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罗马共和国经济的发展

罗马本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经过长期的对外战争,公元前509年,罗马人驱逐了王政时代的末代暴君塔克文,结束了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从此罗马进入了共和时期。自罗马共和国建立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以及西班牙、马其顿等,又通过罗马与叙利亚的战争,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成为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从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到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早期罗马共和国脱离了氏族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由众多自由小农组成的小部族。当时罗马的领土不大,人口不超过115万,几乎全部散居在乡间,分为17个区或农业部落。农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主要耕种谷物,也有的农民种葡萄和橄榄。罗马所在的拉丁平原是一个土质肥沃、易于耕作的地区,流经拉丁平原的台伯河灌溉着两岸的土地,附近维苏威火山的火山灰是一种很好的肥料。从整个半岛看,北部的波河流域,中部、南部的坎佩尼亚、萨姆奈等地区,都宜于农业的发展。罗马就其经济结构来说,基本上是单一的、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罗马的地域面积迅速扩大,但经济基础仍是小农经济,农民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家庭的全体成员都在田地里辛勤劳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奴隶和豢养家中的食客。他们种植谷物、橄榄、葡萄、无花果以及各种蔬菜与水果。谷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葡萄和橄榄是地中海区域特有的产品,对它们的栽培也从很早就极为普遍了。特殊的气候和地中海土壤条件的结合,特别适于这些植物的生长。橄榄受惠于温和的冬天,无花果和葡萄的成熟则依赖夏季充足的阳光,这三种作物都能克服严重的干旱,深深扎根于水线之下。

罗马早期的农业技术是非常原始的,但同时又是相当合理的。耕地用的犁,最初是用一整块木头制造的,随后又出现了由不同部件装配而成的犁。在其他农具中,人们多半使用耙子、手锄、镰刀、锹、弯刀等。施肥以大粪为主。在很早的时候便出现了三轮耕作制,以充分利用田力提高产量,牡牛和牝牛被当做主要的畜力来使用。马、驴和骡子主要是驮载用的牲畜。起初打谷用马和驴子,方法是赶它们到压得很结实的打谷场上去践踏。随后出现了一种特别的打谷板,板下附有一些石块,人们就在打谷场上把这种打谷板拉来拉去。尽管农业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并不先进,但早期罗马共和国的农业作为罗马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还是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时,拉丁区的人口密度已经非常稠密,拉丁平原也得到了密集的开垦,其开垦耕作的精细程度是当时意大利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比拟的。由于人口密集,当时土地的价值极其珍贵,为了保护土地不遭受雨水的侵蚀,人们不惜付出高昂的代价去修建水利工程。当时的罗马由于人多地少,以及农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保证谷物丰收,罗马人修建了无数个这样的水利工程。

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使小农经济日趋衰落、小土地所有制消失。战争是使小农经济破产的重要因素,作为罗马公民的小农是罗马军队的主力,长期在外作战使他们的农业生产怠废、田地荒芜,发生在意大利本土的战争也给小农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一些新并入罗马的地区如西西里等,都是粮食高产区,一些罗马移民在这里开始大量使用奴隶生产粮食,于是大大降低了成本。这些地区向罗马出售大量的廉价粮食,迫使许多小型农庄所有者破产。大地产的产生加剧了土地兼并,导致小农经济无法挽回的衰落。与此同时,罗马的大地产经济蓬勃兴起,大庄园经济改变了罗马农业的性质,特别是种植作物发生了变化。以前在罗马共和国谷物的种植占优势,但由于从各行省运进了更加便宜的谷物,罗马的谷物价格大跌,种植谷物不再有利可图,因此谷物的种植逐渐减少。此时,在农业中占优势地位的部门是畜牧业。

