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漫长的远古时代

1.1 复习笔记

一、叙说

1.史前社会阶段(远古时代)

(1)人类诞生之前时段划分

地球的形成——距今46亿年以上;

最原始生物出现——距今33亿年;

太古代——距今33亿年~25亿年;

元古代——距今25亿年~6亿年;

古生代、中生代——距今6亿年~7千万年;

新生代——距今7千万年到今天。地质年代分类的“代”之下有“纪”和“世”两个层次。

a.距今7千万年到300万年之间是地质年代新生代的第三纪,其中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五个阶段;

b.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世从距今300万年到1万年,是原始人向现代人演化的阶段。

(2)世界早期的猿类

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南方古猿纤细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

“能人”

“能人”生活的时代距今200万年左右。能人在体质方面的重要特点是脑容量有较多增加。被称为“奥杜韦文化”的东非能人石器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最早阶段,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开始了社会群体生活。

直立人

继“能人”之后的远古人类称为“直立人”。直立人的分布区域已经遍布亚洲、非洲和欧洲。在亚洲,以我国的发现最为丰富,例如元谋猿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和县猿人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另外,19世纪末发现的印尼的爪哇猿人也很著名。火的使用是直立人文化发展的重大突破。我国山西芮城西侯度经古地磁法鉴定距今180万年的地层中,发现有用火烧过的鹿角、马牙等物,被认为是人类用火的最早物证。

“智人”

距今20万~10万年之间,直立人向智人发展。19世纪50年代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智人的代表之一。19世纪60年代末在法国克罗马农山洞发现有晚期智人的化石材料,其发展水平可以作为欧洲晚期智人的代表。

2.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1)旧石器时代

开始制造简单的工具,如砍砸器、石斧等。代表有奥杜韦文化、蓝田猿人、北京猿人。

开始出现了墓葬文化,代表尼安德特人。

(2)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

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原始畜业的出现等,也具有重要影响。

金属的使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二、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1)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大约在距今200万年至25万年之间,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年限范围,在这一时间段内我国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有:

巫山猿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发掘出人类化石。巫山猿人距今约204~201万年。

元谋猿人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了“元谋猿人”。一般认为,元谋猿人的生活时代距今约有170万年。

蓝田猿人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陕西蓝田县东的公王岭和县西北的陈家窝发现有中更新世时代的猿人化石,被称为“蓝田猿人”,距今约80万~60万年。

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遗址在北京两南的周口店龙骨山,于1921年发现,其后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多次发掘。北京猿人距今约70万年,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的有20世纪70年代末在河南南召县杏花山发现的“南召猿人”和20世纪80年代初在安徽和县龙潭涮发现的“和县猿人”,和县猿人的时代距今约28万~24万年。

金牛山猿人

“金牛山猿人”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遗址在辽宁营几县西金牛山的洞穴中。金牛山猿人的时代距今28万年左右。

其他遗址

除上述旧石器早期的猿人遗址外,发现的还有山西芮城匼河村、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村、湖北大冶石龙洞、贵州黔西观音洞、辽宁本溪庙后山、安徽巢县与水阳江两岸、陕西洛南和汉中梁山等地。

(2)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活特征

采集和狩猎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人们已经知道用火和熟食。

石器加工技术有所进步。

2.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1)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

早期智人又称为“远古智人”,过去曾被称为“古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大约距今25万年至4万年之间。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有:

大荔人

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陕西大荔发现一个头骨化石,定名为“大荔人”。大荔人的时代在距今23万至18万年之间。

许家窑人

“许家窑人”于1974年在山西阳高许家窑村和与其紧临的河北阳原侯家窑发现,其遗址是目前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最为丰富、规模最大的遗址。许家窑人的时代距今10万年左右。

丁村人

“丁村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的,“丁村人”距今约20万年。

马坝人和长阳人

“马坝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广东曲江马坝狮头峰的岩洞中发现,距今约13~12万年。“长阳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湖北长阳下钟家湾龙洞发现,距今约19.5万年。

(2)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生活特征

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化石和文化遗存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不少发现。其所代表的旧石器中期文化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该时期人类的体质处在明显演进的阶段,因而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石器制造技术的明显提高、石眯的涌现以及许多遗址中所发现的大量凶猛动物遗骸,都表明这个时期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进步。

3.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晚期智人又称现代智人,过去曾被称为“新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4万年至1万年。我国境内,从北疆到南陲,从喜马拉雅山到台湾,许多地方都有晚期智人化石或文化遗存发现,地点数以百计。

(1)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柳江人

“柳江人”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广西柳江通天岩的岩洞中发现的。柳江人应当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较早阶段的智人。

