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
- 叶朗
- 12216字
- 2020-07-09 18:09:49
行业报告三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报告
2015年,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新变化,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诸多法律、政策、规范,以调整和引导广播电视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广电行业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持续推进,产业内容和服务更加丰富,广播电视行业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创造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2015年广电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内经济结构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全国经济中低速增长常态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9%,GDP增速首次“破7”,创25年来新低。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增加值比重50.5%,首次突破50%。国内经济发展进入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趋缓、稳中有忧的局面。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回落,广播电视行业总体创收压力较大,产业经济增势疲软。
作为电视媒体的主要收入支柱之一,广告创收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最主要的盈利环节,广告市场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广电系统生态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对广播电视市场进行调整和规范。2015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多次要求各级广电播出机构停播“名酒汇”“胖大夫”“长寿密码”等近百条违规健康资讯、投资收藏等广告,要求各级机关主动开展自查自纠,自觉清理存在同类违规行为的广告。9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正式实施,这是广告法实施20年来首次修订,法律明确赋予广电部门以广告管理职责和查处权限,并针对保健广告、明星代言、儿童代言等具体广告内容制定了细化条款,广电广告市场进入新的调整阶段。新法对广告宣传用语等方面制定了诸多规范,对广告内容与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后大量不合法的广播电视广告锐减,广告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广播电视广告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阶段。受新广告法及“一晚两集”等政策影响,部分硬性广告时间段被压缩,广电系统的广告业务受到打击,以医药、酒类等为主要收入的广电平台面临持续发展的挑战,特别是地方广播电视台,更是进入创收寒冬,传统广播电视企业创收压力进一步加大。
2015年,是广电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国家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通知、规定、意见等,以扶持和规范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1)建立随机抽查机制
为了提升节目质量,进行优秀电视节目管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的业绩审核,从重数量指标转变为重品质核定。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建立随机抽查机制,要求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本辖区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和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机构的业绩审核工作,从重数量指标转变为重品质核定,对电视剧节目内容的播出也做出了相应规定,对于制播机构,给予严重违规者立即吊销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及《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最严厉的处罚,并规定从2016年开始,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
(2)签订行业自律公约
2015年9月15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和中国出版协会发起,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50家社团在京联合签署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公约》,从“十提倡”“十不为”两方面加以规定,倡导签署行业自律文书,为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坚持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推动全行业和产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对于推动和促进各协会的工作和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整顿主持人素质
现阶段,电视节目主持人及嘉宾素质良莠不齐。针对电视播出平台存在的主持人无证上岗、未按规定注册等违规行为所带来的个别主持人和嘉宾言行失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问题,6月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广播电视主持人和嘉宾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对主持人和嘉宾审核,以确保广播电视导向正确、内容健康。
(4)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效能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6月份下发了《贯彻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推动全国上星电视频道全时段播出同步加配字幕,推动有条件的上星电视台重点新闻节目增加手语同步播出,从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深入实施重点工程、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优化版权保护环境