在公元前5世纪时,罗马的手工业还很落后;在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以后,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单从传统记录中建造神殿的例子就看得出来,据文献记载,某些神殿已用壁画作为装饰。被高卢人侵略所摧毁的城市的重建以及阿披乌斯、克劳狄乌斯的巨大建筑物的建造等,耗费了巨大的劳动,并且这些工作如果没有巧妙的石匠和其他手工业者的参加是不可能进行的。在普列涅斯铁的坟墓中发现了青铜制品,其制作技术高级,其中可作为代表的是华丽的镜子和附有装饰的化妆盒,上面非常精巧地刻着反映希腊神话的画面。这些显然是源于伊达拉里亚的手工制品。由于罗马城市的扩大,供应城市人口的工业品生产发达起来,食品工业、纤维工业、金属工业、陶器工业、制革工业以及木材工业等在共和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在这些工业中,大多数还带有家庭手工业的性质。尽管罗马的手工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说来,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其手工业者只有制衣匠、鞋匠、武器匠、制车匠,以及制造犁、锄的工匠和制造锅、盆等生活用品的匠人。罗马手工业制品看起来简单粗糙,为数很少的比较精美的青铜器显然是由在罗马的外族人制造的。由于制作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罗马手工业品向外地输出的记录几乎为零。在晚期的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工业中占优势的是小手工业,绝大多数的手工业者是由自由人和被释奴隶组成的,奴隶并不多。罗马的手工业不发达,是由意大利的农业性质造成的,农业吞没了大量的奴隶,而罗马人用他们从行省榨来的那些金钱在行省购买商品以供应罗马的需求,罗马本来水平就较低的手工业便无法得到发展,只能停滞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的水平,即自由小手工业的水平。

建筑业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最重要的早期手工业部门之一,随着资金的大量投入,罗马的公共建筑业发展迅速,大量的公共工程使罗马城的市容得到极大的改观。希腊的大理石被用来建造神殿。沿广场排列的古老店铺被具有市场和审判法庭双重功能的新法西亚会堂取代。在阿芬丁山南面,建造了一个巨型的走廊市场和粮仓。在台伯河上,用混凝土建造了一个新的码头。罗马特有的“凯旋门”的修建,也在公元前2世纪崭露头角。公元前51年以前,恺撒花了1亿塞斯特斯修建朱里亚广场。到公元前1世纪末叶,罗马城内已经出现了许多高大雄伟的建筑群。与此同时,罗马的私人建筑也迅速发展起来。如雷必达在公元前78年在罗马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私人豪宅,但是不到35年,罗马就有100多座私宅超过了雷必达私宅的规模。城市的建设规模速度也很惊人,出现了一批如庞贝这样的大城市。

这一时期,罗马的采矿业和金属加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西班牙的金、银、铜、铁、锡,高卢的金、铁,不列颠和撒丁尼亚的铅等矿藏都得到了大量的开采。采矿业的发展又促进了金属加工业的繁荣,到共和国末年,卡莱斯、卡普亚、普泰俄利等都成为以金属加工业闻名的城市。与此同时,贵金属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金银匠和宝石匠。由于富人们流行戴刻有印章的戒指,所以金属浮雕业在当时也很发达。

罗马共和国早期有着较浓厚的商业色彩,早期的罗马在很长的时间内,其商业的发展并不比手工业发达,也是落后于周围地区的,这当然与早期罗马的以农立国和手工业水平不高有关。一直到罗马大规模的扩张完成以前,它的商业都发展缓慢。早期罗马的市集在广场上进行,之后商业市场移到了台伯河附近,出现了专门的食品市场、蔬菜市场,以及家畜市场等。不单是罗马,在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都有每周贸易的市集。除去这些市集之外,还产生了更加广泛的市集贸易中心,在那里举办每年一次的市集,这种市集一般是在可以吸引许多人来的盛大节日里举办。市集贸易中心就是那些最受人们敬拜的神殿,比较重要的有阿尔巴努斯山上的优庇特神殿、罗马阿温努提姆山上的狄亚那神殿、伊达拉里亚的沃尔西尼地区的沃尔吐姆那神殿、索拉克铁山上的费洛尼亚女神的圣林等。相邻地区的商人也到这种市集中心来进行商品交易。在共和国的最初200年间,罗马的对外贸易在地中海的商品流转中占着微不足道的地位,而它本身也对海外贸易不感兴趣。

