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哪五谷?

南方长江流域的远古居民培育了水稻,而黄河流域的北方先民则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培育了被称为“五谷”的五种农作物。关于五谷的说法其实有很多种,但最通常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指稷、麻、黍、麦、菽,另一种指稷、黍、麦、稻、菽。我国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其实是没有稻的。五谷之中,稷又称“粟”,就是小米,在我国古代北方半干旱地区种植十分普遍,易于管理,被称为“五谷之长”。在神话传说中,最早是像下雨一样从天上落下了“粟”,神农氏因此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然后五谷才逐渐成为了古代北方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粟”是最早被人工培育和易于广泛种植的古代粮食作物。“黍”去皮后被称为黄米,是仅次于粟的粮食作物。“麦”有大麦、小麦之分,开始时古代北方种植的以大麦居多,由于小麦的产量相对较高,逐渐取代了粟、黍、大麦等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北方主要粮食作物。“菽”也有大菽、小菽之分,大菽就是大豆(黄豆),最早是属于今天东北地区的远古居民所培育的农作物品种,春秋时期传入中原黄河流域。“麻”的纤维,则是远古居民纺织衣物的原料。

“五谷”的培育,使北方农业得以稳定发展,也为中华文明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五谷”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2、“五谷”之中一定不包括哪一项?

A.水稻

B.玉米

C.麦子

3、被称为“五谷之长”的是哪一种农作物?

A.粟

B.稻

C.麻

4、今天北方主要的农作物是下列哪一种?

A.粟

B.黍

C.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