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动力)《专业基础考试》历年真题与考前押题详解【7小时视频讲解】
- 圣才电子书
- 19字
- 2025-02-16 02:04:21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7小时视频讲解]
2014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动力)《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如果由工质和环境组成的系统,只在系统内发生热量和质量交换关系,而与外界没有任何其他关系或影响时,该系统称为( )。
A.孤立系统
B.开口系统
C.刚体系统
D.闭口系统
【答案】A
【考点】热力学系统的分类
【解析】A项,孤立系统是指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B项,开口系统是指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C项,刚体系统与本题无关,属于力学的范畴;D项,闭口系统是指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压力的常用国际单位表达中不正确的是( )。
A.N/m2
B.kPa
C.MPa
D.bar
【答案】D
【考点】压力的常用国际单位
【解析】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固体界面单位面积上的力,即N/m2,压力的基本国际单位是Pa,1kPa=103Pa,1MPa=106Pa。D项,bar是工程中经常用到的压力单位,但不是国际单位。
3.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开口系能量方程为,闭口系能量方程为
,经过循环后,可得出相同结果形式
,正确的解释是( )。
A.两系统热力过程相同
B.同样热量下可以作出相同数量的功
C.结果形式相同但内涵不同
D.除去q和w,其余参数含义相同
【答案】C
【考点】稳定流动能量方
【解析】式中的δw为技术功,而式
中的δw为膨胀功,因此虽然经过循环后两式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但两者内涵不同,热力过程也不同。
4.实际气体分子间有作用力和分子有体积,因此同一气体,在同样温度和体积下,若压力不太高,分别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得到的压力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得到的压力
之间关系为( )。
A.≈
B.>
C.<
D.不确定
【答案】A
【考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解析】若考虑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气体对容器壁面所施加的压力要比理想气体的小;而存在分子体积,会使分子可自由活动的空间减小,气体体积减小从而压力相应稍有增大,因此综合考虑,≈
。
5.某热力过程中,氮气初态为,终态为v2=0.4m3/kg和p2=0.6MPa,该过程的多变比热容cn为( )。
A.271J/(kg·K)
B.297J/(kg·K)
C.445J/(kg·K)
D.742J/(kg·K)
【答案】A
【考点】气体的多变比热容
【解析】多变指数。又氮气为双原子气体,k=1.4,恒容比热容
=742J/(kg·K),则多变比热容为:
。
6.进行逆卡诺循环制热时,其供热系数将随着冷热源温差的减小而(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考点】逆卡诺循环
【解析】热泵供热系数,式中,
为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当冷热源温差
减小时,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
增大,故热泵供热系数
增大。
7.确定湿空气的热力状态需要的独立参数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考点】湿空气的热力状态
【解析】根据相律公式r=k-f+2,式中,r为需要的独立参数;k为组元数;f为相数。湿空气是指由空气与水蒸气组合而成的二元单相混合工质,则k=2,f=1,r=3。因此,要确定湿空气的热力状态需要的独立参数为3个。
8.对于喷管内理想气体的一维定熵流动,流速c、压力p、比焓h及比体积v的变化,正确的是( )。
