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公共事物治理(奥斯特罗姆学术探微与应用)
- 王亚华
- 1461字
- 2020-11-28 22:28:40
前言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教授,是历史上首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得主。她和丈夫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教授创立了著名的公共选择学派——布鲁明顿学派(Bloomington School),在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享有盛誉。自从2000年以《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为标志的系列著作被译为中文以来,奥斯特罗姆夫妇的学术思想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被广为传播。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简称奥斯特罗姆)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进一步扩大了她在全球范围的学术影响。笔者长期跟踪研究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思想,2009—2010年恰好在美国布鲁明顿跟随她访学,见证了其获得诺奖的过程。笔者大量运用奥斯特罗姆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的治理问题,归国后举办了系列学术讲座介绍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思想。本书选取了笔者与奥斯特罗姆夫妇交往的见闻录,部分学术讲座的整理稿以及应用其学术思想的研究论文,汇集成书分享给中国读者。
作为研习公共事物治理分析大师奥斯特罗姆的中文学术专著,该书主体分为“亲历篇”“阐释篇”“研习篇”三个部分,分别记录了笔者见证奥斯特罗姆获得诺奖前后的见闻录,近年来在清华大学宣介奥斯特罗姆的学术讲座稿,及运用奥斯特罗姆学术思想研究中国公共治理问题的习作。为了使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思想,本书收录了奥斯特罗姆的诺贝尔演讲稿和学术自传,分别作为本书的起始和附录。全书完整展现了奥斯特罗姆的学术生平、学术思想发展脉络及其学术方法的应用示例。
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思想对转型期中国的公共治理变革具有重大价值;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方法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有重要借鉴意义;奥斯特罗姆的治学精神对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性。笔者运用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公共治理和发展道路的思考,显示了国际社会科学理论前沿与中国发展实践的内在联系。笔者运用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方法,对中国治理问题的诊断,展示了如何应用其学术精华——特别是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及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本书内容既存录感性见闻,又记录理性思考;既有学术探微,又有理论阐发;既展示理论见解,又提供应用示范。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于有兴趣了解奥斯特罗姆及其学术思想的读者,以及广大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师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奥斯特罗姆的学术研究是以Common Pool Resources以及更为一般的Commons为中心展开的。围绕Common Pool Resources和Commons的翻译,在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中文版译序中,毛寿龙教授曾经做过详细的探讨,并将前者译为“公共池塘资源”,指难以排他同时又分别享用的物品;将后者译为“公共事物”,泛指与公共相关的事物,即除了私人物品之外的所有物品,包括公共物品、公共池塘资源和俱乐部物品。正如毛寿龙教授所指出的,尽管将奥斯特罗姆的“Govering the Commons”书名翻译为《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但其研究的公共事物主要还是集中于公共池塘资源,包括小规模的地下水资源、渔场资源和森林资源等。当然,此书英文版发表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奥斯特罗姆与同事关于Commons的研究,早已从传统的自然资源领域拓展到保护地、滨海系统、全球气候变化等新兴环境问题,以及诸如知识、宗教、网络等非传统公共事物。本书书名《增进公共事物治理》,既是对奥斯特罗姆学术思想价值的概括,也是对2000年中文版《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一书的致敬,故而相关专业术语的翻译沿袭了该书的用法。笔者认为,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思想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一般性公共事物治理问题,均有理论上的启发意义。当前,中国很多的公共事物处于凋敝甚至陷入衰落的困境,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中国公共事物“良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