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问题的提出

现代汉语普通话是一个非匀质的复杂的系统,就某些表达而言,如被动句、双及物结构,有多种共存的表达形式。这些表达形式往往比任何一种方言都要多。

普通话中被动标记有“被”“叫”“让”“给”四个。扬州方言被动标记有“给”“被”,南京话被动标记有“给”“叫”,天津、济南、保定、太原有“叫”“让”“给”,连云港有“让”“给”,北京、西安有“被”“叫”“让” [1],沧州、长治有“被”“叫”“让”“给”,唐山、临河有“让”“叫”,张家口、哈密有“让”“被”。 [2]

普通话中双及物结构有双宾语句(送他一本书)、介宾补语结构(送一本书给他)、复合式双宾结构(送给他一本书)、介宾状中结构(给他送一本书)四种。南京话、苏州话有双宾语句和介宾补语结构 [3]。以甘肃为中心的甘、宁、青三省的多数方言,陕西关中一带的中原官话仅用介宾状语结构,以陕西关中方言为核心的官话点兼用双宾语结构和介宾状语结构。太原话多用复合式双宾结构。江西的安义,湖北的阳新、通山,安徽的宿松,赣南的瑞金,闽西的上杭,湖南的安仁、娄底、湘乡、韶山等地方言仅用介宾补语结构。 [4]

对于普通话被动句、双及物结构表达形式多于方言的表达形式这一问题,晚清民国时期的一些官话材料提供了研究材料。从清末民初的材料来看,实际上存在南北官话的对立,今天的普通话是南北官话融合的结果(当然我们并不否定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南北官话的这种对立,在《官话类编》的编排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前面的是南京官话,后面的是北京官话。例如 [5]

(1)王天云的腿(给/教)狗咬破了。(《官话类编》第102课)

(2)从多日找他,也找不着,今天恰巧(给/叫)我碰见了。(同上)

例(1)和例(2)被动句中南京官话用被动标记“给”,北京官话用被动标记“教”“叫”。尤其是“给”字被动句受到学界极大的关注,“给”字被动句来源问题直到现在仍没有达成共识,不同观点针锋相对。从南北官话的对立与融合的角度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释。

明清的官话、民国时期的国语和普通话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要弄清楚普通话的词汇、语法来源,就有必要了解官话、国语的词汇、语法基础。这样,了解普通话的前身官话以及早期的国语之间的演变,南京官话向北京官话的转变,南北官话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基于大规模语料库,借助本土文献和域外文献,系统比较晚清南北官话,考察南北官话在语法方面存在的差异,找出晚清南北官话的区别特征,再将考察的范围延伸至现当代汉语,考察南北官话区别特征在现当代汉语中的发展变化情况,从南北官话的历史层次观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来源,可能对一些语言现象的解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