2015年,广播电视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持续开展。7月,国家版权局下发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要求各大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传播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以净化网络音乐环境。这则被称为“史上最严版权令”的生效,对规范网络广播电台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版权资源成为广播电台竞争的核心,行业洗牌加速。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各地二十八家副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的代表齐聚成都,共同倡议发起成立“全国广播音频版权联盟”,响应通知要求,加快建设广播行业版权保护支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电视盒子市场的整顿,也从客观上规范了电视节目版权的保护。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
2015年电视综艺节目持续升温,特别是综艺真人秀节目,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收视高潮。针对部分真人秀节目“有意思”但没意义,收视率高但缺少价值引领的问题,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业称“限真令”),针对电视真人秀过度依赖引进模式、过度消费明星等现象进行了规范,并通过黄金时段节目备案、各类评奖评优等管理机制,推动电视综艺节目自主创新创优,引导和调控节目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随着“限真令”各项要求的进一步落实,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将进入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的理性发展阶段。
继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频发文件对OTT TV市场进行规范,2015年,针对电视盒子的市场监管进一步收紧,管控幅度进一步增大。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下发了《关于严格按照标准生产销售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的通知》(技科字[2015]242号),要求各相关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与标准不符或减配的机顶盒,开展自查整改,并点名通报了一批违规企业。7月,广电总局约谈七大牌照商,要求其针对互联网电视现存的违规现象进行整改,否则取消播控权。8月,广电总局扩大TVOS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试点范围,未来有线运营商推出的OTT机顶盒等终端只能安装和使用TVOS,不得安装其他操作系统。10月,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下发了《关于规范直播卫星户户通零售市场的通知》,严格机顶盒的生产问题,中央网信办、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境外电视网络接收设备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非法视频软件,诸多手机广播电视客户端被要求整改,大量电视盒纷纷发布“停服升级公告”,对可能存在的违规内容和非法应用进行检查和下线处理,屏蔽非法违规第三方应用和内容,配合广电总局进行纯净认证。重拳出击整顿电视盒子市场,在净化客厅文化,规范行业发展,逐步理清内容播控平台、运营商和终端产业链的关系和次序的同时,在短期内对“野蛮生长”的OTT TV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互联网电视盒子或将重新寻找新出路。
“一带一路”政策是现阶段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必将会给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带来新的交流借鉴机遇。作为主流媒体,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以及文化宣传阵地,广播电视在宣传“一带一路”、弘扬“丝路精神”中,承担着必然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2015年,为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加强我国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通过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打造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品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扶持推出了一批“一带一路”题材重点影视作品,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带一路》、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央新影集团的《丝路》等纪录片,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2016年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落实的重要时期,是我国文娱业引进来、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契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自2015年4月1日起,未经登记的境外影视剧不得上网播放。要求用于互联网等网络传播的境外影视剧,必须依法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后,才可网络播放。这在规范网络电视剧市场的同时,也为各大视频网站加大对国产剧尤其是各类自制剧的投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概况
