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黄肠题凑[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黄肠题凑是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才可以使用。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题凑是指枋木的端头皆指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同侧椁室壁板面呈垂直方向。该类型墓穴的代表有秦公一号大墓、天山汉墓、广阳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

2.三朝五门[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三朝五门是指古代宫殿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殿堂与门楼。“三朝五门”一词语出郑玄注《礼记》。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以清代为例:三朝,对应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3.金箱斗底槽[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

答:金箱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的结构之一,也是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环包内层,内外柱高相等,柱径略有差别。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4.副阶周匝[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

答:副阶周匝是指塔身、殿身的周围环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例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5.叉手[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叉手是指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是朱式建筑构件名称。在抬梁式构架中,从最上一层短梁到脊“槫”(即脊檩)之间斜置的木件,称为“叉手”。叉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持脊“槫”。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抬梁式木构架中只有叉手而不用蜀柱,宋代时则将叉手与蜀柱并用,而明清时则不用。

6.牌坊[华侨大学2014年研]

答: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也有大者能达到五间、七间的牌坊。柱于之间架有横粱相连。粱的上面承接着镌刻有建坊目的之类文字的枋,枋上建楼,粱与柱相连的拐角处多有雀替,每根石柱前后都有依柱石夹抱。牌坊建在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等处,甚至是街旁、里坊、路口,既可作为种标志,也可用于褒扬功德、辟表节烈等。因此,牌坊分为:标志坊、功德坊和节烈坊。

7.抄手游廊[华侨大学2014年研]

答:抄手游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多见于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接。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沿着院落的外缘布置,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8.抱鼓石[华侨大学2014年研]

答:抱鼓石,又称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镙鼓、石镜,因一个犹如抱鼓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而得名。抱鼓石属于门枕石,分为“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一般在四合院大门底部,位于宅门入口,由两块形似圆鼓的石制构件组成。抱鼓石是中国宅门中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识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品。抱鼓石是物化的礼制文化符号,它是一种内在世界通过装饰符号语言展示于外在世界的典型事例。

9.侧脚[华侨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

答:侧脚是指为了增加建筑形式和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的外檐柱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倾斜千分之十柱高,在两山方向上向内倾斜千分之八柱高,角柱向两个方向倾斜。侧脚源于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侧脚的目的在于借助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明代以后,侧脚逐渐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10.上海沙逊大厦[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研]

答:上海沙逊大厦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新沙逊洋行投资兴建的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1872年,英籍犹太人伊利亚斯·沙逊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后来上海开设分行。1929年9月落成新楼。大楼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是外滩的一个显著标志。其设计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底层西大厅和4~9层开设当时上海的顶级豪华饭店华懋饭店,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该楼。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并入,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和南楼。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

11.祾恩殿[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研]

答:祾恩殿是明长陵中谒陵时举行祭祀仪式的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大殿,原称“享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到天寿山朝陵,更名为“祾恩殿”。“祾”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取“罔极之恩”之意。祾恩殿建成于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外观重檐四阿顶,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上。下檐斗拱单杪双下昂,上檐双杪双下昂,顶部是重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皇帝的“九五”之位,采用60根楠木大柱支撑殿顶。

12.枋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研]

答:枋心是指梁枋彩画的中心部分,长度约占整个梁枋的三分之一。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上极富特色的装饰,用色彩、油漆在梁、枋、斗拱、柱、天花板等处刷饰或绘制花纹、图案乃至人物故事等,这些被绘画出来的各色纹样与图案就是彩画。彩画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可增加木料的防腐防蛀性。

13.中山陵[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研]

答: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建于1926~1929年,位于今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物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中山陵各个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增强着庄严的气氛,含意深刻,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