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203字
- 2020-11-19 03:36:09
4.2 课后习题详解
1.中国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姓”与“氏”的区别在哪里?
答:(1)中国姓氏的产生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2)“姓”与“氏”的区别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2.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中国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
(1)最早产生的姓,即原有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它们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姚、姒、赢等。
(2)以国邑为氏。如鲁、卫、晋、虞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4)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这是宗法制的明显特点之一。如牛、关、柯、丰等。
(5)以排行次第为氏,这也是宗法制的一种体现。周代以孟(伯)、仲、叔、季作为子孙排行的次序,其后裔则可称孟氏、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6)以爵号、谥号为氏。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谥号如文、武、穆、宣、闵、简等。
(7)以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住的地方为氏。如西门、东郭、东方等。
(8)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甄、卜、巫等。
(9)以事为氏。这类姓氏不多,但却很有意思。如李、林、昃等。
(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姬改为周、淳于改为于等。
(11)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成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宇文、鲜于、尉迟、慕容、长孙、贺兰等。
3.中国人的“名”与“字”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答: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故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1)中国人的“名”与“字”的区别
①名与字意义相反。如郑公孙黑字子皙,皙为肤色白,黑与白字义相反。
②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名壬字辛,取水生于金之意。
(2)中国人的“名”与“字”的联系
①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国大诗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
②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鲁国孔丘字仲尼,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山,又属老二,故字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