2015年,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覆盖人口稳步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持续开展,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优化,行业发展总体稳健,行业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作为我国影响最大的主流媒体之一,广播电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用户群体,广播电视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推进,有利于推进国家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按照往年行业建设趋势和产业发展规律,2015年,国内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度,中、短转播发射台数量预计增速基本稳定,调频转播发射台,电视转播发射台有小幅下降(见图1-3-1)。截至2015年年末,国内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8%[35],根据美兰德公布的《2015年中国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68家卫星电视频道累计覆盖达到537.8亿人次,较2014年增加10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1999—2015年十七年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0.1%,全国253家省级地面频道在本省的平均覆盖率达到70.0%[36],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稳步提升(见图1-3-2)。
图1-3-1 2010—2015年广播电视行业基础设施发展趋势图[37]
图1-3-2 2010—2015年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
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成果显著,电视节目传输及接收的数字化程度持续深入,有线数字化整体转换已步入中后期,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全面展开。2015年,国内有线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开展,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2.39亿户,占广播电视家庭总户数比重达到54.82%,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2亿,达到2.02亿户。[38]就数字电视产业整体规模而言,根据美兰德发布的2015中国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2015年全国数字电视覆盖用户规模合计达3亿户,约占电视用户总量的83%,较2014年净增约1400万户。
虽然全国覆盖人口不断上升,但从用户规模上来看,广播电视用户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正不断流失。根据CSM媒介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电视观众规模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观众的平均到达率由2011年的69.5%下降至62.3%,下降了7.2个百分点,观众平均每年以大约2%的速度流失。电视媒体的电视忠实观众收看时间在2015年首次减少,互联网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分流效应明显,广播电视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2015年,我国传统广播行业节目制作、播出节目的时间相对稳定,预计增幅不大(见图1-3-3),综艺益智类、专题服务类、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制、播时间均保持前三甲。与传统广播市场稳定发挥相比,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写着广播电台的生存法则,从内容提供、表现形式、使用方法等各方面对传统电台造成极大冲击。喜马拉雅FM、考拉FM、荔枝FM、蜻蜓FM、优听Radio等优质移动网络电台的相继兴起,更是给沉寂已久的电台市场注入了一剂新鲜血液。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资本市场的深度关注,加上侵染着互联网基因的新型广播电台,这些电台或音乐应用,不仅能让受众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方便地收听到本地、全国乃至全球广播电台的节目,而且大多具有实时互动、定时收听、定制、录音、回放、点播、收藏等功能,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正全面重塑着广播电台的市场生态,新型电台市场进入群雄逐鹿的蓬勃发展阶段。
图1-3-3 广播节目制作、播出时间柱状图
同广播行业整体的平稳上升发展相比,电视行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进入转型阶段,社会制作公司凭借丰富经验和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发展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生力军,电视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丰富,节目播出时间和制作时间稳步增加,节目进一步细分化和多样化,节目套数增加,服务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总量进入市场饱和状态,2015年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时间预计变化不大(见图1-3-4),影视剧类节目播出时间仍占据第一位。2015年获准发行的电视剧数量为395部,较去年减少了34部,电视剧发行数量自2005年以来首次跌至400部以下,电视剧生产达到16560集,较2014年增长570集。电视动画片生产134011分钟,全年生产故事影片686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达到202部,电视节目制作市场回归理性,一批精品力作进一步丰富了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行业产业化的发展,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力量崛起,节目制作组织机构日渐多元化,全国有制作广播电视节目资质的机构从新世纪初的几百家增至2016年的10232家,取得2016年度《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共有132家。
图1-3-4 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时间增长图
