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管得越严,孩子的学习越不主动

关于孩子的主动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给老师们上过这样一堂课:他先在讲台上撒了一点米,然后抱来一只大公鸡,按着它的头让它去吃。可是十分钟过去了,这只大公鸡躲躲闪闪,死活就是不吃。后来陶行知先生改变了方法,把米撒在地上,放了大公鸡,只见这只大公鸡飞快地跑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米给吃完了。

毋庸置疑,陶先生的这个试验生动地告诉我们:教孩子学习,就像喂这只大公鸡,只有抓住孩子的特点,调动积极性,才能让孩子从被动变为主动,乐于去学。

这一点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亲身体验,无论你怎样心急火燎地催孩子,可是他就是“不慌不忙”:上学迟到了,孩子不着急;作业做不完了,孩子不着急;明天要考试了,孩子仍是不着急……

孩子如此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恐怕做家长的都忧心忡忡。的确,如果不抓紧纠正孩子身上的这个缺点,一味地被动学习,不仅直接影响他成绩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形成,而且极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更重要的是,在现在这个知识更新突飞猛进的时代,一旦孩子缺乏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他必然不能以终身自学来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事物,如此一来,孩子怎能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我们再也不能一味地用强制性地支配和管制手段来逼孩子学习,而是要改变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想方设法点燃他主动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并且逐步培养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旦孩子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他就会给人一种积极主动、好学乐学的好印象,并且以其卓越的智力水平赢得大家的喜爱和青睐。这样强大的气场无益会让周围的家长羡慕不已,让老师们夸赞不已,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女儿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她特别不想学数学,所以成绩逐步下降,由原来的全班前几名一下子降到了十几名。眼看着数学拖了女儿的后腿,我真是焦急,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坐在女儿身边当“监工”,监督她按时完成当天的作业,并且还给女儿额外增加了数学家庭作业。除此之外,为了能让女儿在考试时不重蹈覆辙,我亲自动手,把她在这几次的考试中所做错的题都工工整整地记在一个小本上……

可是不久后我就失望地发现,这种支配性做法不仅起不到效果,而且让女儿对数学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厌烦:每天放学回家只要我不催,女儿根本就不会自觉地把数学作业给掏出来;做题的时候,只要碰到“拦路虎”,女儿马上转过脸来问我这道题怎么做,自己丝毫不动脑筋去思考。

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女儿的数学成绩仍是一滑再滑。

怎么办?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在初中教数学的老同学无意中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这个老同学忽然想出了一个能让学生全面复习的诀窍:让学生们自己出考题自己答,看谁出题出得最全面、最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然后老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试卷水平来评分。结果,这个举措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大家主动都把数学课本全面复习了好几遍,找到平时老师讲到的重点,然后自己出题并解答,很好地把这学期的数学知识给巩固了一遍。

老同学的这个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我觉得,这个方法同样可以在女儿身上试一试。

于是晚上在辅导女儿数学的时候,我对她说:“宝贝,今天妈妈和你换个角色,我来做试卷,然后你给妈妈批改,好不好?”女儿一听这个建议,既惊讶又高兴,她马上痛快地答应了。接着,当我认认真真做试卷的时候,女儿寸步不离地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像个小监考老师,生怕我会作弊。我心里暗笑,并在试卷中那些女儿平时最容易犯错的知识点上,故意答错。

试卷做完了,女儿开始仔细地为我批改,专注极了,连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要是遇到自己拿不准的地方,她就翻书查看,甚至跟我商量。就这样,通过让女儿来做老师给我改卷的办法,不仅让她很好地温习了知识点,而且牢牢记住了那些易错的“漏洞”……

此后,我开始改变了以前监督、强制性让女儿学习的方式,而是变着法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女儿,激发她学习的兴致。果然,女儿的数学进步很快,在不久后的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