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世纪欧洲的人口经济发展

3.1 欧洲经济的衰落与人口变动

公元476年,由于日耳曼人的入侵,西罗马帝国终于在蛮族的入侵下灭亡了,随着帝国的瓦解,大部分以其存在为基础的经济活动逐渐消失,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贸易仍在继续进行,这种模式成为中世纪[1]欧洲新的经济形态的基础。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2]致力于保持对欧洲和东方贸易路线的控制,成为欧洲强有力的政治实体。查士丁尼(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Iustinianus)一世时期,不仅阻挡了野蛮民族在边疆的骚扰,还收复了西部领土,几乎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在经济上鼓励发展商业、工业,着手大兴土木,建筑城堡、修道院和教堂,并主持建造中世纪早期规模最大的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西欧经济开始呈现明显的恢复迹象。

在查士丁尼一世后期,由于大兴土木及应付战争耗资巨大,导致税收加重,酿成许多地方叛乱。公元565年,查士丁尼一世去世,不久东罗马帝国经济再度走向衰落。然而在此后70年里,鼠疫又多次爆发,高死亡率毁掉了东罗马帝国的赋税和兵员来源,使东罗马帝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领土的丧失也很快导致了君士坦丁堡粮食供应的减少。公元618年,向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罗马公民”分发面包的政策终止了。此时东罗马帝国3/4的领土已经丧失,包括地中海东岸、埃及、利比亚和安纳托利亚大部已落入波斯人之手,色雷斯大部、希腊、意大利被斯拉夫人、阿瓦尔人和伦巴底人占据。

7世纪中期,在希拉克略(Herakleios,公元575—641年)皇帝统治时期(公元610—641年在位),拜占庭帝国完成了从晚期罗马帝国向希腊化的中世纪国家转变的进程。他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为解决财政不足的危机,希拉克略将战乱时期没收的大贵族的土地和田产分封给服军役的官兵,作为军饷。份地可以世袭,也可以转让,但转让份地则必须将军役义务一起转让给继承人。他们战时作战,平时耕地,向政府交纳赋税,免除徭役。此举在解决当时面临的财政危机的同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国际贸易因与波斯和阿拉伯的战争而受到影响,传统的经过波斯湾和叙利亚的商路中断,迫使拜占庭开辟通过红海进入印度洋的海路贸易和通过黑海、里海、咸海的陆路贸易路线。

8世纪早期,尽管拜占庭帝国的领土范围收缩,但经济有所复苏,君士坦丁堡仍是全世界最大和最富庶的城市,只有伊朗萨珊王朝(Sassanid,公元226—650年)的泰西封和晚些时候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Abbsid Dynasty,公元750—1258年)的巴格达可与其比拟。在皇帝着手控制人口增长的情况下,帝国首都的人数在30万~40万波动,而其他大城市罗马和塞萨洛尼基的人口规模也较大,分别为5万人和3万人左右。即使在西方经济普遍低迷的8世纪,拜占庭的生产基础比当时西欧更为雄厚,对外贸易活跃,发达的国际转口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萨洛尼卡、特拉布宗亚历山大等城市也是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贸易港口。当时拜占庭的进口物资主要包括丝绸、毛皮、粮食、贵重木材、香料、染料、象牙、宝石以及其他奢侈品,出口物资则有玻璃、马赛克镶嵌画、高级丝织品和锦缎、武器、葡萄酒、金银货币、珠宝首饰和工艺品。而拜占庭的通货,则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

从9世纪初期起,拜占庭帝国加速收复被斯拉夫人占领的欧洲土地。随着马其顿王朝(公元866—1057年)的诞生,拜占庭帝国的领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巴西尔二世(Bulgaroktonus,公元958—1025年)时期(公元963—1025年在位),拜占庭帝国在军事的实力达到了顶峰。当时绝大多数大贵族都将资金投到更有利可图的土地经营事业上,土地兼并活动愈演愈烈,导致作为国家军队和税收基石的自耕农军士的经济情况日益恶化,服徭役和交税赋的自由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巴西尔二世执政后,经济政策的重点就是遏制豪强。公元996年,他严令大封建主必须将侵占的村社农民土地悉数归还。后来,他又实施了“代缴法”的经济政策,规定“富强者”必须在缴纳赋税方面为“贫弱者”负责,当“贫弱者”无力缴付赋税时,则由“富强者”代缴。这意味着庄园领主将不得不为他们的农奴的赋税负责,既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贪得无厌的领主们。在拜占庭帝国中期,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是帝国收税和征兵的基础,但长久以来由于战争的频发,使这一制度在一串走马灯皇帝的统治下走向严重衰退,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到10世纪末期,拜占庭经济再度处于萧条的状态。

在欧洲经济衰落的过程中,人口增长也受到较大影响。在中世纪以前,罗马帝国东西两部分人口增长速度不同,西罗马帝国由于遭受日耳曼部落的攻击,人口下降,而东罗马帝国的人口有所增长,特别是东部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的人口增长较快。公元500年后的半个世纪,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公元541—542年,查士丁尼大瘟疫[3]在帝国蔓延,重创了查士丁尼的统治,君士坦丁堡约有40%的人们被夺去生命,极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国人口下降明显,劳动力和兵力锐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还产生了深远的负面经济后果,这也是中世纪前期的欧洲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场鼠疫流行一直持续到7世纪。在中世纪第一世纪上半叶,疫病流行使人口减少一半,并使下一个世纪人口数量持续保持在低水平。

7世纪后半叶,整个欧洲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大约增长了1/3。到9世纪初期,欧洲人口又恢复到发生查士丁尼大瘟疫前的水平,但在各地区有所不同。10世纪中叶前后,从意大利开始,稍后遍及中欧和北欧,还包括俄罗斯和东欧,人口迅速增长,到公元1000年大约为3850万人,即350年间,增长了2050万人。这一时期,尽管欧洲经济衰退,但人口增长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如表3-1所示。

表3-1 中世纪欧洲的人口估计

资料来源:卡诺•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M].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