2015年以来,全国电视节目产量总体平稳,电视节目作品不断多样化,行业整体发展由强调数量增加过渡到节目内容质量提升,广电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阶段,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电视节目内容。2015年,电视剧市场上,《武媚娘》《花千骨》《伪装者》《琅琊榜》《芈月传》《少帅》等热播剧口碑逆袭,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综艺节目市场依旧火热,《中国好声音4》等“老牌”季播综艺节目霸居荧幕,成为卫视吸金利器,《极限挑战》《挑战者联盟》《旋风孝子》等新推季播节目也取得良好的收视成绩,各大综艺节目持续以核心节目作为支撑,打造卫视品牌,电视行业整体继续保持了繁荣稳定的格局。
作为我国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在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网络视频、社交网站、移动应用等媒体形态的崛起,对传统广播电视以广告收入为核心的盈利模式提出了挑战。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由3734.88亿元减少到3635.51亿元,2015年,广告电视总体收入依然呈现下行趋势,增收压力仍然较大。根据《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国广播广告收入为74.87亿元,同比减少0.39%,电视广告收入535.59亿元,同比减少2.06%,广播电视收入结构进入调整阶段。具体到广告投放额上,以电视为首的传统媒体广告花费下挫趋势明显。根据尼尔森网联发布的广告市场投放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视媒体广告投放同比减少4%,平面媒体广告刊例花费仍持续呈现负增长,报纸媒体广告投放花费跌幅达到26%,而广播电台媒体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及车载广播电台等新的媒体形式,广告投放同比上升9%,成为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市场上唯一上涨的媒体。与之相对应的是网络广告收入的全线飘红,艾瑞咨询发布中国网络广告核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网络广告收入突破2000亿元,是电视和广播整体广告收入的1.5倍。在新媒体的蚕食下,广播电视广告市场体量正在不断缩小,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增速放缓,发展后劲稍显不足,这也加剧了广播电视媒体内部竞争的必然性和严峻性,暴露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的弊端,广电媒体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2015年1月,极具影响力的“一剧两星、一晚两集”政策正式执行,卫星电视频道电视剧播出由以往的“一剧四星”变为“一剧两星”,每晚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由三集变为两集。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探索后,各卫视频道的编排进行了初步的重新塑造,出现诸多新业态,2016年,“一剧两星”政策的影响力仍将持续。
首先,一剧两星政策实施后,电视台差异化定位,渠道资源优化,屏幕丰富性提高成为趋势。特别是新政实施后,卫视之间收视竞争加剧,高质量、大制作的优质剧目广受市场追捧,优质内容、节目剧本的稀缺性更加凸显,电视剧制作单位面临重新洗牌。
其次,一线强势平台加强了对优质剧的垄断,继续推行独播、首播,但新政实施后由于购剧成本不断上升,电视市场并未消化更多电视剧库存,各大电视平台采取的跟播模式成为降低成本和节目播出风险,应对“一剧两星”重要方式。2015年,电视剧跟播凭借低购剧成本、低宣传成本、高成功率、高灵活性、快品牌积累、快市场份额跟进等优势,逐渐升温。根据CSM50城公布数据,2015年,全国二轮跟播剧由2014年的89部上升到113部,涨幅达到26.9%,播出跟播剧的平台以二、三线卫视为主。如浙江卫视“1.5轮”跟播的《武媚娘传奇》,安徽卫视跟播的《琅琊榜》《芈月传》,江苏卫视“1.5轮”跟播的《于无声处》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除此之外,新政不仅改变了电视剧生态,受“一晚两集”政策影响,整个电视编排市场也进入重塑阶段。“一晚两集”政策出台后,电视台黄金时间原来的两个广告插播段位变成了一个段位,时段价值提升,电视广告的生态发生变化。众频道积极探索“920节目带”以及湖南卫视另辟蹊径地打造“730节目带”都为晚间的收视争夺增添了一些看点。
2015年电视节目的季播编排逐渐成熟,各大电视台采取每年一次、一次一季、一周一集或两集的播出模式,实现节目的年度节奏化,可以避免常年播出导致的受众收视疲劳,形成节目的收视高潮,有利于创造节目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产生持续的品牌影响力。此外,季播节目化周期性播出特点也为节目降低试错成本,进行内容调整、广告营销、品牌形象塑造、衍生产品开发等活动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有利于品牌节目获得长效机制。2015年各卫视纷纷采取季播模式,《奔跑吧兄弟2、3》《中国好声音4》《我是歌手3》《爸爸去哪儿3》《最强大脑3》等“老牌”节目的不断推陈出新,市场魅力依旧,也预示着我国季播节目逐渐成为综艺节目编排的主流。除了“季播”模式的推广和成熟,“周播剧场”在2015年也大行其道。湖南卫视是国内周播剧场的探路先锋,早在2011年湖南卫视就开辟了“芒果周播剧剧场”,2015年,湖南卫视的周播电视剧《花千骨》,再一次将国产周播剧的热度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先后推出周播剧场,周播剧成为各大电视台的战略重地。电视节目的季播和周播,将成为电视媒体寻求收视突破的有效出口。
2015年,我国以广播电视为依托的对外文化交流持续开展。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关于合作制作电视片的协议》正式生效,就中新两国促进双方文化交流和电视合作达成共识,为促进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交流提供了重要指导。6月,中韩两国政府签署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在这一背景下,11月21日,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与韩国有线电视放送协会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进两国在UHD超高清电视节目方面的合作拍摄、制作、版权合作与市场开发,同时,探索在动漫、游戏、教育等方面的电视应用开发及运营合作。除此之外,中美、中英、中埃等在广播电视领域也展开积极合作,推动着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出去。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4年国内全年电视节目进口总额达到20.90亿元,较2013年增长256%,全年电视节目出口总额2.72亿元,较2013年增长33%。2015年,电视节目进出口结构更加优化,进出口差距进一步缩小,进口量回归理性,预计进口总额达到15.2亿元,出口总额达到2.91亿元(见图1-3-5)。