A.dc>0,dp>0,dh<0,dv>0
B.dc>0,dp<0,dh<0,dv<0
C.dc>0,dp<0,dh>0,dv>0
D.dc>0,dp<0,dh<0,dv>0
【答案】D
【考点】理想气体的一维定熵流动
【解析】气体流经喷管时,速度逐渐升高,dc>0;要实现内能向动能的转变,根据cdc=-vdp可知,dc>0时,dp<0;又Tds=dh-vdp,对于喷管内的等熵过程有:dh=vdp,则dp<0时,dh<0;根据过程方程,压力降低时,比容增大,dv>0。
9.组成蒸汽朗肯动力循环基本过程的是( )。
A.等温加热,绝热膨胀,定温凝结,定熵压缩
B.等温加热,绝热膨胀,定温凝结,绝热压缩
C.定压加热,绝热膨胀,定温凝结,定温压缩
D.定压加热,绝热膨胀,定压凝结,定熵压缩
【答案】D
【考点】朗肯循环
【解析】朗肯循环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和两个定熵过程。水在蒸汽锅炉中定压加热变为过热水蒸气,过热水蒸气在汽轮机内定熵膨胀做功,做功后的低压湿蒸汽在凝汽器内定压(也定温)冷却凝结放热成为饱和水,凝结水在水泵中的定熵压缩后由水泵送回锅炉,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10.关于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孤立系统中进行过程
B.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C.孤立系统中所有过程一定都是不可逆过程
D.当S达到最大值Smax时系统达到平衡
【答案】C
【考点】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
【解析】A项,根据孤立系统熵增原理有:。BC两项,当
时,系统内部为不可逆过程;而当
时,系统内部为可逆过程,故孤立体系中存在可逆过程。D项,熵增原理可以作为系统平衡的判据是:当孤立系统的熵达到最大值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11.当天气由潮湿变为干燥时,建筑材料的热导率可能会出现( )。
A.木材、砖及混凝土的热导率均有明显增大
B.木材的热导率下降,砖及混凝土的热导率不变
C.木材、砖及混凝土的热导率一般变化不大
D.木材、砖及混凝土的热导率均会下降
【答案】D
【考点】建筑材料的热导率
【解析】像木材、砖、混凝土等多孔介质材料,在潮湿情况下细孔中会有大量的液态水出现。由于水分的渗入,会发生水分从高温区向低温区迁移而传递热量的现象,致使导热系数较大。而干燥后的细孔中全是空气,液态的热导率大于气态的热导率,因此当天气由潮湿变为干燥时,整体的热导率会下降。
12.外径为50mm和内径为40mm的过热高压高温蒸汽管道保温过程中,如果保温材料热导率为0.05W/m·K,外部表面总散热系数为5W/m2·K,此时( )。
A.可以采用该保温材料
B.降低外部表面总散热系数
C.换选热导率较低的保温材料
D.减小蒸汽管道外径
【答案】A
【考点】圆筒壁的临界绝缘直径
【解析】A项,圆柱体的临界热绝缘直径,因此该保温材料在外保温可以增加保温效果。B项,降低外部表面总散热系数会使临界热绝缘直径变大;C项,换选热导率较低的保温材料会使临界热绝缘直径变小,但无太大意义;D项,减小蒸汽管道外径与本题考查内容基本无关,是干扰项。
13.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根据温度的变化特性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0.2<Fo<∞的时间区域内,过余温度随时间线性变化
B.Fo数小于0.2的时间区域温度变化受初始条件影响最大
C.最初的瞬态过程是无规则的,无法用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描述
D.如果变化过程中物体的Bi数很小,则可以将物体温度当作空间分布均匀计算
【答案】C
【考点】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解析】非稳态的三个阶段中,初始阶段和正规状态阶段是以Fo=0.2为界限。A项,在正规状态阶段(0.2<Fo<∞),过余温度的对数值随时间按线性规律变化;B项,Fo<0.2为初始阶段,该阶段内受初始条件影响较大,且各个部分的变化规律不相同;C项,非稳态的导热微分方程在描述非稳态问题时并未有条件限制,即便是最初阶段也是可描述的;D项,当Bi较小时,说明物体的导热热阻接近为零,因此物体内的温度趋近于一致。
14.常物性无内热源二维稳态导热过程,在均匀网格步长下,如图所示的平壁面节点处于第二类边界条件时,其差分格式为( )。

