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国际贸易实务概述

1.3.1 国际贸易基本流程概述

1. 出口贸易基本流程概述

如图1.1所示,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通常可分为3大阶段:出口交易前的准备阶段、商定出口合同阶段、履行出口合同阶段。

032-1

图1.1 出口贸易基本业务流程

2. 进口贸易基本流程概述

如图1.2所示,与出口交易类似,进口贸易的基本流程也包括3个阶段:进口交易前的准备阶段、商定进口合同阶段、履行进口合同阶段,但具体内容与出口交易有所不同。

033-1

图1.2 进口贸易基本业务流程

1.3.2 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趋势

1. 出现智能化、电子化、无纸化、标准化和一体化的趋势

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运作的影响日益显现。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为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无纸贸易,变革贸易方式,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强竞争力,增加贸易机会。互联网的发展给EDI以新的活力,将国际贸易带进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它拓展了贸易空间,缩短了贸易时间,简化了贸易程序,使国际贸易活动发生了深刻变革。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逐步规范,国际贸易实务正朝着智能化、电子化、无纸化、标准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 重视简化国际贸易程序的趋势

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简化国际贸易程序工作小组等国际机构的努力下,出现了国际贸易程序简化趋势。例如,为了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降低进出口检验费用,中国国务院将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原卫生部卫生检疫局和原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合并组建成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检合一”,即把过去的三次申报、三次抽样检验,变为一次报验、一次取样、一次检验检疫、一次卫生除害处理、一次发证放行,形成一种高效率的通关制度。又如,中国建立了保税区空运“直通式”通关,本质上是机场监管仓库的功能被延伸至保税区内,检验检疫职能同时移入保税区,企业报关、报检、提货在区内实现了“一站式”作业。

3. 贸易秩序和做法逐步规范化,各国纷纷确立了执业准入制度

例如,随着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入世”,中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发生很大的变化,外贸经营权从审批制过渡到登记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正在增加,对外贸专业人员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国家也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管理,逐步完善了执业准入制度。

提示

外贸专业人员包括外销员、报关员、外贸跟单员、国际贸易业务员、货代员、单证员和报检员等。

外销员:是指从事货物、技术进出口和国际经济合作业务的部门经理(含)以下外经贸专业人员。取得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用人单位可聘任其为助理国际商务师或其他经济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报关员:代表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海关事务的人员。在某些企业,报关员还承担向商检机构办理商品检验检疫手续、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外汇核销手续、向外经贸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等。

外贸跟单员:是指在进出口业务中,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或操作,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业务人员。按业务进程分为三类:前程跟单,指“跟”到出口货物交到指定出口仓库为止;中程跟单,指“跟”到装船清关为止;全程跟单,指“跟”到货款到账,合同履行完毕为止。按业务性质可分为外贸跟单和订单跟单(生产跟单)。

4. 以商业信用为付款保证的支付方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流支付方式

长期以来,信用证(L/C)这种以银行信用作为付款保证的支付方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以及赊销(O/A)等以商业信用为付款保证的非信用证支付方式很快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流支付方式。据统计,欧美企业的信用证使用比例已降至10%~20%,亚太国家信用证的使用比例也在逐年下降,大多数业务已采用商业信用的支付方式,辅之以完善的风险管理。我国出口企业使用信用证支付的比例高达80%~90%,但近年来信用证的使用率也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