资阳人

“资阳人”是20世纪50年代初在四川资阳黄鳝溪发现的。

左镇人

“左镇人”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台湾台南县左镇乡的菜寮溪发现的。

保山人

“保山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云南保山塘子沟发现的。

河套人

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内蒙古乌审旗萨拉乌苏发现一枚幼童门齿化石.被称为“河套人”。河套人的时代在距今5万年至35000年之间。

峙峪人

20世纪60年代前期在山西朔县峙峪发掘出人类化石,称为“峙峪人”。“峙峪人”大约距今28000年左右。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是晚期智人的代表,1930年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距今约18000年。

(2)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活的特征

这个时期的人们不仅继续使用传统的打制技术来制造石器,而且较广泛地采用了磨制和钻孔、挖孔的技术。

劳动技术的进步、生产活动的发展、装饰品的出现、埋葬习俗的萌芽等方面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抽象思维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这些都预示着远古人类的蒙昧期行将结束,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三、新石器时代时代的文化

1.新石器时代的界定

(1)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的时间,到距今4000年左右结束。在这个时间段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新石器时代。

(2)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是这个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识。

(3)按照时间顺序,新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

以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为代表,形成于距今1O000~7000年之间。

中期阶段

以仰韶文化为代表,形成于距今7000~5000年之间。

晚期阶段

以龙山文化为代表,形成于距今5000~4000年之间。

2.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区域

(1)裴李岗文化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位于黄河中游的最著名的是“裴李岗文化”。“裴李岗类型”当中,目前发掘规模最大的是1983~1987年发掘的贾湖遗址。该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村。

(2)磁山文化

分布在今冀南、冀中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是磁山文化。在磁山文化中发现的猪、狗、牛、鸡等家禽骨骼说明其饲养业有了很早的发展。其中粟和家鸡的发现为目前世界上所知年代最早的。

(3)北辛文化

在裴李岗文化以东与裴李岗文化相互影响的是“北辛文化”。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山东滕县北辛村发现,北辛文化的时代在距今7300~6100年之间,分布在山东的中、南部和江苏的淮北地区,是后来大汶口文化的主要来源。

(4)老官台文化

位于黄河上游泾渭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是“老官台文化”。这个文化最早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陕西华县老官台,可以分为早、晚两期。在“老官台文化”中发现了黄河流域最早的彩陶。

(5)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村,其年代距今7500年左右,出土的玉器有玦、管、凿等,是迄今国内所知最早的真玉器。

除上述陈述的北方文化之外,在长江中游时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有玉蟾岩遗址、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等。

3.仰韶文化时期的北方与南方

(1)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文化。它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和仰韶文化约略同时的主要有北方的红山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淮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东南一带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等。

仰韶文化是在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等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广泛分布的仰韶文化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半坡类型”因西安半坡村遗址而得名。这个类型著名的遗址除了西安半坡外,还有临潼姜寨。姜寨遗址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面积约5万平方米。经考占发掘,揭露面积17084平方米,是迄今中国史前聚落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

(2)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分布在辽西及其附近地区,是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一种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其陶器纹饰以横“之”字形纹和直线划纹最富特征。

(3)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位于甘肃临洮马家窑,马家窑文化制陶业比较发达。陶器多饰以图案化了的鸟纹,彩陶的大量生产也是其显著特点。

(4)卡若遗址

在澜沧江上游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是卡若遗址。卡若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村。卡若遗址文化特征为红烧土和石墙房屋,分圜底或半地穴和地面两种类型。生产工具大多为大型打制石器,同时也有细石器和磨制石器。

(5)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的区域在仰韶文化以东,得名于山东泰安和宁阳交界处的大汶口遗址。其早期陶器均手制,烧制火候不高,多为红陶;中期以后,灰陶、黑陶增加;到了晚期则采用轮制技术生产大件器物。大汶口文化的时代在距今6300至4600年之间,延续近1700年之久,其后发展成为山东龙山文化。

(6)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主要分布在川东、湖北的长江两岸,以及湘北的洞庭湖周围,得名于四川巫山大溪遗址。

(7)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得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其区域在浙江宁绍平原东部地区。河姆渡遗址有多种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野生动物遗骨,说明渔猎和捕捞是当时重要的生产活动。木构建筑以栽桩架板的干阑式房屋最有特色,也有一部分是栽桩式地面建筑,这些都适应了南方地区自然条件的需要。

4.龙山文化时期文化区域的扩大

(1)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市龙山镇的城子崖而得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有影响的典型文化。考古资料表明,龙山文化已经遍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区域。广大范围的龙山文化可以划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三个大的部分。