题14图

【答案】D
【考点】节点方程的建立
【解析】节点1为边界节点,其节点方程为:

由上述两式可知,本题选项都是错误的,其中较为接近的是D项。
15.下列换热工况中,可能相似的是( )。
A.两圆管内单相受迫对流换热,分别为加热和冷却过程
B.两块平壁面上自然对流换热,分别处于冬季和夏季工况
C.两圆管内单相受迫对流换热,流体分别为水和导热油
D.两块平壁面上自然对流换热,竖放平壁分别处于空气对流和水蒸气凝结
【答案】C
【考点】相似原理
【解析】相似判定的三要素为:同类现象、单值性条件相似,同名的已定准则相等。对于对流换热现象,单值性条件包括:①几何条件,如换热表面的形状和尺寸等;②物理条件,如流体的类别和物性等;③边界条件,如进出速度、壁面温度等;④时间条件,各物理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及如何变化。AB两项不满足同类现象;D项不满足同名的准则相等。
16.确定同时存在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的混合对流换热的准则关系是( )。
A.Nu=f(Gr,Pr)
B.Nu=f(Re,Pr)
C.Nu=f(Gr,Re,Pr)
D.Nu=f(Fo,Gr,Re)
【答案】C
【考点】自然对流与受迫对流并存的混合流动换热
【解析】自然对流受Gr和Pr影响,受迫对流受Pr和Re影响,所以A项是自然对流准则关系式,B项是受迫对流准则关系式。又因为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同时存在,所以只有C项符合条件。
17.对于小管径水平管束外表面蒸汽凝结过程中,上下层管束之间的凝结表面传热系数h( )。
A.h下排>h上排
B.h下排<h上排
C.h下排=h上排
D.不确定
【答案】B
【考点】管束间的凝结表面传热系数
【解析】在水平管束管外凝结换热的应用上,常有多根管组成的水平管管束,上一层管子的凝液流到下一层管子上,使得下一层管面的膜层增厚,传热效果降低,所以下一层的传热系数h比上一层的小。
18.在秋末冬初季节,晴朗天气晚上草木表面常常会结霜,其原因可能是( )。
A.夜间水蒸气分压下降达到结霜温度
B.草木表面因夜间降温及对流换热形成结霜
C.表面导热引起草木表面的凝结水结成冰霜
D.草木表面凝结水与天空辐射换热达到冰点
【答案】D
【考点】底面物体向太空的辐射换热
【解析】大气层外宇宙空间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是个理想冷源,在8~13μ的波段内,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吸收比很小,穿透比较大,地面物体通过这个窗口向宇宙空间辐射散热,达到一定冷却效果。草木表面结霜是由于在晴朗天气下,其表面与太空直接辐射换热使得草木表面的温度达到了冰点。
19.大气层能够阻止地面绝大部分热辐射进入外空间,由此产生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 )。
A.大气中的CO2等多原子气体
B.大气中的N2
C.大气中的O2
D.大气中的灰尘
【答案】A
【考点】气体的吸收定律
【解析】温室气体有吸收长波不吸收短波的特性,大气层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温大气层的温度升高,地球便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氯氟烃、甲烷等,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20.套管式换热器中顺流或逆流布置下关系不同,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
A.Cmin/Cmax>0,相同NTU下,ε顺<ε逆
B.Cmin/Cmax=0,NTU→∞,ε顺→1,ε逆→1
C.Cmin/Cmax=1,NTU→∞,ε顺→0.5,ε逆→1
D.Cmin/Cmax>0,NTU增大,ε顺和ε逆都趋向同一个定值
【答案】D
【考点】换热器计算
【解析】如题20解图所示,ABC三项的描述都是正确的。而根据C项的结果可以判定D项是错误的。

题20解图
21.如图用水银压差计+文丘里管测量管道内水流量,已知管道的直径为d1=200mm,文丘里管道喉管直径为d2=100mm,文丘里管的流量系数为μ=0.95。已知测出的管内流量为Q=0.025m3/s,那么两断面的压强差Δh为(水银的密度为13600kg/m3)( )。

