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考研网主编
- 8254字
- 2021-01-06 19:25:40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儿童虐待
答:儿童虐待包含身体虐待、性虐待、心理虐待、疏忽等情形。实务工作者必须了解其复杂与困难度,鉴于个案关系到社福机构、家庭系统、警政单位等,实务工作者要在有限资料中做快速决定,在亲情两难中做合适选择,在保护儿童安全的前提下不损及儿童、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的完整性。
2.儿童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
答:儿童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而服务功能则相应地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此类福利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儿童福利。
广义的儿童福利的对象是所有的家庭和儿童,并不单纯局限于处于不利境地、需要帮助的儿童群体。这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福利。在现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已开始更多地认同广义的儿童福利。这样,儿童福利实际上是对儿童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提供满足需要、促进发展的活动的总称,它包含着理念、策略、社会政策、机构、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
儿童福利是一种社会服务,是要通过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社会行为为所有的儿童,特别是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提供服务,通过家庭建设、社区发展以及社会组织的多种服务,使儿童的困境得到改善,儿童的成长获得必要的条件。
3.补充性儿童福利服务
答:这类服务的对象是父母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其家庭,内容主要包括为经济困难家庭连接资源,为儿童提供经济补助;为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父母提供托育服务;为新生儿及其父母提供健康育儿资讯和技能培训服务。这类服务的目的是通过弥补父母亲职能力的不足,改善父母的亲职状况,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
4.亲职教育
亲职教育是指向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并为他们提供具体的科学育儿实践指导和日常育儿问题咨询。具体内容包括:
(1)科学育儿的理念:儿童权利和现代儿童观。
(2)科学育儿的知识:儿童生理、心理人格和社会行为发展的知识。
(3)科学育儿的技能:观察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引导的技能等。
5.家庭中心方法
以家庭为中心方法是指以儿童获得最佳照顾和保护为目标,针对儿童生活的家庭和社区开展的提升照顾儿童和保护儿童技能,改善社区儿童安全环境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方式。这里的家庭既包含儿童的原生家庭,也包含再婚、亲属、寄养和收养等不同形式的家庭。
6.儿童社会工作
答:儿童社会工作是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什么是儿童?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
相关试题:简述儿童社会工作内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1)儿童范围的界定
根据中国法律的解释,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出生者”。因此,儿童生命的开始应从出生之时算起,不包括未出生的胎儿。2003年六一儿童节期间,联合国把儿童年龄上限从14岁放宽到了18岁,国际上习惯把0岁至18岁的孩子统称为“儿童”,把18岁以上的人称为成年人。
(2)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①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儿童社会工作是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②儿童社会工作的内涵
儿童社会工作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的工作,是指面向特定儿童和家庭的服务,特别是在家庭或其他社会机构中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的儿童。这种意义上的儿童社会工作的对象,一般为遭遇各种不幸情境的儿童。
b.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一切针对全体儿童(青少年)的,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潜能最佳发展的各种方式和设计都属于儿童社会工作的范畴。
③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a.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
b.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
c.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
d.兼顾了专业理想和本土化实务路径之间的平衡。
2.简述儿童的基本特征。
答:(1)社会属性的特点
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具有社会属性特点,即基础性。
①童年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基础
童年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每一个儿童在童年时期的经历,决定了他进入成年期的状态,对其成年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童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其人生的基础。
②儿童是每一个家庭的基础
能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延续,包括延续家庭的经济和文化,是家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③儿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儿童的发展和进步,即国家的命运在于“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2)成长发展的特点
①快速性
从出生到年满18岁,儿童的身体,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等都处于迅猛的成长过程中。
②阶段性
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性也被称为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它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有的典型特点。
③顺序性
儿童身体的快速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遵循从上到下、由近到远、从小到大、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性。
④不均衡性
在迅速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
⑤个体差异性
儿童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在身心发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于整体特征的个性化特点,具有不同于他人的成长轨迹。
⑥分化与互补性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特点。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和成熟,多数情况下都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
3.为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与其社会化发展需要相符合的社会化引导服务有哪些?