山东龙山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陶器制作普遍采用快轮,造型规整,器壁薄而均匀,技术精良,特别是漆黑光亮、薄如蛋壳的泥质黑陶更独具特色。当时制玉工艺已经专业化,能生产出精美的玉质礼器。

河南龙山文化

从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的河南龙山文化分布较广,可以划分为五个地区性的类型:

a.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流域的“王湾类型”。

b.分布在豫北、冀南和鲁西的“后岗类型”,其陶器多饰以绳纹,邯郸涧沟遗址发现有丛葬坑。

c.豫东和皖两北的“王油坊类型”,方格纹为其陶器的主要纹饰。

d.豫晋陕交界处的“三里桥类型”,陶器纹饰以绳纹为主。

e.豫西南丹江流域的“下王岗类型”,其陶器以灰陶、黑陶较多。

陕西龙山文化

以渭水流域为主并遍布陕北、陕南许多地区的陕西龙山文化一般分为早晚两期。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些红陶,器形和纹饰多有与其以东的河南龙山文化、以西的齐家文化相似之处,反映了这几个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房屋以半地穴式为主,有内室和外室。在外室,正对斜坡出口处常有炊爨或保存火种的壁龛;在内室,有储藏粮食的袋形窖穴。

(2)良渚文化

分布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是承继崧泽文化发展形成的,其时代在距今5000至4000年之间。良渚文化出土了大量玉器。此外,良渚文化中的稻作农业、竹木制作、养蚕、丝织、麻织等也都很有特色。

(3)石峡文化

石峡文化是岭南地区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得名于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其时代在距今5000至4000年之间。石峡文化发现大量石制工具和作为武器的石钺和石镞,特别是薄体利刃的长身亚腰式及双肩式的石钺更具特色。其遗址还发现有琮、瑗、璧等贵重玉器。其陶器盛行三足器、圈足器和圜底器。

5.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面貌

(1)经济的发展

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南方与北方的农业发展在新石器时代即显露出地域差别。北方地区以粟为主,南方地区以稻作农业为主。

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除了石器以外,还有骨器、木器、陶器等多种,许多工具采用复合形式。

家畜饲养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即已出现,渔猎在经济中依然有重要地位。

制陶业是当时手工业的大宗。仰韶文化的彩陶,龙山文化的黑陶无论器物造型、彩绘纹饰,或是快轮制作、掌握烧制火候,都达到较高水平。

烧窑技术的发展表明当时已经具备了炼铜的条件。冶铜业发展最为突出的是齐家文化。精细手工业的最突出成就表现在玉器制造和牙雕、骨雕技术的发展上。

(2)社会组织的演变

新石器时代是氏族组织高度发展的时期。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氏族组织的规模不会太大,氏族成员之间往往比较平等。

对偶家庭范畴的小家庭已经是氏族组织的基本细胞。原始时代往往由几个氏族组成胞族,若干胞族组成部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内部的家族势力逐渐强大,慢慢变成氏族内部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层级。

新石器时代的氏族内部的母系或父系只是区别世系、辈分的依据,而不是两个必然的先后承继的社会发展阶段。母系并不等于女权。当时社会上受到尊重的人物有氏族或部落首领、巫师、英雄等,而这些人物往往以男性居多。

(3)文化观念与原始艺术

用彩绘、雕塑、刻画等手段创造出生动而占卜的动物和植物形象,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色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作品常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当时的人们往往以喜悦、乐观的情绪去观察世界,尽管物质生活匮乏,但精神状态却积极向上。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有不少关于女阴崇拜、男根崇拜、男女同体等方面的观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普遍关切人类自身繁衍的问题,各种生育崇拜都是对于这个问题思索的结果。

(4)原始宗教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萌芽的原始宗教在新石器时代有了较快的发展。原始宗教观念存在着大量的落后、闭塞、愚昧的成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对于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迈向野蛮时代的进程来说,原始宗教也有一定的历史进步的因素。

新石器时代的祭祀场所多建筑在山顶上,是因为当是人们认为这里距“天国”比较近。

占卜习俗是当时人们对于自然与社会进行探索的一种特殊方式。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都发现有占卜用的甲骨。

新石器时代的迷信与科学常混杂一起而难以区分,在原始的宗教观念中往往有某些积极成分。如果说当时的占卜有表现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思考的一面,那么原始巫术则多少含有人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斗争的积极意义。

四、 古代文明的曙光

1.贫富分化与阶级的萌芽

(1)在基本平等的情况下,氏族首领凭借其权力往往拥有较多的物质财富,扩大私有财产的范围,成为氏族的权贵。

(2)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社会地位悬殊,说明阶级已经萌芽。历史上的阶级萌芽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男女合葬的情况正是阶级萌芽的反映。