在罗马共和国的晚期,商业与对外贸易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其原因在于统治区域扩大以及大量财富的流入、小农经济渐趋消亡、与外界联系的增加。奴隶制庄园的生产是商品性的,庄园里的一切物品,从生产工具到生活用具,都要从市场上购买,而庄园的产品则用以出售。罗马因地理位置适中[10],逐渐变成了意大利中部的主要市场,由于离海岸很近,自然成为了贸易中心。同时,罗马人口增加、消费扩大,而其自身的生产不能满足需要,越来越多的商品要由外地供应,这就导致罗马商业的发达,但在晚期罗马共和国,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对外贸易。随着罗马在意大利和其他广大地区的扩张,特别是对海上贸易的控制,使罗马进一步成为意大利和地中海贸易的中心。同时,罗马通过多年的努力剿清了海盗,商船在海上航行畅通无阻,海上贸易更加发达。

罗马共和国的末期,意大利从外省输入的产品极为丰富,其中主要有从西班牙和高卢输进的金属材料,从西西里、撒丁尼亚购买的粮食,从阿拉伯运来的香料,以及从非洲输入的野兽和象牙等。除此之外,当时的奴隶贸易也比较发达。奴隶市场在罗马的一些城市中心都有。在罗马城,奴隶市场是在卡斯托尔神殿附近。狄罗斯的奴隶市场最有名,多时一天能卖出1万名。运到市场上的奴隶都是裸体陈列出来的,以使买主能在实物面前亲眼看到所陈列商品的质量[11]。意大利的出口货物很少,只有埃特鲁里亚的金属产品,坎佩尼亚的青铜器、铁器,波河流域的木材和羊毛,其在意大利以外的行省占有一定的市场。这种经常性贸易逆差主要靠对外征服战争所获得的大量金银来弥补,但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这种贸易逆差也给罗马经济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罗马货币出现很晚[12]。罗马人最古老的交换工具是牡牛和绵羊,1头牡牛的价值等于10头绵羊的价值。后来人们又以碎块青铜为交换工具,1头牡牛等于100斤铜,这种碎块青铜在进行商品交易时每次都必须称量。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通行的仍是这种极为不便的货币制度。从公元前406年开始,国家以青铜支付士兵的薪饷,大抵也以青铜形式取代为这一开支所需要的捐税。大约在公元前338年,罗马人仿照希腊货币的样式铸造出圆形的、有一定重量而上面又有一定印记的钱币,这样便出现了1斤重的铜币。这种铜币称为“阿司”,阿司以下分成塞米斯、乌尼契亚等。与此同时,罗马在协商的原则下利用了某些坎佩尼亚城市的造币作坊,以便发行带有罗马印记的、希腊式的银币,银币上的铭文是Roma。在意大利南部,罗马人便是用这种钱币来进行支付。直到公元前269年,罗马采用了新的货币制度。这种新的货币体系包括银币和铜币,银币称第那流斯,其中后来通行的是塞斯退斯,铜币称阿司。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最后25年,罗马才开始铸造金币。铸币的出现方便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罗马商业和经济的发展。由于货币经济的发展,在衡量财产时,可计算出流动财富。