为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与其社会化发展需要相符合的社会化引导服务,主要内容包括:
(1)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又可称为“自我同一性”,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主题,是一个人心理人格健康的重要基础。儿童的自我认同从其一出生就开始了。
(2)技能学习
这里的技能学习是指儿童学业之外的生活技能学习,包含人际交往技能、时间管理技能、理财技能、整理和简化房间及日常用品技能、日常生活用品修理和维护技能、基本家务技能、健康习惯养成技能以及做选择和做决定技能等主题内容。
(3)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指一个人与他人团结一致,相互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儿童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采用的形式多为团体游戏和集体活动的形式。
(4)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在特定的社会中,每一个人在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它是一个人彼此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往往需要具备下面3点品质:
①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
②坚持实践正义的原则;
③愿为他人做出奉献和牺牲。
4.简述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
答: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的主要内容有:
(1)从实务角度出发,以服务的方式为依据,可以将其分为四种:
①支持性服务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它具体针对那些家庭和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出现问题的情况,强调运用家庭本身的力量,努力降低亲子关系的紧张。
②保护性服务
保护性服务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其目的在于防止儿童被虐待、被忽视及被剥削,并加强家庭的功能。
③补充性服务
补充性服务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状况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针对透过辅助有可能恢复功能的一些家庭。
④替代性服务
替代性服务是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2)按工作性质,可以将儿童服务分为:司法保护、卫生保健、教育和福利服务四种。
5.简述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应如何发展?
答:(1)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①工作领域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后,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涉及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不仅深受儿童欢迎,也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②服务性不断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服务日益成为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青年团体创办的资助贫困儿童入学就读的“希望工程”动员了广泛的社会力量,使大批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青少年法律保护咨询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的相继建立,直接保护了儿童的权益,成为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社会化趋势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后,不仅儿童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工作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吸收了广泛的社会力量加入,民间个人的儿童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显示出勃勃生机。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广泛动员了社会力量。城乡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健康少年儿童和残疾少年儿童等全方位的“手拉手”,使儿童教育成为一项社会性工程。社会化已成为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④儿童社会工作在中国不仅有传统,而且为政府高度重视,相信会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发展。
(2)如果需要把现存的更多的儿童行政性工作,转变为更多的专业性的儿童社会工作的话,不妨可以尝试以下的改善:
①立足现有的行政体系,大力扶持非政府组织,利用非政府组织的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来为更多的儿童提供更多的丰富多彩的专业服务。
②强调在设立具体的儿童服务项目之前,先进行特定的服务对象的需求调查和评估,以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确保资源的更有效的使用。
③对现有的从事儿童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在第一线从事少先队及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把现有的知识和儿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理论以及方法、技巧进行有机的整合,以便能够推动他们更有效地帮助儿童解决困难和问题,更有力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论述题
1.试述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相关试题: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儿童福利服务有赖于政府资金及人力上的投入,因此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积极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儿童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保健等方面增加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
儿童需要特别的养育。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对儿童的良好的养育。首先是保证对儿童的营养;其次是保证儿童良好的居住环境。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儿童的教育应是全面的。
①儿童社会工作需要宣传、推动、监督义务教育法的落实,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
②运用、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失学儿童返课堂;
③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④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水平。
(4)为儿童创造娱乐游戏的条件
游戏和娱乐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须。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5)儿童卫生保健
儿童卫生保健工作,主要有两部分:
①妇婴保健,即通过多种努力,减少婴儿死亡率;
②学校卫生工作,即通过健康检查、身体缺点的锻炼及矫治、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方法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
(6)家庭服务中的儿童社会工作
①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
此项服务主要是防止或救助被虐待、被忽视或得不到适当照顾的儿童:
a.需要帮助父母明了自己在法律上和道义上应负的照顾、养育及保护儿童的责任;
b.帮助儿童明了自己的权利,学会寻求保护;
c.通过相关机构直接提供帮助和照料。
②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
此项服务旨在使父母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或邻里之间友好相处。
③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偏差,但这些问题与成人的心理社会问题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社会工作者给家长以指导,或直接介入问题的解决。
(7)儿童权益保护
①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如生命权、被抚养权、优先救济等;
②要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即对危害他们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等;
③反映儿童成长需求,同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损害他们身心健康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
④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
(8)对孤儿、被弃儿童的工作
从社会工作角度,儿童救助的方式主要有:
①儿童福利院,或称院内救助、机关教养。
这种福利院可以为孤儿提供合理的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还可提供医疗保健和教育,必要时有及时的个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常用的方式。
②家庭寄养。
家庭寄养的对象是孤儿、弃儿或父母无法照顾的儿童,选择能够为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条件,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诸方面都适宜的家庭,经社会工作人员联系协助并予以督导,逐渐使双方和谐相处。
③收养。
收养是依据法律通过正常手续确立抚养关系的一种方式。收养之前,社会工作人员需要做认真调查,收养关系确立后,还需做跟踪辅导,协助解决困难,确保儿童权益。
(9)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
残疾儿童分为肢残如盲、聋、哑和智残两种。对他们的工作主要有:
