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埃及的奴隶制经济

古埃及是继古希腊和罗马之后的奴隶占有制国家。公元前4500年左右,埃及人除了使用新石器外,还发明了铜器,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与此同时,埃及的奴隶制萌芽逐渐产生。从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公元前2181年)开始,埃及成为统一的专制主义奴隶制国家,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是专制君主——法老[20]。但是,除法老控制的由王室派人经营的一部分“王庄”外,大部分土地实际上为神庙、贵族、公社所有或占有。公社占有的土地由公社农民使用,通过公社向国王缴纳租税、承担劳役等。还有一种农民称为“麦尔特”,是丧失土地沦为佃农和雇农的人,受法老专制政权的控制,法老可以把他们随同耕作的土地分封给神庙和贵族。村社的农民是国王的世袭耕种者,农民将自己收入的大部分以赋税的形式交给国库和神庙。在贵族的农庄里有专门从事耕田、园艺和放牧的人,他们在监工监督下从事繁重的劳动。在这类农庄中还设有制陶、锻冶、木作、织布以及珠宝等作坊和各种工匠。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争俘虏,奴隶多为国家所有,他们服役于采石场、灌溉工程、建筑等,也服役于王庄或官营手工作坊。有些战俘奴隶由法老赐给神庙和贵族,作为他们农庄的劳动力。奴隶除从事生产外,还有一部分为法老建造宫殿、神庙和兴建工程浩大的金字塔。另一方面,统一的专制国家的建立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的法老为了充实国库,在一些地区兴办巨大的水利工程,以提高农业产量。

古王国时期,埃及经济较为发达,出现了很多剩余的产品,以物易物的商业模式随即产生。当时埃及对外的贸易对象主要有努比亚、黎巴嫩、蓬特等地,也不时伴随有军事掠夺,不完全是平等交易。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建筑、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等都比较发达。古王国时期的手工业水平很高,可能这时埃及已进入青铜时代。金字塔及其附属建筑物不仅说明了这时建筑业的高超水平,而且说明了采矿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33—公元前1786年),法老逐渐加强权力,扫除地方割据势力,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中王国逐渐兴盛起来,灌溉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孟斐斯以南的法雍地区原来是一片沼泽地带,法老调集大批奴隶、农民排除湖泊四周的积水,筑起堤坝,开出渠道,使河水与湖水相通,使大片沼泽变成了良田,湖泊成为水库,从而促进了埃及农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青铜器,纺织和造船业也有了发展。为了取得努比亚丰富的矿产资源,埃及再次向努比亚扩张势力,达到第二瀑布一带,在这里建立起要塞,加强控制。商业活跃起来,在第三瀑布偏南的地方建立起贸易据点,努比亚的黄金、象牙又源源不断运到埃及。埃及的船只和商队远赴巴勒斯坦换取木材、铜、锡,到克里特岛去换取金属制品和精细陶器。埃及人还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开凿运河。埃及对外贸易的范围扩大了很多,到达亚洲叙利亚中南部。此时开始出现官方贸易,即国家之间互赠礼物,埃及周围的一些国家通过这种“进贡”的方式成为埃及的属国。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埃及还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如尤法姆附近的卡呼恩城,在十二王朝至十三王朝时期工商业很发达。城西为手工业居住区,城东辟出仓库用于海外商业关系,主要同毕布罗斯/克里特进行频繁的贸易,而这些海外贸易进一步推动了埃及经济的发展。

中王国时期是埃及奴隶制极盛时期的开始。此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中小奴隶主大大增加,构成新兴的奴隶主阶层。他们拥有土地、奴隶,有的出任官吏,有的经营商业,有的是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也有的逐渐贫困没落。中小奴隶主一般都拥有几个至几十个奴隶。奴隶除了用于最艰苦的劳动外,还成批地被当做殉葬品。

到了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公元前1085年),由于频繁发动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奴隶,奴隶制空前发展起来。据埃及古代铭文记载,阿蒙霍特普二世国王一次远征叙利亚就获得俘虏10万余人。作为战利品的奴隶源源不断地流入埃及。掠夺性的战争也使奴隶市场空前繁荣,占有和使用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即使中等阶层的人如中下级官吏、军官、商人、普通祭司等,也能占有几个或几十个奴隶。大批奴隶为奴隶主耕种土地,在各种作坊里制作日常用品,从事营建工程,充当仆役。有的奴隶从奴隶主那里领取一块份地耕种,向他交租;还有的被主人租给其他奴隶主去使用。在努比亚和西奈半岛的金矿、铜矿,也主要使用奴隶进行劳动。奴隶固然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农民的境况也和奴隶相近似。他们耕种奴隶主的土地,租税很重。许多农民连种子、牲畜都没有。春播时由官吏丈量土地,发给种子,然后监督劳动,登记收获。农民往往因为交不起租而不得不把土地转给别人租种。农民名义上是自由人,实际上同样处在被奴役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新王国时期的经济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梯形犁、金属镰刀等农具,进一步修缮了水利系统,对农业生产起了促进作用。这时候青铜已经普遍使用,又从赫梯运来了铁,开始使用铁器。金银手工艺品、织物、陶器都有很大改进。在新王国时期,伴随着军事征服,埃及的商业迅速发展,发展起范围更大的贸易活动。埃及同小亚细亚、红海南岸、希腊、爱琴海的岛屿都有贸易往来,而以地中海东岸为主要对象。埃及的出口产品以谷物、麻布、皮革、纸草等为大宗,进口物品除小亚细亚和黎巴嫩木材外,还有叙利亚酒、油类树脂,克里特的精美陶瓶、金属武器以及饰物等。为了保持军事实力,埃及很大的贸易比重与武器制造有关,从其他地方进口原料,然后制造武器和战车出口,埃及制造的战车甚至出口到战车发明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后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085—公元前332年),随着铁器使用的逐渐普遍,商品货币关系空前发展,并出现了铸币。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高利贷剥削也猖獗起来,土地兼并与债务奴隶制盛行。为此,第二十四王朝法老博科里斯制定法律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废除债务奴隶制,但并没有真正实行。后来埃及帝国分裂,贸易不再受国家控制,此时走私行为普遍,人们更多地利用政府发行的金属圆环,埃及步入货币时代。从公元前525年波斯征服埃及起,埃及先后处于波斯、希腊、罗马侵略者的统治下。波斯统治时期,埃及对外贸易几乎停滞,后来马其顿统治,贸易逐渐恢复并达到巅峰,亚历山大港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商业城市。托勒密时代的埃及经济则被国家完全垄断,各种商品的价格都由国家制定。罗马统治时期,罗马帝国对埃及收取重税,古埃及贸易趋于消亡。大约在公元3—4世纪以后,随着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出现危机,埃及的奴隶制也开始衰落,出现了农奴化的农民。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古代奴隶制帝国的统治结束,埃及开始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