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医学新思维破解心血管病难题
- 耿世钊
- 1346字
- 2021-03-26 02:12:52
第二节 功能医学的对策
改变结构主义的医学理论和医学研究路径并非易事,它涉及了人类认识的发展问题。生物结构相对于功能变化简单多了,以结构变化解释复杂的人体功能的变化,实在勉为其难。反过来,如果站在功能的立场上看待解剖结构的变化,问题反倒简单。功能主义的研究可以使本来十分复杂的生物现象简单化,这是解决医学难题的利器。我们可以把生物的各种结构看作是日常最重要的、重复性特别强的基本功能组织化、器官化的结果,目的使生物更加适应其生存环境,功能效果最好,相应的能耗代价最小。如鱼有鳍和尾,鸟有翅,人有发达的头脑和思维。功能主义研究的优势在于它更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这是结构医学无法比拟的。
认识人体疾病的本质也要走功能医学之路。结构主义理论不能解释许多疾病病因,功能医学新理论应运而生。早在1949年,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出版了《一般系统论》,他告诉我们人体和所有的生物都是活的系统,每个系统都是一个整体。形成整体的关键不仅在于结构,也在于不同结构之间的功能联系。而现代医学的结构主义思维方式恰恰只强调了结构,把复杂的疾病看作独立的概念,不了解它们的功能性病因,没有考虑疾病之间的必然关系。实践证明,人体各种疾病因素以及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都是人体的整体性决定的。例如,不考虑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之间、各种心脏病之间、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人体各种疾病也就失去了内在的联系。如果在医学研究之初,就没有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来看,最终便不能了解它们的共同病因。这是形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结构主义治疗原则的根源。以患者的终生服药为代价来弥补医学理论的不足,这是患者的悲哀,也是医学的悲哀。
而功能医学恰恰就是要纠正这样的偏差,希望弥补结构医学的不足。所以,可以预测结构主义的研究势必由功能主义研究所取代。如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出版了《心理学原理》之后,功能主义心理学就成了国际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功能医学具有如下特征:
(1)以功能主义研究贯穿始终,主要研究生物功能状态及其病理性功能改变。拥有功能性的理论内核,是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一般情况下,内核不会改变。如心肌的缺血和代偿,以及功能的恢复和恶化。在理论内核的外周是可以变化的理论保护带,应以解释与内核密切相关的各种生物现象和疾病过程为主要内容(详见第九章)。
(2)功能主义的研究充分考虑并包容结构主义研究的合理的成果,同时有能力发现和纠正结构主义研究的偏差和错误,形成一套更能体现各种疾病本质的系统医学理论。它首先强调理论的定性研究和系统研究,全面执行系统理论规定的各项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3)功能医学不仅仅把生物功能研究作为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站在功能变化的立场上看待、揭示生物功能和结构的本质。它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汇集并有效组织所有生物信息,以探讨疾病病因为主要任务,并最终以建立完整、统一的功能性生物医学模型及其理论为目标的医学模式。
(4)功能医学将努力改变目前的以治疗和抢救为主要任务的被动的医疗模式,它拥有整合医学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能力,力求把临床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科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提出心身医学新模式,努力建立一种符合医学逻辑的理论医学,提高医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医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