①身体的康复。通过必要的身体训练和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矫正儿童的残疾;
②教育。通过举办特殊学校、随校设立特殊班、随班就读等方式,使残疾儿童受到正常的教育,教会他们一技之长;
③通过多种形式使之去适应其他人群,适应主流社会,扩大儿童的接触面,引导他们接触社会,使他们建立信心,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论述儿童社会工作内容包括。
答: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
(1)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①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主要包括母婴保健服务、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亲职教育。
②提供家庭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③开展儿童支持服务。主要包括:儿童问题辅导、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2)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①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为贫困家庭连接现有政策资源以及为困境儿童父母提供就业援助
②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为亲职不当的父母提供亲职教育,为补充父母或儿童主要照顾者时间和精力不足提供儿童托管服务。
(3)救助和保护儿童
救助和保护儿童是指为永久或者临时失去了家庭监护的儿童提供的替代家庭监护服务。具体类型主要有儿童收养服务、家庭寄养服务以及机构养育服务。
四、案例分析题
1.近年来,儿童遭受意外伤害的案例屡屡见诸报端,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广东佛山小悦悦遭碾压事件,贵州毕节五名流浪儿童闷死垃圾箱事件,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翻车事件,河南兰考袁厉害收养弃婴火灾案,江苏南京两名女童饿死家中事件等等。这些惨烈的儿童伤害事件一再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
请你从社会工作宏观和微观实务的视角,分析一下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介入重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研)
答: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政策、制度方面的宏观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家庭、学校等微观层面的原因。
(1)从宏观社会工作实务分析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介入重点
①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
a.儿童社会保护政策的缺位。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尚不健全,为伤害儿童的不法行为提供了空间,而且,在发生儿童伤害行为时,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儿童的人身安全和权益。
b.安全检查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存在漏洞。现实情况下,安全检查走形式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出现问题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难以明确安全责任的承担主体;安全检查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等相关配套安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②儿童伤害问题的介入重点
a.加强儿童社会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从源头上预防、杜绝侵害儿童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儿童伤害的当事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倡导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活中要关心儿童、保护儿童。
b.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强化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义务,使其更好地将安全检查和防护制度进行贯彻和落实。将包括安全检查、安全预防、安全事件的处理在内的各个工作环节和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机构,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督促其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2)从宏观社会工作实务分析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介入重点:
①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
a.从儿童个人角度来看,儿童自身缺乏安全防患意识,受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程度的限制,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还很低,尚不能充分地、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而且,一旦身处险境,儿童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感受、描述状况和寻求帮助。就个人发展阶段而言,儿童是极度脆弱和弱势的,正处于非常需要保护和关怀的时期。
b.从家庭角度来看,监护人保护责任不到位。监护人缺乏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患意识,看管不力、照顾不周,监护人保护照顾儿童责任的弱化和缺乏,往往是儿童伤害事件出现的重要致因。甚至,在有些案例中,施害者就是监护人本身。
c.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不少家长过于看重儿童的“知识教育”,导致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重教育轻防范,这种教育体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儿童在面临生活中的危险时,无危险意识或是自我保护能力低下。
②儿童伤害问题的介入重点
a.针对儿童个体,可以开展个案工作实务,为他们提供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的学习和必要的行为训练等服务,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b.围绕家庭,主要是将其组织起来,进行小组工作服务,围绕某一共同关注的问题,讨论并沟通、互动和分享,通过相互之间的经验传授,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强化其保护儿童的责任和意识,并将在小组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c.强化学校教育的责任,作为仅次于家庭的第二位社会化重要场所,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学校不应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知识教育,还应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保护自我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家长将儿童暂时托管到学校,学校就应当成为家庭的强大后备支撑力量,免除家庭的后顾之忧。
2.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越来越多,请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武汉大学2012年研)
答:(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隔代教养是由于社会的变迁而产生的,例如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愈加核心化、妇女劳动率提升及夫妻双职工等原因,造成儿童无人照顾,加之又缺乏政策上的支持,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情况。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①爱与关怀的需要。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然而,对儿童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恋可以发展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
②交友和游戏的需求。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要与同伴合作,需要竞争的成长环境。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等都产生积极影响。
③课业辅导的需要。由于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基本是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而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不具备辅导孩子课业的能力,也无处获得帮助。因此,课业辅导也是一部分此类家庭中儿童所迫切需要的。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隔代教养家庭儿童的需要,现设计如下社区服务方案:
①方案目标
增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拓宽儿童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范围,使其获得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②方案实施策略
a.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成员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 b.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资源,定期开展儿童交友、游戏活动; c.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③方案执行
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家庭成员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儿童对于相关活动的满意度以及效果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