题21图
A.24.7mm
B.35.6mm
C.42.7mm
D.50.6mm
【答案】C
【考点】伯努利方程式
【解析】列伯努利方程式
故Δh=42.7mm。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析流体运动时,拉格朗日法比欧拉法在做数学分析时更为简便
B.拉格朗日法着眼于流体中各个质点的流动情况,而欧拉法着眼于流体经过空间各固定点时的运动情况
C.流线是拉格朗日法对流动的描述,迹线是欧拉法对流动的描述
D.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在研究流体运动时,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B
【考点】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的比较
【解析】A项,由于跟踪每一个质点的运动过于复杂,而从场的角度分析流体较为方便,故欧拉法更为便捷。BC两项,拉格朗日法是把流体的运动,看作无数个质点运动的总和,以部分质点作为观察对象加以描述,通过描述每一个质点的运动把握整体的流动,因此拉格朗日法又称迹线法;欧拉法是以流动的空间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不同时刻各空间点上流体质点的运动参数,通过描述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来研究整个流动,因此欧拉法又称流线法。D项,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都是对流体运动的描述,只是着眼点不同,因此不能说有本质的区别。
23.直径为1m的给水管在直径为10cm的水管中进行模型试验,现测得模型的流量为0.2m3/s,若测得模型单位长度的水管压力损失为146Pa,则原型给水管中单位长度的水管压力损失为( )。
A.1.46Pa
B.2.92Pa
C.4.38Pa
D.6.84Pa
【答案】A
【考点】雷诺准则的应用
【解析】本题模拟有压管内流动,因此应选择雷诺准则来设计模型,则,所以有
流动相似,欧拉数相等,则
,可得:
24.下列对于雷诺模型律和弗劳德模型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闸流一般采用雷诺模型律,桥墩绕流一般采用弗劳德模型律
B.有压管道一般采用雷诺模型律,紊流淹没射流一般采用弗劳德模型律
C.有压管道一般采用雷诺模型律,闸流一般采用弗劳德模型律
D.闸流一般采用雷诺模型律,紊流淹没射流一般采用弗劳德模型律
【答案】C
【考点】模型律的选择
【解析】为了使模型和原型流动完全相似,除需要几何相似外,各独立的相似准则数应同时满足,即要保证对流动起重要作用的力相似。在大部分的明渠流动中,重力起主要作用,一般采用弗劳德模型律,即按弗劳得准数设计模型;而对于有压管流,影响流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黏滞力,应采用雷诺模型,按雷诺准数设计模型。如水利工程中的明渠流以及江、河、溪流,都是以水位落差形式表现的重力来支配流动的,对于这些以重力起支配作用的流动,应该以弗劳德相似准数作为决定性相似准则数。有不少流动需要求流动中的黏性力,或者求流动中的水力阻力或水头损失,如管道流动、流体机械中的流动、液压技术中的流动等,此时应当以满足雷诺相似准则数为主,Re数就是决定性相似准数。本题中,闸流是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应按弗劳德准则设计模型。
25.流体在圆管内做层流运动,其管道轴心流速为2.4m/s,圆管半径为250mm,管内通过的流量为( )。
A.2.83m3/s
B.2.76m3/s
C.0.236m3/s
D.0.283m3/s
【答案】C
【考点】圆管层流计算
【解析】对于圆管层流,断面平均速度为管道轴心最大速度的一半,即:v=1/2umax=1.2m/s,则流量Q=uA=1.2×π×0.252=0.236m3/s。
26.如下图,应用细管式粘度计测定油的粘度。已知细管直径d=6mm,测量段长l=2m,实测油的流量Q=77cm3/s,流态为层流,水银压差计读值h=30cm,水银的密度为=13600kg/m3,油的密度ρ=901kg/m3。试求油的运动粘度υ。( )

题26图
A.8.57×10-4m2/s
B.8.57×10-5m2/s
C.8.57×10-6m2/s
D.8.57×10-7m2/s
【答案】C
【考点】运动粘度的计算
【解析】列伯努利方程:得:

已知流态为层流,则有得:Re=1903.7。
此时雷诺数Re<2300,流态确实为层流。

27.如图所示,若增加一并联管道(如虚线所示,忽略增加三通所造成的局部阻力),则( )。

题27图
A.Q1增大,Q2减小
B.Q1增大,Q2增大
C.Q1减小,Q2减小
D.Q1减小,Q2增大
【答案】A
【考点】并联管路的计算
【解析】增加并联管段后,变为两管段并联后再与前面管段串联。并联节点上的总流量为各支管中流量之和;并联各支管上的阻力损失相等;总的阻抗平方根倒数等于各支管阻抗平方根倒数之和。则并联后总阻抗小于任一管路阻抗,阻抗变小,再与前面管段串联后,总阻抗变小,总流量增大;Q1增大,S1不变,h1增大,则h2变小,S2不变,则Q2减小。
28.气体射流中,圆射流从d0=0.2m管嘴流出,Q0=0.8m3/s,已知紊流系数a=0.08,则0.05m处射流流量Q为( )。
A.1.212m3/s
B.1.432m3/s
C.0.372m3/s
D.0.72m3/s
【答案】D
【考点】圆射流的计算
【解析】圆射流可分为起始段和主体段,起始段的核心长度为:
所以在0.05m处仍处于起始段。
对于起始段,则有:

可得:Q=0.826m3/s,与D项最为接近。
29.在同一流动气流中,当地音速c与滞止音速c0的关系为( )。
A.c永远大于c0
B.c永远小于c0
C.c永远等于c0
D.c与c0关系不定
【答案】B
【考点】当地音速与滞止音速的关系
【解析】由于当地气流速度v的存在,同一气流中当地音速永远小于滞止音速。
30.某水泵的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则工作点应选在曲线( )。

题30图
A.1-2区域
B.1-2-3区域
C.3-4区域
D.1-2-3-4区域
【答案】C
【考点】泵与风机的工作点
【解析】工作点应选稳定工作点。有些低比转数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呈驼峰形,如题30解图所示,在这种情形下,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与管道性能曲线可能会有两个交点,即K和D。其中,D点为稳定工作点,K点为不稳定工作点,工作点应取在下降段。当Q大于Qk时,随着Q增加,H增加,压头大于需要,流速加大,流量继续增大,直到D点;当Q小于Qk时,随着Q减小,H减小,压头小于需要,流速减小,流量继续减小,直到Q=0点,甚至发生回流。一旦离开K点,便难于再返回,故称K点为非稳定工作点。

题30解图
31.由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热交换器、流量计等组成的控制系统,其中被控对象是( )。
A.温度控制器
B.温度传感器
C.热交换器
D.流量计
【答案】C
【考点】被控对象的基本概念
【解析】被控对象为被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或一部分。题中所给控制系统中热交换器为被控对象,温度为被控制量,给定量(希望的温度)在温度控制器中设定,水流量是干扰量。
32.下列概念中错误的是( )。
A.闭环控制系统精度通常比开环系统高
B.开环系统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C.反馈可能引起系统振荡
D.闭环系统总是稳定的
【答案】D
【考点】开环及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解析】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是具有自动修正输出量偏差的能力、抗干扰性能好、控制精度高;缺点是结构复杂,如设计不好,系统有可能不稳定。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实现、价格便宜、容易维修;主要缺点是精度低,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干扰影响,没有自动补偿各种扰动及自身特性参数变化对系统输出量影响的能力,适用于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33.对于拉氏变换,下列不成立的是( )。

【答案】D
【考点】拉普拉斯变换
【解析】由拉普拉斯变换终值定理的公式可知,D项表达式不正确。
34.由开环传递函数G(s)和反馈传递函数H(s)组成的基本负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答案】C
【考点】传递函数
【解析】反馈连接后的等效传递传递函数为:,而对于负反馈有:
。
35.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的( )。