图1-3-5 全国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额及进出口量变化图
三、2015年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困境及未来趋势
2015年,广电行业面临着广告市场颓势、政府政策导向变化、新媒体融合冲击等诸多变化,其中广电人才流失和收视率污染问题正成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两大掣肘因素。
2015年,夏陈安、闾丘露薇、李小萌、郎永淳、赵普、张泉灵、哈文、段暄、杨柳、郑蔚等一批知名电视新闻从业者纷纷离职,先后脱离广电系统,转向其他媒体平台。随着社会化制作公司的崛起,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自媒体平台的壮大,一大批节目主持人、记者、制作人、公司负责人,甚至节目制作团队、高管团队、核心团队等纷纷脱离“体制”,造成了传统广播电视台人才的大量流失。如何留住人才,成为广播电视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播电视行业留住人才,主要可以从配置管理层人才、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均衡人力资源配置三个方面入手。在惊涛骇浪的媒体市场竞争中,高层管理者独特的市场直觉、长远的发展眼光和果断的导向性,对机构走向和品牌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管理层人才和核心团队动向,重视高层人才培养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当中占据核心地位。而创新人才管理模式,要通过广播电视企业内部合理的岗位设置,利用合理的薪资吸引人才,依托企业文化和品牌魅力留住人才。此外,加强内部人才的团队建设,根据团队需要配备长期合作人才,也是创新人才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人力配置不均是许多广播电视机构资源浪费、绩效无法实现、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部分事业性市县级地方广电企业,存在冗杂部门众多、“吃空饷”人员屡禁不绝的现象,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的事业编制限制,薪资水平不高等问题,使得机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面对这种问题,广电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控制人力资源的配置均衡,精兵简政,减少非一线人员在企业人力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近年来,广电行业发展备受收视率造假的困扰,特别是对赌分成模式的盛行,使得唯收视率论的现象愈加严重,已成业界痼疾,收视率造假样本户、“窃听和截留数据”“直接篡改数据”等手段层出不穷,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2015年,收视率造假问题甚至在全国“两会”上也形成热点,备受关注。总局相关部门约谈并严肃处理了一些涉及收视率造假问题的电台、电视台和机构;召集央视和北京、山东、湖南、上海、天津、安徽、江苏、浙江等八大省级电视台相关部门负责人,签署了反对唯收视率、规范电视剧购播行为的自律公约。[39]收视率这条红线,牵动着广告商的广告投放,牵动着电视台的广告创收,是关系广播电视台发展生态的重要指标。收视率造假整顿问题,或将成为2016年行业改革的重点。
在总体稳定、结构调整的大前提下,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内部暗流涌动,在政策引导、产业调整、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将呈现出新的发展业态。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受众在快速迭代,多屏互动日渐成为常态,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涌现,使得广播电视价值网络打造成为可能,围绕核心IP的内容打造成为未来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IP开发的基本逻辑,是通过多元经营优质IP开发,打造一系列衍生产品,通过同源节目衍生产品,以及出版物、综艺大电影、T2O模式、官方手游等跨界产品,延长电视节目产业链,开拓广电系统价值网络。这是广播电视行业增加竞争力,打造核心品牌的重要方式。
2015年,通过对《武媚娘传奇》《琅琊榜》《伪装者》《虎妈猫爸》《芈月传》《花千骨》等优质节目IP项目的开发和整合营销,国内广电领域产生了“现象级”的话题和效应。如暑期档电视剧《花千骨》,凭借优质内容、营销造势、采取周播的新模式,在3个月的播出季里,实现了电视剧收视率第一,网络播放量第一,微博阅读量第一。以此为依托,《花千骨》同名图书大卖,同名网游甚至创造了月收入2亿元的成绩[40],打造多点开花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相比较一般内容产品,优质IP对于用户的转化率也相较更高。在这种背景下,节目制作公司纷纷加入对IP的储备和开发中,《诛仙》《仙剑奇侠传》《幻城》《秦时明月》等一大批以内容IP为核心的电视剧投入筹备和拍摄中。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9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为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支持性政策,传媒产业革新的力量正在快速渗透,互联网思维逐渐融入广电全业务、全流程、全网络当中。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发布了《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对于电视台媒体融合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推动以广电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行业主流趋势。