罗马的财政与税收作为现代国家机器运作的经济基础,在早期罗马的作用并不显著,因为在早期,国家的开销是极少的。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官吏为数不多,任期1年,且无薪水,对于他们来说,能被民众挑选担任官职为大众服务,是一项荣誉,无须更多的报酬。公共工程,如修筑城墙之类,作为一种职责由公民兵完成。早期的神殿多数用出售战利品的所得修建,这些几乎就是共和国早期罗马国家所有的需要开支的项目。罗马的财政管理实行包税制度,对于军需物品的分配和水陆运输,以及国有领地的经营和租税的征收,政府常需通过中间人,而不是由官吏直接去办理。在税收方面,一年一度的征税数额并不大,一般不超过1%,征收的是一种统一的财产税,首先是对国境以内所有的地产征税,不论其主人是不是罗马人。其次是对所有罗马公民的其他财产征税,不管当时其人是在罗马还是在国境以外。这些财产包括:现金、奴隶、牲畜、工具及家具等。公元前167年,由于国有矿山的大量获利,外族的战争赔偿与战利品的缴获,再加上西班牙的固定贡金的缴纳,以及坎佩尼亚和其他地方的公有地的租金的缴纳,使得罗马的财政情况空前良好,甚至对公民征收的直接税也取消了。在共和国时期,罗马的国家财政主要由元老院、监察官和财务官来管理。元老院编制预算,规定税收的性质和数额,监督租税的征收,领导钱币的铸造等。监察官是财政高级官吏,他们把国有财产收入的征收、关税、行省税收和其他租税的征收权拍卖出去,并把供应国家必需品的事情包出去。财务官主要是管理国库或掌管军队中的经济事务,行省的财库、发放薪饷、出售战利品等。这些官吏的职责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国家领土的增加与财产的增多逐渐出现和复杂起来。在早期,罗马的国家财政制度是比较简单的。到了共和国晚期,随着罗马统治地区的扩大与经济情况的变化,国家的支出与收入都大幅度增加,但国家财政机构的发展却仍然很落后,罗马并没有建立起复杂精密的财政体系。这一时期财政收入的来源有行省的税收、国家公有地出租的租金以及国有矿山的收入等。在这些税源中,最主要的是行省的税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自行省。罗马自占领西西里之后,便开始对被征服地区一律按臣属类型设省治理。到公元前120年,罗马一共设了10个行省。在征服期对行省进行赤裸裸的掠夺之后,便开始了对行省有组织的掠夺。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往往有1/3被罗马直接霸占,划为国家公地,其余的土地则被课以重税。罗马在征服过程中直接霸占了许多土地、矿山等,或直接经营,或转让出租,这也给国库带来了大笔的收入。如坎佩尼亚的国家公有地和西班牙的大型银矿等。罗马共和国的财政收入总额是不断增长的。在西塞罗任执政官时,为5000万第纳留斯。庞培征服叙利亚、本都之后,增加到8500万第纳留斯。凯撒征服了高卢,增加的年收入约合1000万第纳留斯,以后奥古斯都吞并埃及,更给罗马带来了巨额收入。到帝国初期,罗马的财政收入已经约合15 000万第纳留斯。

罗马从不同国家的各个城市吸引来大批商人,于是产生货币兑换的需要,罗马政府因此规定了罗马的主要铸币的重量和价值。罗马的货币推广到意大利全境,希腊人和东方人到罗马时必须先把本国铸币兑换成罗马铸币。由于兑换铸币非常复杂,必须由银行家来完成。这些银行家除了从事货币兑换外,还做有价证券生意,接受活期存款,放款取利。

罗马商业资本的发展是迅速的。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有巨量的财富流入罗马。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国库得到了3200银塔兰特;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得到了1万银塔兰特;公元前201年最后战胜迦太基之后,国库得到了13.3万斤白银。公元前2世纪初,单从西班牙6年中便运出了大约20万斤的白银和0.5万斤的黄金。公元前189年,玛格涅希亚战役结束后,罗马人掳获了13.7万斤白银,22万个希腊银币,14万个马其顿金币和大量黄金与白银器具。外部资金的大量流入使罗马原本不发达的金融资本迅速增加起来,这些巨额资金一部分流入农业,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过程,多数则被用于包税经营、高利贷和商业,导致了这些行业的繁荣。