【答案】A
【考点】传递函数
【解析】,故增益为:K=2/3,与标准二阶系统特征方程相比:s2+5/3s+4/3=s2+2ξωns+ωn 2,得:ωn=2/3、ξ=
。
36.二阶欠阻尼系统质量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正确的表示为( )。
A.衰减系数不变,最大偏差减小,衰减比增大
B.衰减系数增大,最大偏差增大,衰减比减小,调节时间增大
C.衰减系数减小,最大偏差增大,衰减比减小,调节时间增大
D.衰减系数减小,最大偏差减小,衰减比减小,调节时间减小
【答案】C
【考点】系统质量指标与系统参数的关系
【解析】衰减系数即为阻尼比。当ξ减小时,超调量增大,即最大偏差增大,衰减比
减小,调节时间
增大。
37.下列方程是系统的特征方程,系统不稳定的是( )。
A.3s2+4s+5=0
B.3s3+2s2+s+0.5=0
C.9s3+6s2+1=0
D.2s2+s+|a3|=0(a3≠0)
【答案】C
【考点】稳定性的判定
【解析】若特征方程缺项(有等于零的系数)或系数间不同号(有为负值的系数),特征方程的根就不可能都具有负实部,系统必然不稳定。由劳斯判据判定特征方程a0s3+a1s2+a2s+a3=0可知,稳定的条件为a0、a1、a2、a3均大于0,且a1a2>a0a3,则C项缺项,不稳定。
38.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参考输入为u(t)=4+6t+3t2时,稳态加速度误差系数为( )。
A.Ka=0
B.Ka=∞
C.Ka=5
D.Ka=20
【答案】C
【考点】误差系数
【解析】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k(s)=G(s)H(s),则稳态加速度误差系数为:
,故本题中,
39.对于室温对象-空调房间,减少空调使用寿命的因素之一是( )。
A.对象的滞后时间增大
B.对象的时间常数增大
C.对象的传递系数增大
D.对象的调节周期增大
【答案】C
【考点】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解析】A项,对象的滞后时间增大,调节周期增加,振动次数减少,故延长了使用寿命;B项,对象的时间常数增大,因室温上升速度小,振幅减小,调节周期增加,故延长了使用寿命;C项,对象的传递系数增大,调节过程的动差和静差均增大,调节周期减少,振动次数增加,故缩短了使用寿命;D项,对象的调节周期增大,振动次数减少,故延长了使用寿命。
40.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系列重复测量称为( )。
A.静态测量
B.动态测量
C.等精度测量
D.非等精度测量
【答案】C
【考点】测量的分类
【解析】C项,等精度测量是指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对象进行多次测量的过程。A项,静态测量是指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速度相对测量速率十分缓慢的这类量的测量;B项,动态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被测量随时间有明显变化的这类量的测量;D项,非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全部或部分测量条件发生了改变,如改变了测量方法,更换了测量仪器,或测量环境发生了变化等。
41.某分度号为K的热电偶测温回路,其热电势E(t,t0)=17.513mV,参考端温度t0=25℃,则测量端温度t=( )。[已知:E(25,0)=1.000,E(403,0)=16.513,E(426,0)=17.513,E(450,0)=18.513]
A.426℃
B.450℃
C.403℃
D.420℃
【答案】B
【考点】热电偶测温的计算
【解析】两个节点处有两个接触电动势EAB和EAB(T0),又因为T>T0,在导体A和B中还各有一个温差电动势。所以闭合回路总电动势EAB(T,T0)应为接触电动势与温差电动势的代数和,即E(t,0)=E(t,25)+E(25,0),代入已知条件得:E(t,0)=18.513,故t=450℃。
42.不属于毛发式湿度计特性的是( )。
A.可作为电动湿度传感器
B.结构简单
C.灵敏度低
D.价格便宜
【答案】A
【考点】毛发式湿度计特性
【解析】毛发湿度计作为湿度敏感元件,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不需经常维护等;缺点是精度不高(一般为0.05RH),一般反应速度较慢,相对湿度与输出的位移量关系是非线性的,长期使用还会引起老化和塑性变形,还存在着滞后现象。
43.当压力变送器的安装位置高于取样点的位置时,压力变送器的零点应进行(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不迁移
D.不确定
【答案】A
【考点】压力变送器的迁移
【解析】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如果差压变送器的正、负压室与容器的取压点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就不需要迁移。而在实际应用中,出于对设备安装位置和对于设备保养维护等方面的考虑,变送器不一定都能与取压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而变送器的“迁移”,是将变送器在量程不变的情况下,将测量范围移动。迁移分为无迁移、负迁移和正迁移。通常将测量起点移到参考点“0”以下的,称为负迁移;将测量起点移到参考点“0”以上的,称为正迁移。当压力变送器安装位置高于取样点时,测得的压力比取样点低,所以应该将变送器零点进行正迁移以保证压力所处的正确范围。
44.三管型测速仪上的二测方向管的斜角,可以外斜也可以内斜。在相同条件下,外斜的测压管比内斜的灵敏度( )。
A.高
B.低
C.相等
D.无法确定
【答案】A
【考点】三管型测速仪
【解析】两侧方向管的斜角要尽可能相等,斜角可以外斜或内斜。相同条件下外斜的测压管比内斜的测压管灵敏度高。三管复合型测压管是将三根测压管焊接在一起。总压管可以在两方向管中间也可以在方向管的上下布置。
45.某饱和蒸汽管道的内径为250mm,蒸汽密度为4.8kg/m3,节流孔板孔径为150mm,流量系数为0.67,则孔板前后压差为40kPa时的流量为( )。
A.7.3kg/h
B.20.4kg/h
C.26400kg/h
D.73332kg/h
【答案】C
【考点】节流法测流量
【解析】节流法测量流量的原理是:流体流经节流元件(如孔板、喷嘴等)时,由于流束收缩,在节流件前后产生压差,并利用此压差与流速的关系来测量流量。由公式可得:代入数据可得:

46.利用浮力法测量液位的液位计是( )。
A.压差式液位计
B.浮筒液位计
C.电容式液位计
D.压力表式液位计
【答案】B
【考点】浮力法测液位
【解析】浮筒液位计的原理是:浸在液体中的浮筒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浮力和弹簧弹力的复合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浮筒就静止在某一位置。当液位发生变化时,浮筒所受浮力相应改变,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引起弹力变化即弹簧的伸缩,以达到新的平衡。弹簧的伸缩使与其刚性连接的磁钢产生位移。这样,通过指示器内磁感应元件和传动装置使其指示出液位。
47.以下关于热水热量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来测量热水输送的热量
B.由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积分仪组成
C.使用光学辐射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
D.使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热水流量
【答案】C
【考点】热水热量计
【解析】热量计是测量热能生产和热能消耗系统中热流量时用的仪表。热量计分为热水热量计、蒸汽热量计、过热蒸汽热量计和饱和蒸汽热量计。热水热量计测量的是热水锅炉产热或热网供热用的热流量。根据热力学原理,热流量等于水流量与供水、回水焓差的乘积,而焓差又可用平均比热与其温度差的乘积代替,所以在管道上装一个流量变送器和两个热电阻,将所测得的流量和温度信号送到热量计中,经电子线路放大和运算即可直接显示热水的瞬时热流量,如经即时运算则可同时显示一段时间内的累计热流量。
48.在测量结果中,有1项独立随机误差Δ1,2个已定系统误差E1和E2,2个未定系统误差e1和e2,则测量结果的综合误差为( )。

【答案】A
【考点】测量结果的综合误差
【解析】设在测量结果中,有个独立的随机误差,用极限误差表示为:,合成的极限误差为:
;设在测量结果中,有m个确定的系统误差, 其值分别为:ε1,ε2,…,εm,合成误差为:
设在测量结果中,还有q个不确定的系统误差,其不确定度为:
, 则测量结果的综合误差为:Δ=ε±(e+l)。
49.对于塑性材料制成的机械零件,进行静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为( )。
A.σb
B.σs
C.σ0
D.σ-1
【答案】B
【考点】机械零件的极限应力
【解析】对于塑性材料,按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进行计算,应取材料的屈服极限σs作为极限应力,而不是强度极限σb。
50.图示轮系,辊筒5与蜗轮4相固连,各轮齿数:z1=20,z3=40,z4=60,蜗杆3的头数为2,当手柄H以图示方向旋转1周时,则辊筒的转向及转数为( )。

题50图
A.顺时针,1/30周
B.逆时针,1/30周
C.顺时针,1/60周
D.逆时针,1/60周
【答案】C
【考点】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解析】辊筒与蜗轮转向及转数相同,根据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可得:

根据右手法则来判定辊筒5(即蜗轮4)的转向,由于齿轮1为逆时针转,按照传动路线,可确定出辊筒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
51.下列铰链四杆机构中,能实现急回运动的是( )。
A.双摇杆机构
B.曲柄摇杆机构
C.双曲柄机构
D.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答案】B
【考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解析】机构的急回特性用极位夹角θ来表征,只要机构的θ角度不为0,就存在急回运动。双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的极位夹角θ均为0,所以这三个机构均不能实现急回运动,只有曲柄摇杆机构可以实现。
52.设计凸轮机构时,当凸轮角速度ω1、从动件运动规律已知时,则有( )。
A.基圆半径r0越大,凸轮机构压力角α就越大
B.基圆半径r0越小,凸轮机构压力角α就越大
C.基圆半径r0越大,凸轮机构压力角α不变
D.基圆半径r0越小,凸轮机构压力角α就越小
【答案】B
【考点】凸轮机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
【解析】根据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计算公式,当凸轮角速度、从动件运动规律已知时,压力角α与基圆半径r0之间为反比关系,即基圆半径越小,凸轮压力角就越大。
53.在受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连接中,FQ0为预紧力,FQ为工作载荷,FQr为残余预紧力,FQ∑为螺栓实际承受的总拉伸载荷。则FQ∑等于( )。
A.FQ∑=FQ
B.FQ∑=FQ+FQr
C.FQ∑=FQ+FQ0
D.FQ∑=FQ0
【答案】B
【考点】螺栓载荷的计算
【解析】受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连接,由于螺栓和被连接件的弹性变形,螺栓的总拉伸载荷FQ∑并不等于预紧力FQ0和工作载荷FQ之和,即FQ∑≠FQ0+FQg。螺栓所受的总拉伸载荷应等于工作载荷与残余预紧力之和,即FQ∑=FQ+FQr。
54.V带传动中,小带轮的直径不能取得过小,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大V带传动的包角
B.减小V带的运动速度
C.增大V带的有效拉力
D.减小V带中的弯曲应力
【答案】D
【考点】V带传动
【解析】带轮直径越小,传动所占空间越小;弯曲应力与带轮的直径成反比,小带轮的直径若取得过小,会产生过大的弯曲应力,从而导致带的寿命降低;反之能延长带的寿命,但带传动的外廓尺寸随之增大。设计时,应使小带轮基准直径满足dd1≥ddmin。
55.下列因素中与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关系不大的是( )。
A.蜗杆传动副的材料
B.蜗杆传动的载荷方向
C.蜗杆传动的滑动速度
D.蜗杆传动的散热条件
【答案】B
【考点】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
【解析】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齿面胶合、点蚀和磨损等。材料、相对滑动速度和散热,与这些失效形式有着直接关系,而载荷方向与失效形式关系不大。
56.下列方法中可用于轴和轮毂周向定位的是( )。
A.轴用弹性挡圈
B.轴肩
C.螺母
D.键
【答案】D
【考点】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
【解析】轴上零件的固定可分为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前者可防止零件与轴发生相对转动,常用键、花键、销以及过盈连接等来对零件进行周向定位;而后者用于防止零件与轴发生相对移动,常用弹性挡圈(压板)、轴肩、套筒和螺钉对零件进行轴向的固定。
57.转速一定的角接触球轴承,当量动载荷由2P减小为P,则其寿命将由L( )。
A.下降为0.2L
B.上升为2L
C.上升为8L
D.不变
【答案】C
【考点】轴承寿命的计算
【解析】根据球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公式,可知寿命L与P3成反比,因此当当量动载荷由2P减小为P时,其寿命将上升为8L。
58.暖通空调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与设备的验收应( )。
A.由工程承包商负责和形成相应质量记录
B.由工程承包商与投资方共同负责和形成相应质量记录
C.由供货商、工程承包商与工程监理共同负责和形成相应质量记录
D.由供货商、工程承包商与工程监理共同参加,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并形成相应质量记录
【答案】D
【考点】材料与设备的验收
【解析】根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12)第3.0.5条规定,通风与空调工程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的进场,必须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并应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根据条文说明第3.0.5条规定,通风与空调工程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本规范对其作出规定,在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对其进行实物到货验收。验收一般应由供货商、监理、施工单位的代表共同参加。验收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形成文件。
59.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评标人员行为准则的是( )。
A.不私下接触投标人
B.客观、公正地提出个人的评审意见
C.评标前不打听投标的情况
D.对投标人的疑问可以在评标结束后向其解释评标的有关情况
【答案】D
【考点】评标人员的行为准则
【解析】《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参与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
60.下列有关氢气站的采暖通风措施不符合《氢气站设计规范》(GB 50177—2005)的是( )。
A.严禁明火采暖
B.采暖系统使用铸铁散热器
C.事故通风系统与氢气检漏装置联锁
D.平时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小时
【答案】B
【考点】氢气站的采暖通风措施
【解析】根据《氢气站设计规范》(GB 50177—2005)第8.0.6条规定,有爆炸危险房间内,应设氢气检漏报警装置,并应与相应的事故排风机联锁。当空气中氢气浓度达到0.4%(体积比)时,事故排风机应能自动开启。根据第11.0.1条,氢气站、供氢站严禁使用明火取暖。当设集中采暖时,应采用易于消除灰尘的散热器。因铸铁散热器不易消除灰尘,因此不宜用于氢气站采暖。根据第11.0.5条,有爆炸危险房间的自然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3次;事故排风装置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12次,并与氢气检漏装置联锁。