2.社会观念的变革

(1)新石器时代前期,人们在自然界面前的自由程度还很低,所以在社会观念中缺乏对于崇高和力量的赞美。当时人们喜爱和自己亲近的动物、植物,并用各种手法去表现它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在粗犷而可怖的自然现象面前不再只是迷惘和叹息,而是试图了解它、征服它。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人物,便能受到尊崇。夸父追日、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的传说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关于战争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在新石器时代前期为了复仇而进行的械斗和杀伐也存在,但毕竟数量不多、影响不大。可是在后期,为满足氏族贵族的贪欲和权势欲而发动的战争却日益频繁。由于战争的需要,武器制造也愈益精良。石峡文化的石钺和石镞,齐家文化的铜刀、铜匕和铜斧,都是典型的杀伤武器。

(3)最初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近年在湖南澧县车溪乡发现有属于屈家岭文化中期的城址。城市不仅为国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而且使人们的眼光从本氏族投向更大的范围。

五、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1.古史传说之概述

在没有文字记载出现的时候,历史是人们以口耳相传的方法来保存与流传的。这些内容后来被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我们虽然很难把这些传说和考古资料一一印证,从而构成一个严密的可信的古史系统,但是透过这些传说却可以看出我国原始时代的大概的社会面貌。

2.关于远古时代的朦胧记忆

在黄帝和炎帝之前,据传说有名的领袖有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烈山氏、伏羲氏和女娲。

3.黄帝和炎帝

按照《国语·晋语》的说法,黄、炎两族是从由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蠕氏繁衍而来。黄、炎两族最初居住在今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后来逐渐东移。

黄帝族的迁徙路线偏北些,东渡黄河以后,沿着中条山、太行山的山边地带直到今冀北地区。炎帝族的迁徙路线稍偏南,顺着渭水和黄河两岸发展到今河南以及冀南、鲁东北一带。他们在迁徙过程中曾与所迁地区的土著部落发生过斗争,黄帝族曾经“北逐荤粥”,炎帝族和原居于鲁、豫一带的蚩尤族发生激烈冲突,并被蚩尤族打败。黄帝族应炎帝族的请求而与蚩尤族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黄帝族打败蚩尤以后,和太昊、少昊两族修好关系,在中原地区扩大了影响,但炎帝却图谋与之争夺在各个部落间的主导地位,双方在阪泉进行了三次战争,炎帝战败。形成了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

4.颛顼和帝喾

(1)颛顼

在黄帝族所繁衍的众多子族中,颛顼与帝喾是时代较早的最著名的两支。颛顼又称高阳氏,帝喾又称高辛氏。颛顼和帝喾曾经对社会上的一些制度进行改革。

相传颛顼“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民,洁诚以祭祀”。那个时代的宗教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颛顼顺应了这种形势,“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改变了以前“家为巫史”人人都能与神灵交往的局面,使宗教祭祀专业化。颛顼的这些改革后来被称为“绝地天通”。颛顼的改革是当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反映。

(2)帝喾

帝喾继续了颛顼的作为,将祭祀与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结合起来。颛顼和帝喾曾经与共工族有过激烈斗争。

5.唐尧和虞舜

(1)尧

尧,名放勋,号陶唐,所以又称唐尧,是帝喾以后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的时期,自然灾害严重,社会也不安定,尧采取措施进行各种斗争,使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更加巩固,取得很大成功,尧也因此受到广泛的爱戴。

尧的时期开始实行掸让制度。尧在年老的时候,让“四岳”推荐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舜。尧便采取各种办法对舜进行考验和培养,证明舜确实合格以后就把权力让给他。此后二十多年,尧去世。舜正式继位以前,曾把权力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之南。然而天下诸侯和民众却不信任丹朱,而拥戴舜。在这种情况下,舜才正式继位。

(2)舜

继尧而起的舜,名重华,号有虞氏,所以又称虞舜。舜继位以后,部落联盟更加发展,高辛氏和高阳氏的许多首领都听从舜的号令。

作为部落联盟首领,舜已经拥有了很大权力。当时有浑敦、穷奇、祷杌、饕餮四个凶族,尧拿他们没有办法,舜在位的时候把这四个凶族流放到边远地区,对其他一些不听命令的氏族和部落,如共工、欢兜、三苗等,舜也都加以处理,还将治水无功的鲧放逐到羽山。

舜年老的时候,将权位让给禹,又过了17年才去世。禹在正式继位以前,仿禅让故事,把权位谦让给舜子商均,自己避居十阳城,但是诸侯们依然拥戴禹,禹这才正式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