新媒体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的出现掀起了传媒业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革命,传媒产业从信息传播、产品种类、管理体系,到受众接受方式、接受心理,再到行业的盈利模式、生产方式、市场格局都处在剧烈变动当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互联网+”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语境。借助新媒体工具和互联网平台,实现广播电视媒体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成为寻找传统广电行业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新媒体同广播电视媒体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广播电视媒体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媒体平台,主动发展新媒体业务,大众新媒体产品,是其扩大影响力、增加用户黏性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多的广电企业开始拓展新媒体业务领域。具体来说,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播电视新媒体产品开发。新媒体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特征,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手机电视、手机电台、移动电视、互联网电视、IPTV等广播电视新媒体产品,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内部出现了新的变化,新产品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未来广播电视发展出现了新的蓝海。
(2)新型盈利模式创新。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工具,为传统广播电视引入不同盈利模式,如近年来大热的“电商+电视”的T2O模式,为电视内容变为产品、拓展多元核心业务提供了可能性。
(3)新媒体业务打造。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广电媒体的新媒体业务,是广播电视媒体盘活资源、实现整合营销的重要手段。截至2016年2月,全国省级以上广电机构和部分市县广电机构均开通了微信公共账号、微博账号,推出新媒体产品,如自主移动客户端、网络电台等。特别是微信+广电,微博+广电的模式日渐成为主流,如央视广播电视台的“中国之声”,截至2016年4月微博粉丝数量突破1900万,已经成为广播电台最重要的营销平台之一。
(4)跨屏幕用户习惯打造。针对终端移动化和内容碎片化,一云多屏、多屏互动等也不断涌现。以春晚微信红包“摇一摇”、支付宝红包“咻一咻”为代表,电视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交融达到历史新高度,全新的用户与电视交互习惯正在被塑造。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融的一体化发展,电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压力不仅来自行业内部,更来自互联网视频行业,内容的争夺便成为未来一年国内电视发展的关键点。2015年,网络自制内容由以往的草根化、小制作开始向精耕化、大投入转型,涌现出一批引发收视热潮的节目内容。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主流视频网站自制内容共出品自制剧57部、自制节目55档,其中的《盗墓笔记》《屌丝男士4》《无心法师》《他来了,请闭眼》《太子妃升职记》等网络剧,在付费模式、口碑表现、点播模式等方面更是开启了新纪元。[41]网络剧动辄十几亿的点击率对电视剧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过去十年间,尽管电视平台上的电视剧播出总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观众对电视平台上电视剧收视选择的比例却已从2005年的36.5%一路下降至2015年的30%。[42]如悬疑冒险网剧《盗墓笔记》截至2016年4月在爱奇艺的总播放量超过29.74亿次,不仅仅是网络自制内容,传统电视剧在互联网平台也大有可为。如根据CSM全国网数据显示,2015年跨年热播大剧《芈月传》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同期该剧的网络视频点播量据统计达到208亿次,网台互动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随着网络自制节目的崛起,网台联动日渐常态化,以往节目内容先台后网的模式被打破,《蜀山战纪》《班淑传奇》等电视剧开始尝试“先网后台”的播出方式,并且出现了《他来了,请闭眼》等网络自制剧输向电视台、登录卫视周播剧场的模式。互联网在节目内容制播等领域进一步向广播电视渗透,互联网广阔的平台为电视行业在内容、营销、渠道和终端方面提供了诸多的发展可能。伴随着网台联动的进一步成熟,“网剧”与“台剧”之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2015年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相关技术进一步成熟,文化与科技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三网融合[43]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确定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标志着三网融合工作进入全面推广阶段。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将开展新一代网络制播、超高清电视、高效视音频编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数字音频广播、新一代地面数字电视、卫星广播电视、应急广播、数字电影与数字影院等标准的研制,提高影视服务质量列为文化领域标准化重点。2016年3月,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通知》,针对现阶段双向进入业务许可申请和审批工作等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和重申,三网融合工作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三网融合工作的全面展开,广播电视在新兴业务发展、关键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制造、市场竞争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在新媒体方面,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以及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将得到极大发展。围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和采集工作进一步加强。广电企业同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内容供应商、内容服务和增值服务企业之间的良性合作竞争机制逐渐建立。结合国家的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科技体制改革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广播电视行业的文化科技发展将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