罗马很早就出现了高利贷业,小农的大量存在助长了它的发展。当罗马征服各个行省的时候,高利贷业务经营的规模便迅速地扩大。在行省经营高利贷的是那些包税商人。高利贷资本在行省起了残酷无情的作用,整个地区的居民因为高利贷而沦为奴隶,许多联盟的和非联盟的国家深陷于高利贷者的债务里,有时竟不得不把自己变卖而归罗马所有。借贷的利息远远超过法定标准,可高达48%~50%,有时甚至更高。罗马的“银行”随着金融高利贷资本的发达也出现了,兑换人最初从事的活动是鉴定钱币的成色和把一种通货换成另一种通货。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纯银行的业务,包括贷款、接受存款、进行支付、把钱汇往其他城市等。兑换所一般设立在城市的广场上,由国家出资建造,由监察官经手出租。除私人的兑换人外,还有国家的兑换人。大量金融资本的出现促进了罗马的商业发展,许多包税商人从事大规模的商业业务,因为从行省征收的直接税有时是用实物的形式征收的,而由包税商人在市场上把它们变成现金。公元1世纪以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日益发达,高利贷资本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大量放高利贷的包税者利用雄厚的资金向个人、贫困城市放贷,从中牟取暴利。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前5世纪开始不断进行的侵略战争使罗马的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公元前2世纪中期,新的奴隶制经济已基本成形,罗马已成为庞大的奴隶占有制国家的中心,统治着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随着罗马的扩张,原始的奴隶制度很快变成了罗马独有类型的、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度。在其扩张过程中,征服地区的大量军民被俘虏贩卖为奴隶,随着奴隶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奴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就使罗马经济成为典型的奴隶制经济。而罗马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的胜利,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源源不断地流向罗马,成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公元前262年,罗马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曾在北非俘获2万人,被成批地卖为奴隶。迦太基陷落时,全城的男女老少也无一不沦为奴隶。公元前209年罗马攻占他林顿,约有3万居民沦为奴隶。在东方,当罗马势力侵入之后,希腊、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的居民或遭俘虏,或被拐卖,变成奴隶的更是数不胜数。爱琴海上的提洛岛,在罗马统治时期成为大规模的奴隶市场,每天有上万奴隶成交。由于奴隶来源充足、数量巨大,故价格低廉。当罗马占领撒丁尼亚时,大批廉价的撒丁俘虏投放进奴隶市场,使奴隶制经济在罗马迅速发展起来。大量廉价奴隶的输入不可避免地会改变罗马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不论是大田庄、大果园、大牧场还是矿坑等,都广泛应用廉价的外来奴隶。奴隶制经济的急剧发展,使各种生产部门的经营规模比以前明显扩大。另一个重要的使用奴隶劳动的部门是家内经济,它所占有的奴隶的数量在各部门中是最多的。在富有的甚至中等的罗马家庭中,直接服侍主人家庭的那一部分奴隶比在家庭手工业作坊或田地中的奴隶的数量要多得多。富有的罗马家庭有几百名家内奴隶,这些奴隶被用为家庭仆役,有的被用为教师、医生、管理人、委托代理人、乐人等,也有的被用为角斗士,家内奴隶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对经济最有影响的是大量奴隶在农业、矿业方面的使用。手工业中也使用奴隶劳动,但数量较少,这些在手工业作坊中劳动的奴隶有的是被主人出租的,有的是属于作坊自己的。奴隶也被当做商店里、银号里、包税商人的商号里或其他的私人企业里的职员。此外,在罗马还有许多国家奴隶,他们在国家官吏领导下执行低级的任务,如担任刽子手、狱卒、神殿里的勤务人员等,有时也被用于公共工程方面。而在罗马共和国长期的扩张战争中,越来越多的土地、财富与奴隶的增加使罗马经济渐渐繁荣起来,也使其经济的性质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过公元前2世纪的经济变革,罗马经济的性质已由近乎封闭的小农经济转变为商业性很强的奴隶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