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关于唐松草属的毛茛科中的系统位置

为了进行种的排列,需要了解各个种的演化水平,一些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以及唐松草亚科的系统位置。瑞典系统学家O.Langlet(1933)撰写的关于毛茛科细胞分类学论文不长,虽只有20页,却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大致显示出毛茛科系统发育的情况:此种大多数属,包括原始属驴蹄草属Caltha,鸡爪草属Calathodes和金莲花属Trollius的染色体均为大型,基数x=8,这些属形成了毛茛科的演化主干。自其演化出具小型,x=7染色体的唐松草亚科subfam.Thalictroideae;具小型,x=9染色体的黄连亚科Subfam.Coptidoideae二分枝(Okada&Tamura,1979;张芝玉,1982;Fu,1990;Tamura,1995)。因此,近年来出版的一些著作(如Takhtajan,2009;W.Wang et al.,2009)将Coptidoideae和Thalictroideae放在毛茛科分类系统的原始位置上,就与上述毛茛科系统发育情况不相符合了。

具x=7染色体的唐松草亚科包括二群,一个是扁果草族Trib.Isopyreae,其特征是子房具2颗以上的胚珠,受精后形成开裂、具细横脉的蓇葖果,其花粉具三沟;另一群是具单属的唐松草族Trib.Thalictreae,其特征是子房具1颗胚珠,受精后形成不开裂、每侧具1-3条纵脉或纵肋的瘦果,其花粉具散孔(Xi,1973;Fu,1990;Nowicke&Shvarla,1995)。从上述区别特征可了解Isopyreae较原始,Thalictreae较进化,二群的区别明显,Langlet(1932)指出Thalictreae由Isopyreae演化而出,完全正确,所以由上述可确定组成单属族Thalictreae的唐松草属Thalictrum是Thalictroideae的进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