土地开发强度过大,部分地区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比重超过25%,远高于日本的8.5%、德国的13%、荷兰的12.8%。在江苏,民营企业居多,但由于布局分散,规模小,大面积的占用耕地且不节约用地,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其次,江苏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必须大力推进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创新,以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创新驱动破解发展动力约束,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仍待突破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的发展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产业层次、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效益上,产业链大多数处于中低端环节,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7%左右,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品牌的不到10%。必须准确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依靠创新驱动抢占未来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必须着力构建有利于解放科技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当前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必将引发一批高速度、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崛起,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江苏在新能源、生物技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否抓住新的科技革命机遇,加快产业与科技的结合,成为苏南赢得下一轮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3. 传统发展模式优势渐失
过去,我国的产业优势得益于土地、劳动力低成本等“要素驱动”,随着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传统产业的这种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必须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亟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就需要传统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通过产业创新,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只有持续不断地依靠创新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敢于先行先试的发展思想
201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支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江阴、武进、镇江等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结合苏南的优势和特点制定了一些有特色的先行先试政策,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推动苏南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健全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建设框架内,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趋势
江苏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此时必须以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是破解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先决条件
1. 创新驱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力量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速的情况下,有条件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赶超发展,走出一条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先发之路”。目前,江苏地区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特别是在新能源、生物技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具备一定基础。
2. 创新驱动是完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关键所在
经验表明,创新驱动发展,本质上就是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创新驱动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仅依靠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而且依靠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3. 创新驱动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的消耗,如土地和劳动力等,不少外资企业选在这里投资办厂就是因为这里土地便宜、劳动力廉价、各项进出口优惠政策力度大。但是,随着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不具有活力,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必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通过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摆脱资源环境的束缚,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和形势所迫,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我国产业发展存在最大的问题,主要是技术水平低,随着我国廉价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以及各种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长期依赖的低成本优势已荡然无存,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产业转型主要依托的就是创新,要推动产业转型,必须推行创新驱动。
(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
1.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突出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推广实施激励创新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发挥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切实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
2. 打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
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科技资源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让江苏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充分活跃并深度合作,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
3. 打造创新一体化先行区
加强创新一体化布局,在示范区内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区域性创新资源交流、合作和示范平台,实现区域内乃至面向全球的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活力释放,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创新型经济高地,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生态型、智慧型城市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